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一般都设置了“学习提示”,课后没有练习思考题。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既相似又有区别,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去学习略读课文,将在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实践性操练,让学生巩固学习方法,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单元教学,不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常常是平分秋色,担心学生学不好,每篇课文都精讲不厌。其实,教师这种周而复始、无限重复“、嚼馍”注入的辛苦教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消化”功能,而且也淡化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采用教好单元首篇、传递自学钥匙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大增,都说课改的春风真正吹进了课堂。发挥单元首篇的领航作用,大致有以下三个步骤:领会编者意图,把握单元全局。要教好单元首篇,先要初识整个单元;要了解整个单元,必先略知编者编著本单元的用意。学习钻研教材,不只是教师的事情,也应该成为学生学好课文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浏览单元目录,比较课文的标题,快速翻动每篇课文。这样,整个单元的概貌信息进入大脑。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单元提示,进一步了解全单元的内容及学习意义,并明了编者对学习本单元的要求。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共五课:《1.在山的那边》;2《.走一步,再走一步》;《3.生命生命》;《4.紫藤萝瀑布》;《5.童趣》。其中1、3两课是略读课文,其它课文为精读课文。从标题和课文不难知道,这个单元全部都是写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作者中有中国现代作...  相似文献   

3.
[设计说明] <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中课标必修教材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的略读课(在必修2第二单元).该教材五个模块的阅读鉴赏部分共安排了20课略读篇目,这些略读篇目除必修1的<沁园春·长沙>放在单元第一课,其他都居于每单元讲读课文后.略读课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是教师指导阅读过渡到学生独立阅读的桥梁;教学操作上应重学生体验,重运用所学,重扩展阅读;教学程序大致为:学生回视单元精读所学→自己或在师生帮助下体验作品→总结单元学习收获(收束单元学习).  相似文献   

4.
略读课文的学习应是对精读课文学习的延伸与深化。教师在教学《红楼春趣》时,应关注单元整体,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迁移运用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组合阅读,引导学生由阅读课文走向阅读整本书。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内精读走向课外自读的过渡。2011年版课标对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运用"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把精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的学习中,在自读实践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在一个专题单元中的定位、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等都区别于精读课文。"略读"其实是相对"精读"而言的,它是精读所学的阅读方法实践。本教学设计力求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自读  相似文献   

7.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统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观画导入、总体介绍、阅读文本和训练表达等环节,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学习过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同时,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沉入文本,初步掌握鉴赏名画的基本方法,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自觉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现行使用的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来编排的.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一两篇略读课文。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郑婉云 《甘肃教育》2013,(22):75-75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良好范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略读课文片面理解,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上好略读课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10.
正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同一单元中的略读课文都排在精读课文之后,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没有课后练习,仅仅要求学生学习一些生字。有些教师对略读课文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没什么好教的,索性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可能学好,导致略读课文在教材中形同虚设。为了破解这种困境,我们要回到略读课文本身,从源头上去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野"促读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略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上讲,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讲,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提高阅读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自读自悟".教学中,以"野"为线索,设计了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自读自悟,并从中学会略读和浏览.  相似文献   

12.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说的:“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对于此说明.我的解读是:略读课文教学要简简单单教.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使语文课堂散发出简约之美.又要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4.
略读课文是现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单元中的定位、目标、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它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中高段教材每个单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单元模块下,依托略读课文,可以学习谋篇布局、段落构建,为完成单元习作搭桥铺路;也可以依托略读课文,进行片段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突破单元习作表达难点。在单元模块的整体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雁勤 《新教师》2023,(2):43-44
<正>统编教材将课文、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版块编排在一个单元整体中,在单元内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结构,这就为教师开展篇本联读创造了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篇课文和一本书结合起来,构建篇本联读模式,实现单篇课文与整本书多层次的联结阅读。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教材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183;运用”。本组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介绍了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有的描写出了伟人小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有的叙述中蕴含哲理,有的体现了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8.
略读课文教学重在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加以迁移和运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人在主持省级课题《小学高年级指导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中发现,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根据略读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文体教学特点来设计并使用导读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下面以本人在我县小学语文教师岗位培训上所做的公开课——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略读课文《最后一分钟》教学中的有关情况为例,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汤瑾  樊璐琴 《福建教育》2023,(23):34-36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主要由教师教方法,略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用方法自读课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当略读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多时,往往更需要教师适度取舍、适时聚焦、适当整合,方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芦花鞋》为例,本文选自《青铜葵花》,讲述了懂事的青铜和家人们一起采芦花、卖芦花的故事。该文虽然篇幅较长,但通俗易懂,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藏着故事发生的必然性,生动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为了实现这篇略读课文的长文短教,教师可以采用梳理、聚焦和勾连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