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关注儿童的语言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要求;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语言,鼓励他们在语言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创设语言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发言,并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也有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更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少孩子只是独来独往,参与口语交际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也有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更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少孩子只是独来独往,参与口语交际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农村孩子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不敢说,交际能力较差。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有:根据年龄层次,调整教学要求;创设有利于表达的语言氛围;因材施教,培养其观察能力;抓住各种口语表达机会使其有话敢说想说;多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机会,增强语言表达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就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孩子除了学校外,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创设多种情境,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教给各种方法,让孩子的口语交际有“法”可依;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乐于进行口语交际;捕捉生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流。通过这些方式,就能教会孩子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首先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营造交际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动口说,给每个孩子以充分表达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本课的设计力图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力,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口语交际课就成为了孩子喜欢的自由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想说、敢说、要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农村孩子由于父母打工、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有很多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仍比较弱。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环境、文化知识缺失;教师口语训练不足;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等因素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巧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境,营造语言交际的氛围;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消除学生表达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等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作为聋哑孩子,虽然双耳或单耳失聪,但他们有权利和我们一样的交流,说话。所以在教学中,在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口语交际场景,对聋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针对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培养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同时要创设机会,让孩子乐说,会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有较大的随意性,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差、见识少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农村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极差。这些问题都应想法解决,从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万明 《林区教学》2012,(4):43-44
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猛,口语交际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其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树立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冯华林 《学子》2013,(3):59
在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或这或那或多或少的问题:语言含糊不清、词不达意;回答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干脆沉默是金,毫无交际欲望……这些情况下又怎能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呢?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们要精心创设多种多样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口语交际的机会,从而形成浓厚的交际氛围。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创设口语情境,提升孩子语言表达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说,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顺利完成口语交际。将来的社会,更注重人际交往,能说会道,将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极大的成功,从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敢说、会说是何其重要。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孩子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学会倾听与表达,逐步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创设情境,让孩子想说创设情境,是训练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手段,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孩子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1.语言描绘.教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如教学《找春天》一文时,可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随着乐曲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孩子  相似文献   

18.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抓住这样几个环节,即课前说话,鼓励交际;阅读写作,渗透交际;交际课上,训练交际;社会实践,运用交际,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基于一定的话题、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要上好口语交际课,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话题。●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进行口语交流,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使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置身的课堂,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口语交际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只有通过双方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要教会学生倾听;教会学生表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以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     
一、教学目标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的复习应做到下面几点:1.口语交际不同于说话课是在于用普通话口语进行“交际”,只有双方或多方对象参与语言交流,才能形成口语交际的环境。因此,必须创设有双方或多方对象参与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对话”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口语交际的知识和技能;在交际中懂得尊重、理解对方,认真耐心听他人说话,并注意语言美,抵制…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们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为了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除了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在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多做工作多配合外,还应该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教育环境,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用心创设宽松丰富的语言环境。陈鹤琴老先生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首先教师与学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