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职业学校的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职校班主任必须更加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学生的思想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培养合格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首先职校生绝大多数是中考落榜者,加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评价使职校生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第二,他们是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是被冷落的群体,造成他们很强的逆反心理;第三,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使学生对未来很茫然,也造成厌学、懒散、纪律差等畸形心理;  相似文献   

2.
职校生厌学原因与对策程功来《职业教育法》的出台从法律角度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创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我们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厌学问题上,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不良行为。造成职校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认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普通教育的事,职业学校不存在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减负”问题。甚至还有人认为,对职校生不是减负,而是应该加压。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首先,职校教材偏深、偏难,学生难以掌握,许多职校生对学习有畏惧,心理,产生厌学情绪,这是职校生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无论在原有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还是在自学能力上,都起点较低,但职校教材与普高教材相比,则明显偏深、偏难.总的来看,职校文化课教材基本上是对原普高教材的深化和延伸,专业课教材则基本上是对…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中国社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职校生身心都还没有发育完整完备,面临就业生存,学生心理压力加大是正常也是必然的趋势。很多职校生都面临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另外,进入中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都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共存的特定年龄段,他们的境遇与心理会给他们带来暂时的困惑和迷惘,所以在学校如果犯错,真正犯品德错误的很少,大多都应该归因于心理问题。因此,职校老师尤其要擅长读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5.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首《老鼠爱大米》几乎很少有职校学生不会唱。笔在此不想探讨这首爱情歌曲的格调,也不想去思考它在职校生中广为传唱的是与非,只是想思考如何走出职高语教学的窘境:教师烦教,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在开拓思路、创造条件,力求能在培养职校生学习能力方面有所建树,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中职教师,笔者认为,针对目前职校生厌学的状况,学校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想学、乐学、爱学,并最终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程度,笔者曾指导学生进行"ERP沙盘模拟经营"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发现,这种模拟经营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防止职校生考试作弊方法探讨谢友建职高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把成绩提高的愿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时带来的老毛病又犯了,如贪玩、厌学等。一到考试,临时抱“佛脚”。加之社会习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有出息,因此,所有学生为迎合这种潮流,想在师长、亲友...  相似文献   

8.
于中伟 《考试周刊》2011,(69):213-214
流生现象在中职校是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个体厌学或学习目的不明确。本文从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层面角度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职校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自控力差,几乎没有好的学习习惯。(2)无压力和忧患意识,受挫力差。(3)由于社会各方面的消极评价,学生存在厌学情绪。(4)没有长远目标,大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大,上进心不足。面对如此现状。笔者认为这些学生的教育必须从提高其非智力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不少毕业生凭着自己学就的一技之长,成为社会不同行业的骨干。然而毋庸置疑,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使相当多的职校生幼稚的心理受到侵蚀,厌学情绪不断出现,混学现象日趋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忧思。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高的扩招,职校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职校生素质差、学习能力低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厌学、打架斗殴、顶撞教师、不服管教等现象相当普遍,违法乱纪事例也时有耳闻.如何来积极引导这些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已经成为职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崔景贵 《职教论坛》2012,(22):48-53
文章概要分析90后“职校门”事件的心理意蕴、教育症结与社会成因,提出积极应对90后“职校门”事件的职业教育管理策略.要理性认识“职校门”事件,树立积极的职校生和谐发展观,不怀疑职业学校教育的存在价值,不否定职业学校学生的群体形象,更不应给90后职校生的个性乱贴标签.90后“职校门”事件呼唤着当今职业学校教育管理范式的根本转型,走向积极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谈调动职校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学是职校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解决厌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应从激发兴趣、渗透情感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出发,调查了职校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基本问题,从学生个体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职校生心理障碍的基本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对高职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等造成厌学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等方面入手,才是解决高职生厌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个班级要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要调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社会上对职校存有一定的偏见,以致一些职校生在自卑中成长,极易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甚至逆反心理,使得他们更加厌学,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呢?我作为一名职校的班主任,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社会、学校等给予了职校生很多关注.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国家助学金,条件的改善,就业渠道等.可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等诸多因素,职校生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一直以来的偏见,我们的职校生很难找到荣誉和成就感,某种程度上,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在普教系统中被淘汰出来的.所以,本人认为让职校生尽情地表现自我,保持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职校生专业“跳槽”面面观龚德明现在的职高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最初选定的专业学至中途时,向学校提出,要求转换其它专业。根据对我县三所职高的300名在校学生问卷调查,中途要求转换专业的占26.l%。据了解,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其它地方的职校。这样既给学校...  相似文献   

19.
当前,职校生实习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学生是否在实习岗位上充当廉价劳动力"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体现了对职校生权益的维护,对职校生顶岗实习是否对口"的担忧. 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因此职校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顶岗实习.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但很多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诸如学电工的被安排到超市销售一线实习,"如果不去学校安排的地方实习,就不给发毕业证书".甚至有的职业院校以实习之名把学生"推进"企业务工队伍,并从中牟利.因此,职业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应该为职校生"对口"顶岗实习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读完几位老师的点评,发现大家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而职业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还应继续努力,以消除社会的歧视。但如果社会歧视职业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弱点,那么这还是歧视吗?首先,浙江行知学校德育处真正歧视的也许并非职业教育。我做过普通中学的老师,好像也说过"不要与职校生混"之类的话,但那时的我其实基本没有接触过职校学生。那么,很少接触职校生的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