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父母     
我们常常呼唤“理解万岁” ,我们常常说父母不理解我们 ;我们常常说两代人之间鸿沟不可逾越 ,我们常常说……正是这一切让我们和父母之间形成了一堵墙 ,正是这一切使我们很多时候误解父母。我和我的母亲也常常这样。我清楚地记得两个月前所发生的一切。我放学一进家门 ,见妈妈正在拆阅我的信。此时 ,一股无名之火燃在了我的心头。“你怎么可以私拆我的信 !”我一把夺过信 ,愤怒地向她叫道。“怎么不可以 ?我是你妈妈。看你的信也是关心你。”“私看人家的信是犯法的 !”理直气壮的我仍然不肯停止“口舌之争”。这可惹怒了妈妈 ,她颤抖而又略…  相似文献   

2.
矮墙两边     
小时候,家里有个天井,在天井靠矮墙的地方长着一株枇杷树,每年都要结大串大串的枇杷,金黄金黄的,咬在嘴里甜津津的。可是有一天,我们发现大事不妙,那棵枇杷树的树杈有三分之一都探过矮墙那边去了,而矮墙那边,住的是村里有名的“吝啬鬼”德婶。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吗”?我和弟弟心急如焚,立刻告之母亲请她拿主意。谁知母亲只是笑着说:“邻里好,赛金宝,送点枇杷给他们也是应该的。枇杷树是在为咱家行善呢!”我们不理解母亲说的话。可又没有勇气跑到隔壁摘枇杷,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枇杷树心疼。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放暑假回家,母亲每天早晨都给我一…  相似文献   

3.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职…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经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  相似文献   

5.
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那个母亲节。那天早上,我翻开日历,发现今天是母亲节,我打算把自己的装饰链送给母亲。我把头伸进她的房间一看,她还没醒呢。当她醒来,我没把这件事告诉她。母亲说等我写完作业领我去书店,我爽快地答应:“好!”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非常高兴。母亲问:“有什么事让你这么开心?”我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有礼物送你。”母亲原来“晴朗”的面容突然“阴天”了,失去控制地大声说:“你怎么乱花钱了?给你钱是让你买书和学习用品的,可你呢?”我无话可说,母女俩无言以对,她放开我的手——走了。我站在那里,望…  相似文献   

6.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母亲离开我们已13年了。在我眼里,母亲一生都很美丽,她所有的照片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有时她也开玩笑地说:“我不要活得太老,老了太难看。”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一点不假,不然,与我同龄的西施又怎会……哎!不过,要不是她的遭遇,我东施说不定就做了第二个西施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只要融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一定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教书育人。很多家长很苦恼地对我说:现在他们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孩子们已经不太愿意和他们沟通了。对此,我也深有同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滋长着他们的骄逸任性、固执蛮横,他们压根就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比如我在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学生们很难体会到文中浓浓的母子深情。我想,这样真挚的一篇散文,总得给孩子们留下点值得回忆的东西吧!为了让学生人情入境地进入高效的写作状态,我首先设置了“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一环节。“老师,你会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问这句话,让我心头为之一振。是啊,作为子女,我该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刹那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母亲那单薄、瘦弱而又年迈的身影,多年来埋藏在自己心中对母亲的千言万语一齐涌上心头。在所有孩子期待的眼神中,我转过身在黑板上缓缓地写下了这些话:斑斑的银丝是女儿心头最沉重的牵挂;声声的问候是远方游子最真诚的祝福!愿我的母亲在有生之年能健康、平安、幸福;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平安度春秋!  相似文献   

9.
从小到大,我都与母亲关系不好。我总是用带有藐视的目光瞧我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因,只因为她一没钱,二没学问。进入高中,班里的同学家境个个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我把这一切都归罪到母亲身上。我想买台电脑,父亲也同意了,惟独母亲,死活也不同意,说什么先攒钱供我上大学。她还爱唠叨我的学习。所有的这一切,都使我和母亲的代沟越来越深。在家中,我也不与她多说一句话,总是以“嗯,嗯”来搪塞。母亲在我眼中似乎已不再是母亲,而只是一个陌生人,更言重一点,我的一个仇人,我恨她,恨她为什么是我母亲,恨她为什么不给我买电脑,甚至,我把自…  相似文献   

10.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11.
[案例] 我的孩子也在读九年级。一天,她拿着化学试卷来询问我这个当老师的母亲,指着试卷上的“错题”说:“妈妈,这两个小实验题,我认为都没错,可老师为什么偏偏给判了零分呢?我已经从课本中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是不是老师一时看走了眼而错判了呢?”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心     
16岁那年,我最烦心的事就是:不管走到哪里,母亲都会跟在我的身后。我去上学,她跟着,去打球,她跟着,去登山,她也跟着。这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有一次,老师让我到黑板前完成一道数学题,由于我不太会做那道题,心里一着急,在上讲台的时候差一点摔跤。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时母亲竟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她用手扶住我,然后双眼敌视地望着老师,好像害怕我受到老师的伤害一样。老师和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我,老师问我:“她是谁?”只见母亲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说:“孩子,有我在呢,你别怕!”我和母亲滑稽的“表演”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母亲一…  相似文献   

13.
一缕飘香 《家长》2013,(11):19-21
傍晚给母亲打电话,在十来分钟的时间里,我听小侄女在那边嚷了好几次,渐渐转变为哼唧、哭闹。我立刻对母亲说:“不对劲儿啊,我带她回家玩儿了好几天,也不见她这样急躁呢!”母亲无奈地说:“哎,她不听我的呗!”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善于刺绣,她爱把日出、星空、荷花、彩霞等美好的景色,绣在家里的桌布上、枕巾上、床单上……我们这个贫穷的家,因有了母亲刺绣的装点,亮丽了不少。小时候,我最爱坐在母亲的身边,看她刺绣。一天,我把母亲绣的东西翻了过来,见背面布满的全是密密麻麻、曲曲扭扭各种颜色的线,杂乱无,一点也不好看。“妈妈,看你的刺绣,为什么正面看上去很美,而从背面看又不美了呢?”我不解地问母亲。母亲说:“孩子,如果做一件事,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还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那就把美丽的一面,留给别人。”“把美丽的一面,留给别人。”母亲这诗意般…  相似文献   

15.
爱心     
上五年级时,王老师让我们捐款帮助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姐姐,她比我们高一年级。听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我说“:说白了,也就是拿钱,具体干什么,还没人知道呢!”苗帅说“:能不能不捐?我还要去买鞋呢!”我们这两排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第二天,该捐款了,我拿着1元钱交给了王老师,当老师看到我捐1元钱时,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用不相信的眼光看了看我。当时,班里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我,而我却微微一笑。我们那十几个人都捐了1元,我们庆幸自己没有进入这个套钱的“圈套”。一会儿,轮到了王丹宁。“王丹宁,100元!”老师向她投去了赞许…  相似文献   

16.
面对批评 反思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几个同行谈及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多以为大学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根节节不是很了解,你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说我们的教学“无效”,那是站在岸边骂船夫,有本事你也弄条船,咱俩比试比试,“无效”的还说不定是谁呢!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能冷静而理性地对待批评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听听不同意见,多吸取有益的意见是提升自己境界、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道理谁都懂,平时我的这些同行们也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很关注媒体(报刊、网络)上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讨论。许多语文老…  相似文献   

17.
无奈的选择     
“妹妹,我想有一天你会理解我这个做哥哥的选择。”那时,我十二岁,妹妹只有八岁。我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一名军官。我也不知道这两个生活上有那么大差异的人,是怎样好上的。那一年,父亲有了外遇,跟母亲提出离婚。母亲没有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哭。当时我和妹妹痛斥父亲,我们真的很恨他,很恨很恨。父亲说:“孩子愿意跟谁就跟谁吧!”我犹豫地看了一下妹妹,她狠狠地掷给父亲一个白眼,说:“鬼才跟你呢!”然后径直跑到母亲身边,帮母亲擦去泪水。我也往母亲那边走了几步,脚却僵住了。我不能,理智告诉我,母亲身体这么弱,如果孤身一人抚…  相似文献   

18.
期末的一天,女儿面带得意的笑容回到家。我好奇地询问她高兴的原因,开始她支支吾吾,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女儿说出了一番令我吃惊不已的话:“别看晓红平常挺吃香,关键时刻我们都不投她的票,怎么样?三好学生落选了吧!”“晓红,你们班的文艺委员?她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好孩子,可爱、乖巧,学习又好,就是有点娇气。但总的来说,还是符合一位三好学生标准的。你为什么不选她呢?”身为母亲又是教师的我不解地追问。女儿理直气壮地说:“哼!谁让老师什么都向着她,我们就是不服气!”接着她还一口气说出了“同一战壕”的几个同学的名字。我暗暗将这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里,我看到大班一女孩比一般孩子矮一头多,我就问她:“小朋友,你几岁了?”她敏感地看了看我说:“我七岁。”接着又补充道:“因为我妈妈矮,所以我也矮。”我真为她可惜,脸倒是挺可爱的,就是太矮了,她心里肯定也很难受,说不定还有些自卑呢。游戏中,我听有些男孩子指着她说:“小矮子!小矮子!”我想,她肯定会哭的。可  相似文献   

20.
中午在教学楼二楼下楼梯的时候,遇到一位母亲和她十一二岁的儿子。男孩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神情,母亲则是很懊恼,有一种倾诉的欲望,非常想找人谈谈的样子。果然,她看到我,往下走了一个楼梯,又转头看了我一眼,并稍稍的停了一下,等我和她走到了同一级楼梯上。我向她笑笑,打了声招呼:“嗨!你好!”一边和她一起往楼下走,她问:“你是五年级的老师吗?”我说:“不是的,二年级的。“她有些失望的噢了一声,然后手很无奈地摆了两下:“李老师说他不做作业,其实我每天连电视也不看,都陪着他做的,不可能不做,只能说少做了作业。哎,怎么说呢?只能埋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说话的功夫,就到了楼下,听那位母亲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几句,我们两个就各自走各自的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