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享有美国"X一代"作家之称的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1988年发表的第三部实验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坎宁安对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处女作《达洛维夫人》进行戏仿,以心理意识为纽带,剖析了20世纪三位知识女性所遭遇的畸形心理情结与精神困惑,揭示了后工业时代人类普遍经历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2.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书写内容几乎整个涵盖在女性生命史的书写之中。对部落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书写者应属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乌。而对部落文化特质的使命感,无论男女作家的文本中都可窥见。以私领域的书写方式介入族群文化议题,以个别女性活动记忆为出发点的描写,展现了女作家文学不同于男作家的特色。以早期女性主义批评者的观点检视原住民女作家作品,性别位置对于作品的确产生了相当影响。统整原住民文学发展的现状,以女作家作品为焦点,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残雪作为先锋派的女作家,她在融汇东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的同时,又坚持了"纯文学"的创作理念。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里化为深奥、晦涩的小众表达。长篇处女作《五香街》讲述由X女士和Q男士的"奸情"表演所激起的五香街居民尤其是女性关于传统文化中性的禁忌的言说,并引出关于两性关系的热烈探讨。残雪作品从建立自我意识的深层角度,冲破阻碍中国女性性别突围的藩篱,寻求真正的女性解放尝试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表现了黑人妇女寻找自我、争取解放的精神追求。美国黑人女作家、妇女主义的创立者艾丽丝·沃克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小说《紫颜色》中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两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与大自然、日常用品和服饰相关的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充分说明了两部作品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非裔女作家安·佩特里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嗅觉叙事特征。归类其小说中的嗅觉表征,诠释各式"气味"隐喻,探讨嗅觉的政治、审美与人性内涵,将有助于理解佩特里对于美国黑人民族出路问题、女性身体审美准则以及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蕴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超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关系,表达了艾米莉的美好愿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的社会,说明了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林白、陈染和卫慧是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代表女作家,她们的作品进入个人的私密空间,描写女性的性体验、同性之恋和自恋等话题,大胆袒露女性个人的心理体验及探索女性的隐秘世界,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张扬及对传统的反叛。卫慧的作品在精神内涵和语言风格方面与林白、陈染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刘芸 《职大学报》2014,(3):43-46
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有曲线的娃娃》与大陆女作家陈染的《私人生活》,从自闭与自恋、孤独意识与恋母情结、两性书写与身体叙事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女性的个体成长话题。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女性成长问题上的一致性,可以从中管窥两岸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自觉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小说或者将时代性主题与女性关怀紧密结合 ,或者不受时尚影响执著于女性关怀的命题 ,这与那些单纯用“高音喇叭” ,发出时代呼喊的女作家显出明显不同 :其小说同时具有女性的细腻与非女性的阔大 ,呈现一种萧红所独有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颇有影响的女作家,其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被称为天才之作。在该作品中,艾米莉表达了自己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本文拟运用女性主义中"双性同体"这一理论去分析该书中小凯茜这一角色:如荒原中的迎春花一样,用自己独特的气质迎来了自身的独立和双性和谐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
简析乔治·爱略特作品特点及其在《米德尔马契》中的表现陈聪聪"从简·奥斯汀到乔治·爱略特,妇女小说,尽管带着自身的局限,已朝着对全面的女性现实主义以及日常生活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价值进行广泛的社会性的探索这一方面发展。"①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开始着手塑造新...  相似文献   

13.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以处女作《梦珂》的问世步入文坛,又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使文艺界为之震惊.同时,也使她以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而驰誉海内外.但才华横溢的作家却不满足于仅仅描写知识女性.不久,她便以同样的风格和情调,写出了反映工农妇女寻求光明与幸福、逐渐觉醒的第一篇小说——《阿毛姑娘》.此后,丁玲小说的题材进一步扩大,主题也更加升华,陆续写出了《我在霞村的时候》、《杜晚香》等多篇作品.运用她那“细腻而又大胆,生动而又质朴,深刻而又无雕凿之感”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阿毛、贞贞、杜晚香等工农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代表作《爱玛》被认为是奥斯丁六部小说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该小说描述了17世纪英国普通家庭的琐事,集美丽热情、聪明睿智、勇敢独立于一身的女性形象——爱玛。而"女性主义意识"是解读女性作品的钥匙,传递着女性深层的心灵意韵。本文主要从女性独有的视角解析小说《爱玛》中流露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唤醒广大女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滕腾 《职大学报》2013,(2):37-43
经过十七年和文革的沉寂,女性主义文学终于在1980年代重新"浮出历史地表",一批年轻有为的女作家迈出了为女性争取平等与权利的第一步。1980年代初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张洁、张辛欣的女性主义小说《方舟》和《在同一地平线上》,分别对当下女性的处境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出路。虽然两人的努力最终未获得成功,但她们勇开先河的魄力和探索的力度都为之后的女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尽管她本人是一个一直处于孤独与无助之中的弱女子,而总是很执着地探索着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意识的自觉者,她的小说描绘了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与迫害,揭示出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其叙事处处彰显出19世纪女性主体性特征。小说充满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的因素。《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已成为文学中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他已内化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解读《简爱》中的"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旨在阐述作者潜意识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合子等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追求性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离婚自由等;20世纪的80、90年代,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等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20.
《安吉堡的磨工》是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创作的社会小说的代表作,其中三个年轻的女性形象玛塞尔、罗斯和罗斯的姐姐疯女人布芮可里伦,非常引人注目。她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她们又可以看成是一体的,即人格中的超我、自我和本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