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三相短路过程的分析,发现在三相短路过程中,其短路电流由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量组成.正是由于非周期分量的出现,才使电感中电流在突然短路瞬间前后不会突变.由于非周期分量的存在,在暂态过程中短路全电流曲线不与时间轴对称,以致短路后将出现比短路电流周期分量幅值更大的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阶段,为了方便研究交变电流的特性,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引入了有效值这一物理量.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中是这样对有效值进行定义的:让交流与恒定电流分别通过大小相同的电阻,如果在交流的一个周期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而这个恒定电流是I、电压是U,我们就把I、U叫做这个交流的有效值.教材还同时给出了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I与最大值Im的关系I=Im/21/2.一、由若干规律变化的恒定电流组成的交变电流例1如图1所示,交变电流周期为T,试计算其有效值I.由图可知,在每个周期T内,该交变电流都可以看作由两个恒定电流组成:前T/3中,I1=6 A,后2T/3中,I2=3 A.一个周期内,该交变电流在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I12·R·T/3+I22·R·2T/3=18RT①.设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I,  相似文献   

3.
刘波 《中学物理》2012,(2):30-31
叠加原理可表述为: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在电压源处用短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在电流源处用开路代替.电路中所有电阻都不予更动.例1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 T,  相似文献   

4.
学完交流电的有效值之后,有的同学想当然地认为图1所示的锯齿形脉动电流的有效值I=1/2I_m,即等于在一个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请注意,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5.
短路有两种情况: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所谓电源短路是指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经某一回路到负极时,电流只通过导线而没有经过任何用电器,此时,整个电路中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但电源和形成短路的导线中电流会很大,电流热效应明显,会烧坏电源和导线,易引起火灾,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电路.如图1,闭合开关S2时会形成电源短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题目与错解题目已知函数f(x)=(x2-ax+a)e2-ax+a)ex-xx-x2,a∈R.若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求a的取值范围.这是高三数学复习导数的应用时,学生作业中的一道题目.由于经验型思维错误及思维不严谨,学生中出现了以下两种错解.错解1因为f'(x)=(x2,a∈R.若函数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求a的取值范围.这是高三数学复习导数的应用时,学生作业中的一道题目.由于经验型思维错误及思维不严谨,学生中出现了以下两种错解.错解1因为f'(x)=(x2-ax+2x)e2-ax+2x)ex-2x,而f(x)在x=0处取得极小值,于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有名值法的计算过程,推导出一种近似计算10/0.4 kV低压侧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即:在10/0.4 kV配变电所工程设计时,若高压侧部分相关资料不易获取,可利用二次侧额定电流与变压器短路电压即可计算出低压侧的三相短路电流.通过实例校验,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可以用来校验相关导体和保护设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电源的两端接上一外电路电阻R ,若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则电源路端电压U =E -Ιr,当外电路的电阻R改变时 ,电路的电流亦随之改变 ,路端电压也会改变 .用横轴表示电流I,纵轴表示路端电压U ,U -I的关系曲线如图 2所示 .图 1         图 2在图 2中 ,线段AB即为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它位于第一像限 .线段AB上的一点 ,横坐标为I,纵坐标为U ,U I则为外电路的电阻R ;端点A表示外电路的电阻为 0时即短路时的电流和电压 ,短路时电流最大 ,为E r,路端电压为 0 ;端点B则表示了开路时的电流和电压 ,外电路开路时电…  相似文献   

9.
高频PWM脉冲输入下,电机内分布电容的电压耦合作用构成系统共模回路,从而引起轴电压和轴承电流.du/dt电流主要与PWM的上升时间tr有关,tr越小du/dt电流的幅值越大,逆变器载波频率越高,轴承电流中的du/dt电流成分越多.EDM电流出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只有当轴承润滑油层被击穿或轴承内发生接触才可能出现,其幅值主要取决于轴电压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1.韦达定理例1 一个物体从地面竖直上抛,t1时刻上升到离地面高度为x1处,t2时刻上升到离地面高度为x2处,物体继续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至x2的时间为t3.继续下落至x1的时刻为t4,证明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