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问题提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变式是指"概念性变式",包括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两类.80年代初,顾泠沅又提出了"过程性变式"的概念.概念性变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概念外延的变化,使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过程性变式是通过概念等的学习过程,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变式是指"概念性变式",包括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两类.80年代初,顾泠沅又提出了"过程性变式"的概念.概念性变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概念外延  相似文献   

3.
变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性变式方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  相似文献   

4.
变式教学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色,对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变式”是在保持一事物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它的非本质属性,来突出它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变式”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1.变式与变式教学概述变式就是通过对变更对象的外表非特征而表现的形式,不能改变其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改变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更好显现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它包括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类.在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中,其中概念变式是概念的外延集合的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将概念作为实在的对象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正1.变式与变式教学概述变式就是通过对变更对象的外表非特征而表现的形式,不能改变其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改变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可以更好显现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它包括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类.在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中,其中概念变式是概念的外延集合的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将概念作为实在的对象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上,根据数学教学心理学和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许多数学的概念都具有两面性,它是一种过程操作,又是某种对象结构在某些过程后产生的对象,而对象在  相似文献   

7.
所谓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性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变式教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两种本质不同的变式类型: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指通过改变概念呈现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别概念的本质特征,并体会其内涵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变式"在我国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有一段历史.一直以来我国学生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这表现在习题多、练习多和试卷多,把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演化为机械重复的解题操作.而教学实践表明,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需要一定程度的重复.但如何提高重复的效果呢?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指出:"重复"通过变式得以发展.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在传统的"概念变式"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关于变式的论述中指出:"当概念被认为是静止对象时,概念性变式是卓有成效的方法."由此表明,"概念性变式"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而"问题变式"是帮助学生学会"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0.
马萍 《数学教学》2008,(6):10-12
1.“过程性变式”理论 变式教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在教学实践中被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着.在运用前人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顾泠沅(2003)系统地分析和综合了这种深受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支持的变式理论)“概念性变式”(conceptual variation)和“过程性变式”(procedural variation)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两种基本变式.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变式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式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的本质联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变式教学概述变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应用变式的方法教学.从变式教学的传统概念来看,分为概念性的变式以及过程性的变式.应用概念性的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们从各个角度,且更加深层次地去理解概念;过程性的变式教学,则能让学生了解问题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创造出知识网,在了解问题的本质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这种新型的教学思想与高中数学的教学相结合,能够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给他们更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数学概念的存在形态和结构特征的认识,尝试提出数学概念变式教学的"陈述性—运算性"和"概念性—过程性"两维度分类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的类型的内容特点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几千年以来一直具有良好的数学教育传统,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变式教学,作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在全球得到了充分肯定。变式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例子帮助学生辨别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通过变化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变式教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并被广大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征之一,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顾泠沅先生曾系统分析和综合了变式教学的概念,确认和说明了两种变式:"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数学变式教学就是指在保持数学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牢固掌握知识,关键是提高学习能力,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通过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概念背景和例题方式,具体表现为概念性变式训练和过程性变式训练,意在通过数学变式训练渗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减轻过重学习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变式理论"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是深受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支持的理论。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切线的判定定理"教学实例,阐述了在该定理的引入、理解、应用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概念性变式及过程性变式的变式理论,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对该定理的有效建构。一、变式理论的简介《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变式教学作为教学现象,在数学教育领域的使用是常见的,其课堂实施形式较多体现在基本概念的变式、数学命题的变式、图形的变式、解题的变式(如,一题多解、一法多用、~题多变)等,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过程性变式与杜宾斯基(Ed Dubinsky)的APOS学习理论不谋而合,他们都认识到作为学习结果的“图式构建”离不开“操作和过程”这两个重要环节,而过程性变式应该是执行“操作和过程”这两个环节的有效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变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由来已久,但目前国内对变式的研究,较多关注于数学变式的基本方法,而且主要聚焦于变式练习,在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变式学习的内涵.变武起源于教育心理学,西方现象图示学对其亦有所研究,而顾泠沅先生提出的概念性变式与过程性变式都能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找到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变式学习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情境性变式.  相似文献   

20.
<正>"变式教学"这一说法由来已久,早在1981年,顾泠沅教授就对变式教学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他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概念变式"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将"概念性"变式推广至"过程性"变式,从而使变式教学既适用于数学概念的掌握,也适用于数学活动经验的增长.2003年,鲍建生与顾泠沅等人在《数学教学》上连续三期发表了长达2万多字的《变式教学研究》一文,对过往关于变式教学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界定了数学变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