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供应商谷歌今年初突然扬言要退出中国市场。因涉及中美关于互联网监管的分歧和谷歌遭遇黑客攻击等敏感问题,海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美国《纽约时报》2月19日“爆料”,称谷歌和其他美国公司受到的网络攻击可能与中国两所学校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洪标 《文化交流》2010,(10):75-78
宁海作家浦子印销4.8万册的长篇处女作《龙窑》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先后发表了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雷达、李敬泽、陈思和等10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纷纷叫好.称该小说是“对时光深处的乡村和大地充满诗意的怀想”。  相似文献   

3.
呼涛 《对外大传播》2011,(10):44-45
本期选取《纽约时报》和路透社两篇报道分析点评,分别剖析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和发掘数字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才流失和回流问题是近年来中外媒体关注的报道题材。比如,今年初美国《纽约时报》就发表过一篇题为《逆势而动,中国吸引科学家回国》的报道;时隔半年,法新社选取一个有利时机再次关注这个话题,而且做得比《纽约时报》那篇报道更客观,启发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传媒最发达的国家,其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美国国内,大众传媒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力”。可见,大众传媒对美国的公众舆论以及国会决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由此可以推知,美国传媒的涉藏报道对国会与公众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纽约时报》1999-2001年问的涉藏报道为例,对此予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7.
雪石 《对外大传播》2007,(10):16-18
2007年7月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大传播》等十一家中央媒体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组织下赴青藏铁路沿线采访,历时十天。 无论是外国媒体关于“生态移民生活状况”的质疑。还是关于“西藏文化是否汉化”的担忧,抑或是对“西藏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误解,当记者踏上青藏高厚的时候,都依据所在媒体的特点,通过各自视角,寻找着不同的故事。《西藏之窗》从2007年第九期开始,陆续选登了记者深入青藏两省区实地采写的稿件,敬请读者关注并与我们互动。信息反馈请发至dachuanbo@yahoo.com.cn  相似文献   

8.
他在一个报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生活的轨迹与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紧紧地相扣在一起;他一路行走一路沉淀,其发表在《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量新闻作品及蕴涵真知灼见的专著《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部写真》等书及长篇论著《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奖项,深得业界好评;他在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后,仍然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最近他为采写《走进“林都”伊春》,冒雨探访汤旺河林场伐木劳模的情景令陪同的宣传干部感动;尤其是听他对“三贴近”的解读,让人感到一个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是那样宝贵。收到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的邀请,王谨在忙碌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一个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分享他在对外宣传上的思考……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硕士学位。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32年,发表新闻作品两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两会”都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大事。“两会”议题均关乎国计民生,信息量大,富有新闻价值。但在“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要与境外媒体竞争;既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也要与异质媒体竞争,这就对我们的“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是“习李新政”实施初年,美国媒体对“习李新政”如何评价?美国媒体2013年涉华舆论有何新特点和新趋势?本文选取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具有影响力的26家美国媒体在2013年1月至11月期间的涉华报道300篇,通过内容分析和定性研究,对2013年美国媒体涉华舆论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美国媒体涉华舆论主要呈现以下5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纽约时报》创刊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一直积极关注中国,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报道充满偏见。最近,记者对《纽约时报》驻京记者Jim Yardley(吉姆·雅德利)进行了专访,以了解《纽约时报》记者对中国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0年的中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外国记者是如何描述中国形象的?涉华报道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什么位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共同社、美国《纽约时报》、美国《新闻周刊》、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1月份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勾勒出境外媒体关注的涉华热点领域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14,(6):58-59
正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2014年重头戏之一,2014年3月6日至9日,宁波市演艺集团原创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代表中国登上世界顶级艺术场所的舞台,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成功商演4场,2500多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上座率100%,且70%以上为美国观众。该剧表现的中国清末民初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婚嫁习俗,给美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巨大反响。《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CHINA DAILY》等众多主流媒体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演出期间,共有超过10000名观众现场观看了这部东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后我国的对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是党和人民最主要的舆论喉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报,其发展经历也是新中国成长的写照。《人民日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有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界经常拿它与西方百年老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相提并论,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甲型流感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针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中西方媒体分别作了相应的报道,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网站和人民网两家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通过比较来探寻中西方在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方面的差异,并揭示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正式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以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被中英两国媒体作为重要外交事件加以报道。本文旨在分析《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报道"习近平访英"的新闻框架,以及我国主流媒体在内容呈现上的特点,为我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构建提出建议。一、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笔者选取了《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关于"习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列居全球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状况、发展与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又译《经济学家》)是一份被西方世界认为较为专业和高端、以时评和新闻分析为主的周刊。分析《经济学人》的对华报道,可以管窥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探寻西方主流媒体的对华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9.
《纽约时报》是继《泰晤士报》后产生的又一个世界性的著名媒体,有档案记录报的美誉。由于报道内容严肃,版面庄重,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一直是平面媒体的先锋,对美国及世界舆论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新年俗,而"科幻电影"出乎意料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的关键词,尤其是一部现象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更是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笔者选取《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和国内主流媒体关于这一话题的报道,对比分析中西方媒体呈现的多元化视角和报道策略,希望对中国电影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