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6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5周年。《科普法》的制定和颁布,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它将科普工作提升到国家振兴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标志着科普工作进入一个法制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10周年。下面我代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简要回顾和汇报全国科普日10年来的情况。一、全国科普日十年历程的简要回顾 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正式颁布实施,这为我国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了推动和助力《科普法》的实施,在2003年6月29日《科普法》颁布周年之际,中国科协举办了大规模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3.
马力 《学会》2004,(8):50-51,53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下简称《科普法》)正式颁布并实施。《科普法》实施两年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普活动的全面展开。卫生科普工作作为科普的一个重要方面也由试点转向全面铺开和深入发展。两年来的科普实践,使我们对科普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普法》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科普之重     
科普工作是科学技术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总结了我国数十年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教训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成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5.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而《科普法》的起草工作是从2001年1月正式启动的,到2011年1月恰好10周年。《科普法》制定和颁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曾亲身经历这一全过程的人,至今仍感到十分荣幸,也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顾万建 《学会》2005,(6):4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但还有不少人误认为科协是科普工作的牵头和管理,而忽略政府在科普工作中的职责和应扮演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政府在科普中应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玉台 《学会》2003,(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最近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 8次会议通过 ,并公布施行。《科普法》的颁布 ,是一件大事 ,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件喜事 ,是科普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科普法》的颁布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 ,标志着科普工作已经纳入法制轨道 ,对于我国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科普法》对新时期科普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全…  相似文献   

8.
季良纲 《科协论坛》2012,(12):12-14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称《科普法》)正式颁布,首次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科普的内容、责任、义务。从此,科普宣传与科技创新一样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9.
韦树英 《学会》2004,(1):44-45
<正> 去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将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科普法》的第十二条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这对科协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也为新时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纪念《科普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与时俱进思考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到“两坚持、两树立、两注重。” “两坚持”就是要坚持“依法科普”的路子。坚持走“群众路线” 《科普法》将科普工作纳入了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22,(7):26-26
2022年4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学勇率调研组到中国科技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一同调研.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策缺陷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若干宏观与微观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06,21(1):40-44
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科学普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赵文澄 《学会》2002,(12):31-32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称<科普法>)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71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科普法>的颁布执行,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科普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轨道,它将促使我国科普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聂磊 《科协论坛》2006,21(4):16-18
在企业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称谓企业科普。早在1950年,企业就建立了厂矿科普协会.1958年改名为厂矿科学技术协会。《科普法》第十九条明指出:“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笫二章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工的技术培训制度和考核定缴制度,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武隆县地处渝东南乌江下游,是横亘于大娄山、武陵山边缘的国定贫困县之一,也是重庆实施“一圈两翼”城乡统筹战略发展新格局的交汇点。全县26个乡镇、187个村、13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万,农业人口35.4万。十年来,该县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普及,科普工作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科普投入不断加大,科普设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都得到长足发展,农村科普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衡阳市科协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程中,坚持以四类人群为重点,以科普示范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要社会力量作用,有效保障了科普法律法规的实施,不断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几年来,我市公众科学素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我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55%;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科普工作受到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重视。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颁布,确定了科普工作的法律地位,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6年3月30日青海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青海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斛普条例》),这是我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新时期我省科普工作正沿着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18.
李雪南 《学会》2003,(10):43-44
当科普从一种社会自觉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的时候 ,则标志着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我国《科普法》的颁布实施 ,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面贯彻实施《科普法》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同努力。自然科学学会在参与这一社会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实践领域和独特的实践优势。《科普法》明确规定 :“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学会”是由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团组织 ,可见 ,“学会”动员、组织、支持科技…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09,(3):9-10
3年来,重庆市渝北区科协认真贯彻和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有效地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七十一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科普法》是我国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部重要法律。《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科普工作已经纳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我国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