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感动亿万读者。在小说中,风筝作为特定的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作者通过对风筝的描述,反映了哈桑与阿米尔两个人所代表的阶层和地位的差异性以及阿富汗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风筝意象的解读,探讨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之路,以及他的救赎行为对我们当代青年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主要以风筝为线,围绕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重复的背叛和救赎中得到成长。追寻着阿米尔的救赎之路,读者可以了解到命运的不断轮回,阿米尔的救赎、阿米尔父亲的救赎和拉塞夫的救赎构成了整篇小说的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3.
蒋婉莹 《林区教学》2014,(11):25-26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 Eini)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在其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而又在救赎以后逐步成长的故事。基于此,从"儿时犯的错误、哈桑实施救赎、阿米尔的自我顿悟与救赎"这一思路出发,对阿米尔的成长之旅进行解读,以期揭示《追风筝的人》这部成长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叙事源于风筝,又结束于风筝。本文通过解读风筝在小说叙事中的隐喻与意象,剖析了主人公自我救赎与自我身份构建之路,进而揭示了忠贞与背叛,悔罪与救赎等复杂的人性纠结。  相似文献   

5.
韦柳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72-74,78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相似文献   

6.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一个阿富汗男孩背叛与救赎的成长小说。这篇小说是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文学界关注,并涌现出大量有关此小说的文学作品。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以主人公阿米尔为研究对象,并以背叛与救赎为主题来创作。文章将以此小说中的哈桑为研究对象,分析阿米尔同父异母弟弟哈桑悲剧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追风筝的人》于2003年一经发表就广受好评,其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也借此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它通过对主人公阿米尔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示了阿富汗人的真实生存状况和人生困境。胡塞尼运用存在主义思想深入刻画了阿米尔的人物形象与人生经历,表明自由选择的重要性,最后通过阿米尔自我救赎的途径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追风筝的人》所构建的人物关系符合存在主义的思想,社会的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更为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对《追风筝的人》进行解读,揭示主人公在荒诞的世界中面临的情感磨难及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8.
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胡塞尼以阿米尔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展开叙事,通过童年期的阿富汗、移居美国间的阿富汗和重返战乱中的阿富汗三个生活空间的建构与切换,以对阿米尔成长与救赎艰辛历程的塑造投映出不同活动空间中阿富汗鲜活、立体、富有温度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小说不仅生动的刻画了阿米尔这一人物,也描绘了哈桑的正直、善良与勇敢。哈桑虽然只是一个样貌丑陋个仆人,但他却无愿无悔的伺候阿米尔,并一心一意的对待他。相反,阿米尔并没有当他是真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小说《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少年阿米尔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研究对象,从成长小说的内容、人物和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小说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1.
Kite card     
《海外求学》2011,(5):21-21
5月1号是什么节?当然是国际劳动节啦!既然是劳动节,那么本期的动手做你可不许偷懒,一定要完成哦!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筝     
Kite-fly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 In warm spring, kites of many colors fly up and down while the kitestrings(线) give out a sound like the zheng in the wind. That's why their Chinese name is feng-zheng.  相似文献   

13.
Making a Kite     
I like flying kites very much. One day, I made a kite by myself. First, I crossed (交叉) two sticks* and tied* them together with a string (细绳) . Then I drew a rabbit on a piece of paper, because rabbits are my favourite animal! Third, I glued (粘贴) the paper to the sticks. At last, I tied a string to the kite. And my kite was finished! It was so beautiful! I flew it in the sky. Wow! It could fly so high!  相似文献   

14.
My New Kite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首歌大家还记得吗?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让我们来看看杨天曲小朋友的新风筝吧!  相似文献   

15.
放风筝     
《初中生》2009,(26)
  相似文献   

16.
A Kite and Me     
I have a good friend. It’s a beautiful bird. It can fly very high, but it can’t sing or eat. Why? Because it’s a kite. My mother bought* it for me when I was seven years old. When spring comes, I like flying the kite in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Look, there are so many kites in the sky, such as the bird, the butterfly (蝴蝶) and the fish. But my kite often flies the  相似文献   

17.
18.
《教师教学用书》将《风筝》教学定位于"亲情"。这样的定位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误读。通过《风筝》与鲁迅的另一篇作品《我的兄弟》的比较发现:"亲情"固然是《风筝》一文所涉及的内容,但却不是此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德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本文试图从阿富汗、哈桑、风筝这三个象征的层面来表现哈桑的勇敢和忠实的高大形象,并进一步揭露和鞭笞种族歧视给人造成的心灵残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