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堂初中英语公开课.这堂课的内容是有关西方万圣节的。在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图片和实物组织了很多课堂活动,比如说猜节日、表演节目、绘画、做游戏、发礼物等,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下课的时候,我问了旁边的一个学生:“这堂课上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他摇了摇头,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兴趣其实是很浓的,但老师组织的活动好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有的课堂活动其实还没有结束,就又开始了另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操练得太少,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相似文献   

2.
张明 《成才之路》2014,(28):76-76
历史学科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门学科,是知识性和时间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历史中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学生基本上不提什么问题,只是习惯地听老师在课上讲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致使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并活跃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呢?  相似文献   

3.
张命华 《山东教育科研》2014,(20):F0004-F0004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时光莫过于课堂学习时间。除了假期之外,学生成年累月地在课堂上度过,因此,课堂决定着孩子学习的成败。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模式,家长只管把学生送到课堂,老师只负责把知识讲解给学生,却很少有“局外人”来冷静观察这个课堂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样的教学模式到底适不适合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热衷于追求高速 度、高效率的生活。同样,高效课堂教育在教学领域也是十分 受追捧,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教育。高效课堂教育,顾名思义 就是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 标后,让学生较高效益地获得知识。也可以这样说,高效的课 堂教育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高效的课堂 教育可以从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两方面体现。除此之外,还 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因此,在初中英语 教学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较高的 要求。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居先宝 《考试周刊》2012,(75):91-92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即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和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记着这一点,因此我的课上得有些疯狂,要学生大胆地读出来或者吼出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Yes.youcan.Look,Wecan!WeareNO.11”学生是永远的主体,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讲,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也许某个时候学生从你的身后,拍着你的肩膀,叫你老师好的时候,这是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这些话给人以启迪、道理也尽人皆知,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常听一些老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脑子都转得慢。我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可课堂依旧死气沉沉.反应缓慢.再这样下去.这课简直没法上了……我们都期盼自己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呢?所以,我认为,激活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得先激活自己.这样,你才能起到一个主导作用。怎样激活自己呢?结合自身的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2,(Z2):64-65
"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啊?"这是学生们课前经常问的问题,学生真的很想知道学什么。"老师,这个我不会,请您教教我。""我们继续上课,你的问题课后再讲。"这是课中师生间经常进行交流的话语。"老师,我怎样了解更多的人类登月计划啊?"这是课后学生表达学习意愿时的常见问题……课堂是教学互动的天地,教学是生成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科标准。教案保证"教"的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一直以来是教师心中的先进理念,虽然课堂中偶尔也会有意外的精彩,但总体来讲,学生的"学",没有机制保障其基本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  相似文献   

9.
一年两度的校际交流活动,我们有机会多次听、看尹老师的数学课。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是跟着老师听、抄、记、背,而是师生互动、知情交融。其实这正是传统与现代数学课堂的分水岭,也是禁锢与开发学生思维的试金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用真知来拨亮学生的心灵,而且要用童心来贴近他们的行动,更要用人格魅力来熏陶他们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这个星期我们几个音乐老师忙着准备器乐进课堂的录像课,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孩子们特别兴奋,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显得格外认真。孩子们知道,这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体验器乐的魅力,我们在各个年级安排适合学生的器乐教学,将器乐教学渗透于每一节音乐课中,让器乐教学真正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我们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作了很多的尝试,但是当下的政治课却依然难以打动学生的心灵,依然没有成为学生喜欢上的课。这是为什么呢?或许原因有很多,但是课堂上缺乏学生真正有价值的声音绝对是一个根本原因,学生在政治课上永远是跟着老师走,教师又只是跟着教材走,于是,课堂在对教材的绝对遵从中丧失了灵气。  相似文献   

12.
课堂原本是学生与老师的世界,而我们的课堂却成了老师与“老师”的天下。在“模拟课堂”的教研活动中,我们30名老师作为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次当学生的感受,过了一把做学生的瘾。这是一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现象一:好奇心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上课后,老师刚刚把学具袋交到每个小组长的手里,我正要打开看里面有什么,就听老师说“: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我抬头一看,早已经有很多小组把学具袋打开了。这时我才想起并没有听到老师让我们打开学具袋的命令。大家停下了,你看我,我看你。一…  相似文献   

13.
刘积舜 《大学生》2020,(2):43-43
"老师的包就像潘多拉魔盒,每节课都猜这次带给我们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每次上"领导学概论"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2017级学生辛瑜和同学一样,都期待着任课老师吕云涛打开旅行包的瞬间。上课背着旅行包是吕云涛多年来的习惯,包里不装书本而装意大利面、棉花糖、七巧板、金元宝、巧克力……这些看似与课堂毫无关系的物件,却是吕云涛上这门公选课的必备教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是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吕云涛老师在课堂上最喜欢和“00后”大学生分享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教师是权威,一切听从教师安排”、“上课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观点,也逐渐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质疑,更不会向书本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就这样被抹杀掉了。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徐斌 《湖南教育》2005,(7):32-32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最近有许多一线教师来信反映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总结出来大致有以下三点。不看教科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书。不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我们也发现常常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  相似文献   

16.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讲台的.但是讲台的历史肯定是非常悠久了.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站在讲台前讲课了.如果哪一天突然没有讲台了,我们是不是会很不习惯呢? 讲台的作用是什么呢?讲台可以放老师的讲义、资料.当然,这只是表面的.最重要的是讲台可以表明老师的身份,可以区分和学生的不同.站在讲台前就有底气,就可以滔滔不绝,就能够才思泉涌.这是讲台的妙用.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的学习一是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在平时教课时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以达到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面对这千篇一律的小结提问,“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学生那一成不变的套话回答,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期待。也许,课堂小结本来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很喜欢动画片《西游记》的结尾曲,什么时候教教我们好啊?”“老师,到学校的小花园去上音乐课,好吗?”,孩子随意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啊,流行歌曲不能进课堂虽然没有强性的规定,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做法,那音乐课为什么不可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给音乐课一些"阳光"呢?  相似文献   

20.
幸福课堂     
吴亚娟 《小学生》2013,(4):37-37
"幸福是什么?幸福离我们有多遥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成长中的人们常常叩问着自己的内心,希望找到心中的那份乐土。现实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时时会问自己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幸福指数,一起和我的学生追寻着语文课带来的幸福感,那就是:课堂上孩子学得幸福,老师引导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