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歌剧是一门以歌唱艺术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因此,歌剧的演唱有着特定的要求。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表演,有着与西方歌剧不同的要求,这是体裁特征及特有的音乐语言所决定的。演唱者必须对体裁、剧目、剧情、角色以及各种表现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恰当地塑造人物形象,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笔者通过对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女主人公田玉梅唱段的演唱与表演为例,讨论一名演员在演唱歌剧唱段时应该必备的条件和要求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选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母演唱,笔者简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歌剧唱段分析的过程,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歌剧背景、人物分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探究,能更好的演唱此作品,同时也为更多的演唱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根据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创作的三幕歌剧《茶花女》在音乐史上堪称杰作。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古典歌剧,讲述了一位巴黎上流社会名媛悲情的一生。本文主要从歌剧的创作、薇奥列塔的部分唱段等方面来分析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在歌剧中的音乐表现,以便能够使这首作品的声乐演唱者和教学者更好、更准确的去把握歌唱中的人物心理状态和对作品的情感处理。  相似文献   

4.
声乐学习中,歌唱艺术指演唱者通过演唱声乐作品,并进行舞台表演的形式。歌唱中,声音和肢体是表达的主要方式,目的是突出作品的内涵和主题。歌剧表演具有特殊性,对声音和演员都有着高的要求。角色确定后,演员怎样诠释剧本角色,导演怎样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等,是歌剧表演研究的永恒课题。本文从演唱技巧、肢体语言、表演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在歌剧表演中的意义,并就如何运用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中不同的人物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特点,其中金环是这部歌剧中的亮点人物之一。本文以金环这一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部现代民族歌剧;另一方面对金环角色的艺术特征与唱段特点进行分析,使演唱者准确把握金环的情感性格和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6.
《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创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作品,开启了中国式歌剧新的篇章,许多优秀唱段均出自于该剧之中。其中经典唱段"杨白劳",刻画了一个在旧社会受苦受难的农民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在音乐上,盖唱段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戏剧性冲突,歌剧特征比较明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自十六世纪欧洲诞生第一部歌剧至今,歌剧一直是人类最骄傲的艺术财富之一。歌剧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本文试从三首咏叹调来分析歌剧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8.
歌曲审美与歌剧唱段审美分别具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但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它们相互包含,又相互独立,本文将先分别从歌曲审美特征和歌剧唱段审美特征谈起,进而谈到它们两者在审美中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综合运用.主要以《歌剧魅影》为例,从克里斯汀的独唱唱段,魅影的独唱唱段,克里斯汀与劳尔的二重唱唱段分析了这部音乐剧的唱法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并巧妙融合了通俗音乐的演唱方法,将美声唱法在音乐演唱中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歌剧是音乐和戏剧相互融合的高级形式,在艺术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歌剧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很多艺术大家,马丽亚?卡拉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研究了卡拉斯的艺术经历,并分析了她经典歌剧的演唱艺术特点,以期古为今用,学习借鉴,促进歌剧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2.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课”是教育部规定包括高职学院在内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两课”课程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外,还必须做到“六多”,即多看,多思,多记,多背,多写,多听。  相似文献   

16.
论"有+VP"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有 VP”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 VP”句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有”的独特的语法语用功能,并对“有”语法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梁山有大大小小的“山头”,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间既相互利用又互相斗争,梁山并非“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梁山的座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实力,反映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地位和各自利益需求。梁山座次的最终排定。座次本身确立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位置归属和职掌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利益集团的矛盾。梁山的座次,更多的照顾了以宋江为代表的宋氏利益集团的利益,拔擢自己的忠实拥趸和主张以及不反对招安的官军降将的地位,为宋江最终走向招安铺路。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过程中,"异"与"同"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异同之间,体现的是翻译的方方面面。对翻译中"异"与"同"矛盾之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分析文化视阈下对"异"的思考。当前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国间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译者应把握时机,正确对待"异"与"同"的矛盾关系,积极发挥创造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中写了七十七个人死亡,每个人都死得很平和."死人"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刻画了"活人"的性格,可以说"死人"不死.<儒林外史>中的死亡现象与吴敬梓的思想和身世有密切的关系.死亡现象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用"死人"写"活人",是一种非常新颖和别致的思想和方法,寄托了作者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