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政治文献的翻译是我国外宣翻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和政策的窗口。结合我国政治文献,特别是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探究政治文献翻译的特点、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田莺歌 《海外英语》2012,(7):154-155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对外宣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政治文献的翻译变得越发重要。为了达到忠实和通顺,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经常需要用到转换。该文结合中央编译局所翻译的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选取的例子,来对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转换从微观层面(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云 《高教论坛》2013,(5):135-137
德国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重视译文功能的实现,是对传统"等值"翻译观的重大突破,本文以此为视角,以《2012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分析了中国政治文献翻译的忠实性原则和通顺性原则,以期为今后的政治文献翻译研究提供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语义等值和传达我国政治类文本中语言语句的文化自信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政治思想,基于政治类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采取翻译转换策略可以在语义等值上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英译本为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英译过程中的翻译转换现象,进而分析英译本中所展现的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行为的操控与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政论体文献作为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其翻译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操控之上.本文着重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和影响,以中共十七大报告英文译稿的翻译实践为个案研究,把翻译置于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英译过程中,为让译入语读者全面、客观、公正地理解原语文献中的政治观点,译者有意向译入语输出原语主流意识形态或采取某种方式顺应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芦毅  甘晓丹  古明 《考试周刊》2010,(40):40-42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一点在对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翻译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系统地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献中的适用性,从而得出,当今,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我们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一点在对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进行翻译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系统地探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政治文献中的适用性,从而得出,当今,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我们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国外的科技交流日渐频繁。对外国科技文献进行翻译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的主要方式。本文就翻译美学视野下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做研究讨论,以期给相关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提升我国科技文献的翻译质量,为我国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提供语言支持。  相似文献   

9.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央政府的重要政治文献,翻译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文章试从带政治含义词语的翻译、模糊含蓄词语的翻译、词语语气的翻译及固定表达方式的标准与创新翻译四个方面,从词汇层面上探讨<政府工作报告>翻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我国不断通过国际交流的方式,增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讲话为例,分别从词汇、特色用语以及句式三个方面对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在政治文本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为日后对政治文献英译感兴趣的读者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