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短文共八段话,第1~3段讲“雷雨前”的景象,第4、5段讲“雷雨中”的景象,第7、8段讲“雷雨后”的景象。第一幅图与第4、5段相对应,第二幅图与第7、8段相对应。雷雨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很少对它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将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指导学生学习怎样用恰当的词句来说明事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本课应着重…  相似文献   

2.
陈先云:我对这一课有两点体会比较深,第一点就是学习方法的引导,第二点是怎样把这一篇文章读出“味道”。一、关于学习方法的引导最突出的一点是卢老师对教学目标把握得很准确、很到位。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是中年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到了中年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无论你在课前怎样认真备课,问题估计得怎样周全,都不能完全应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下面就谈一谈我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能解答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经常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学习初一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8课“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有位同学提出:“什么是资本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没有办法用几句…  相似文献   

4.
《挑山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教学中须注重读书指导,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凭借教材,引导发现学习目标1.揭示课题,揣摩学习目标。由题激疑:由课题《挑山工》你知道课文...  相似文献   

5.
《詹天佑》是一篇中心突出 ,用词准确 ,极富教育性的文章。教学本文可作如下设计 :一、中间突破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本文篇幅较长 ,教学时可打破逐段讲读的常规教法 ,从文章中间突破 ,即抓住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 ,也不怕嘲笑 ,毅然接受了任务……”引导学生从“詹天佑接受了什么任务”“修筑这条铁路有什么困难”“帝国主义是怎样嘲笑我们的”等问题着手 ,将文章的2、3自然段串在一起 ,进行感知、品析、理解。然后巧妙地过渡到文章最后一段的学习 ,通过对“赞叹不已”等词语的理解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的…  相似文献   

6.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充满音乐想象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深深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引读)“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 ,哪怕只摸一下 ,他也够满意的了。”课文围绕着这样一个伏笔逐步推向高潮。这节课深入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二、学习第四段1 学生细读第四段。每个小组提提问题 ,重点解决一个疑难问题。2 教师巡视 ,作必要的了解 ,拟定教学思路。3 学生质疑 ,按学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4、重点理解 :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 ,哪怕…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们仍用着《自然》教材,但如何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课标的理念重新审视《自然》教材,赋予“旧教材”以“新生命”,尽快地和新教材接轨,是摆在每一个自然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更值得我们研究。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教学目标1.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2.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积极和同学合作进行实验。3.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片断(背景:前一课鼓励学生确定与声音有关的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创造性地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例评析一、关于教材(一)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的确定。1 教学目的要求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周总理崇敬、爱戴、怀念的感情。2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3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二)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的依据。从教材所处的地位看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在中年级段的训练的基础上开始安排篇的训练。本册第四组教材读写训练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9.
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而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的教学,谈谈怎样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开展数学学习。【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我们在操场上玩投篮游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6,(11B):8-8
樊俊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很多教师这样问学生:“你学懂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在这种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发表自已的感受和观点。但也有不少教师把这一类提问当成“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组和学生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那么,怎样提问才有价值呢?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整体感知 ,理清顺序1 自由读全文 ,思考 :“我”都参观了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2 学生汇报。(对大会堂的正门 ,学生容易忽视 ,可引导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或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3 默读全文 ,思考 :参观之后 ,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怎样说都可以 ,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就行 ,不必要求答案统一。)二、抓住特点 ,感受体验 ,恰当引用课外资料1 默读课文 ,想一想 :人民大会堂中的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吗?读后自己先小声练一练。2 小组交流。(1)一边读 ,一边介绍。(2)结合课文内…  相似文献   

12.
一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1 板书课题 ,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向谁借结果?怎样2 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 学生自读自悟 :围绕提出的问题 ,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 ,怎样借“———” ,结果怎样“~~”)2 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相机指导。)生 :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读)小鱼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  相似文献   

13.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七册《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教学这样的讲读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个成语的含义,而且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一、抓住重点句段,从理解语言入手学习观察方法课文第一节有这样一句话:“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句子:①这里的“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来”可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2.宋人朱熹说:“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于吾心。”【教材说明】《你一定会听见的》选自中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艺小品文,通过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讲…  相似文献   

16.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  相似文献   

17.
《大森林的主人》属阅读课文。我们根据“减负、提质、高效”的精神,遵循阅读课文教学规律,将“预习”安排在课上,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不再布置课外作业,只用一个教时,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教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教法,都要做到“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终身。教法一:着手结构,着眼内容,条分缕析,显现中心。一、教师导入,告知学法。根据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学习本篇阅读课文时,可以从文章结构入手,弄清文章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达到明晰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拓宽“例题”解题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学例题时,为了防止学生走入只会模仿范例解答习题的误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参与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去。如教学“12-8”,在学生学习了课本中“想加法算减法”的基本方法后,鼓励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结合观察实物图和操作小棒,又想2002年第1、4期出了3种方法:由于经常这样训练,在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虽然各学段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关于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却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而第三学段是“能用”。这不但对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朗读指导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老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例,重点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第二学段学生的普通话已比较流利,教师要适当放手,逐步加大“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读中“用”,在“用”中学,努力…  相似文献   

20.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该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用好教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既要确保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把“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作为。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