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巨大困境.一谈到政治课学生立刻会把它与抽象、空洞、教条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政治教师仿佛也成了呆板、古怪、僵化、不合时宜之化身.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由地感叹:政治课难上,政治课上好难.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既不利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利于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处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诚然,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教材内容的陈旧以及学生自身的认识偏差,都是造成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缺乏新意,使政治课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如何打破这一沉闷局面,赋予政治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而运用愉快教学法不失为摆脱这一状况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性偏差,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为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有效地纠正社会偏差,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政治课教师应通过有效途径,及时纠正偏差.  相似文献   

3.
宣纪英 《甘肃教育》2009,(18):28-29
教学本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然而在一些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却难见对话的痕迹。这其中既有课程本身的因素——思想政治课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实用,学生对其自然很少关注: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教师的因素——教师缺乏对话精神和科学对话的方法。面对思想政治课日益被边缘化的现状.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依然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刘云平 《教育》2012,(4):48-49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它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都有鲜明的主题,而在每个主题中又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感觉到理解难、记忆难,所以这往往也使得政治课成为令学生“最讨厌”的学科。然而,思想政治课也并非真如学生所想象的那样“难”,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实上,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寻找一些方法,简化知识记忆,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思想政治课就会“平易近人”,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了。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简单的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是教学内容的施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既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厌学,老师怨教,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以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教师必须心中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关怀,让人阳光普照政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厌学,老师怨教,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除此之外,长期以来,师范学校政治课教学也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分。从效果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使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习,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目前不少学生认为政治课内容枯燥乏味,没学头;有的教师也对政治课信心不足,感到该课越来越难教。那么,如何才能让本学科教学兴趣盎然,收到实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的形势下高考、中考不断改革,农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不在是中考科目,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想学,老师难教,那么这样的情形下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欲望,而今是摆在每个思想政治课任教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新课程也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是教学理念一大质的飞跃。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政治课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是学起来枯燥难懂,考起来又复杂难考的一门学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太大的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觉得政治课既好听又容易理解,既爱学又好用呢?笔者认为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也因人、因时、因课而异,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教师的经验来确定。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效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政治课也显得越来越难教了。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措施。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联系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根据目前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新要求,经过长期  相似文献   

13.
谈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政治课的教学长期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旧观念、旧模式上,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窒息了政治课教学的活力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削弱了政治课的作用和辐射力。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增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的探索与实践,有较好的成效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司素兰 《新疆教育》2012,(10):12-12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政治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岩 《课外阅读》2011,(12):35-35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又是介于初中与社会之间,既是一个中转站,也是一个转折点。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增强学生法制、道德意识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课思想性时代性强,又属于理论科目,普遍存在学生不爱学,教师难教,教学效果不好的尴尬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萍 《铜仁学院学报》2007,1(Z1):109-110
长期以来,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一些人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难上,甚至无法上的原因也正是为此。本文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入手,分几个方面来说明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在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对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课老师难教,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陷入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的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力求做到"有数"、"有法"、"有趣"和"有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具有知识性、理论抽象性、思想教育性等特点的一门学科,因此思想政治课难教、学生难学也就成了绝大多数从事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同仁的共识。既然如此,那么究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成为许多老师关注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自身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史民 《学周刊C版》2010,(10):105-105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胜,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但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课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事实。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不重视,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政治成绩不理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各位教师作了不少尝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笔者在教学困惑中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政治学科一向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所以,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教师也说“政治课难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政治课教学中突出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摸索出几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