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晓慧 《红领巾》2005,(1):124-126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派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在人物特征、表现内容、结构情节、语言特征等方面<第二十二条军规>均呈现出独特的写作技巧及构思.“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词汇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而被人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2.
哈克贝利·费恩作为马克·吐温笔下永不衰老的美国少年形象,以其机智、勇敢、务实,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孤儿,基于对文明社会的反叛,哈克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是重返自然。在历经劫难后,马克·吐温将哈克最后的归宿定在边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汇的神奇土地上。拟从哈克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边疆的神奇魅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哈克选择去边疆的经文脉络。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被看作是哈代的姊妹篇.这两部著作往往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因为他们是关于下层人民悲剧的独创.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很相似.文章就其人物塑造方面的相同点进行探讨,也就是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与<无名的裘德>的主人公裘德之间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4.
<意中人>是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风格迥异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充满了自然气息,描绘了纯朴的半岛风俗和富有生机的自然之子,表现了岛民们纯真的心灵.主人公皮儿斯通寻梦般的追求深受日神精神的影响,也表现了作家哈代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和谐的追求,对生命强有力的肯定.总之,哈代借这部小说探求了人物内心深层的隐秘,揭示了人性的深层哲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183;马蒙&#183;西尔科的《死者年鉴》中白人对美国印第安人的非正义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侧重于生态非正义方面。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神圣生命圈、土地、水源的生态非正义的阐述,揭示出白人时印第安人的生态非正义。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恢复不仅应当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还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6.
田占敏 《文教资料》2008,(6):25-26,33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原理对托马斯&#183;哈代&lt;无名的裘德&gt;女主角淑&#183;布雷赫德自相矛盾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她内心深处鲜为人知的扭曲的心理以及病态的性格的形成、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文武 《红领巾》2005,(4):59-61
&lt;黄帝帛书&gt;中,刑德思想是核心内容之一.&lt;黄帝帛书&gt;从辨证思维的高度阐述了刑与德的关系,提出了“刑德相养“的命题.在德与刑孰主孰客这一问题上,&lt;黄帝帛书&gt;明确提出先德后刑.&lt;黄帝帛书&gt;将刑德与天道、阴阳结合起来,从而将刑德学说提高到了自然哲学的高度,形成了“阴阳刑德“观.&lt;黄帝帛书&gt;提出刑德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式或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因“、“时“和“度“.  相似文献   

8.
胡莹 《时代教育》2005,(1):74-75
苏珊&#183;朗格(1895-1985)--美国当代女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她以其导师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符号论美学“,影响至今犹存.《艺术问题》是苏珊&#183;朗格的一本演讲稿合集,这些讲稿以苏珊&#183;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①这一符号论观点为基础,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183;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他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乡土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奉献给世界文学画廊一幅幅精美的田园诗画,使其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0.
张慧馨 《文教资料》2008,(11):18-19,60
约翰&#183;多恩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质和诗歌才能,是一位能够表达矛盾情感的杰出大师.本文基于克林斯&#183;布鲁克斯的“悖论“理论,以托勒密天文学为依准,对多恩爱情诗歌集&lt;歌与短歌集&gt;中的悖论进行研究,集中分析了三个悖论,即:圣与俗,一与多,生与死,并强调指出多恩爱情诗歌中悖论的“连环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183;哈代是继狄更斯与萨克雷之后的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热爱自然,倾情于对家乡自然风景的描写,在大自然的背景之下描写了许多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自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教育.但在&lt;爱弥儿&gt;中,爱弥儿并不“自由“,他处于教师的权威控制之中.这就是“卢梭悖论“.本文对卢梭悖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卢梭那里,权威和自由的悖论为正义至上所消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着重表现在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积累&#183;整合,感受&#183;鉴赏,思考&#183;领悟,应用&#183;拓展,发现&#183;创新”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本文就从应用&#183;拓展的角度来简单地说一说:如何通过仿写这一普遍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崇佛意识与他对人生的执着和对用世的热情存在着令人费解的矛盾.柳宗元在&lt;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gt;中曾自述道:“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其中,“独得“之涵蕴正是理解这种矛盾的关键所在.拙文试从柳宗元在被贬期间创作的&lt;永州八记&gt;中所蕴涵的“独得“的禅意为切入点阐述之.……  相似文献   

15.
至少对19世纪的小说而言,主人公的死亡作为一个故事的结束似乎是极常见的,比如&lt;包法利夫人&gt;,比如&lt;苔丝&gt;、&lt;安娜&#183;卡列尼娜&gt;,等等,等等.当然结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简&#183;奥斯汀和对她很不屑的夏洛特&#183;勃朗特在大多数情况下就都以结婚或是对婚姻前景的暗示来收场,这样的处理顺理成章,颇合生活的“逻辑“,因为结婚原本是人生的一个自然段落.不过以死亡作结,在“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结束,似乎更来得“完整“,它更能满足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全知“要求--即便是“欲知后事如何“,也没什么“后事“可说了.……  相似文献   

16.
哈代在《苔丝》中矛盾的哲学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决定论与机会性的强调;悲观主义与社会向善论的结合。其矛盾的思想虽与所处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但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不足以解释他思想的矛盾之处。对其矛盾的哲学思想的阐明要借助于他的不协调的美学观。哈代不接受哲学家的头衔,认为本能和情感重于理智和推理;艺术的使命是记录印象,而不是深信不疑的事实。这才是他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近日发出&lt;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gt;.这是指导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件.高校各级党委一定要按照&lt;通知&gt;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落实&lt;通知&gt;的意见,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好.   ……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绘画史上,作为“后印象派”画家的凡&#183;高被誉为“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的绘画图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表现出对东方文化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东方艺术精神和绘画语言的吸收。凡&#183;高的绘画注重自我的精神性表达和对创作主体个性的尊重,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的第一位优秀诗人,托马斯·哈代既接受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化的影响,又接受了达尔文的新科学思想,其诗歌作品刻有深深的基督教传统的烙印,也表现有反传统的精神.作为哈代的崇拜者,菲利普·拉金则更深刻地经历了宗教信仰丧失的重创.通过分析哈代的诗歌<牛群>和拉金的诗歌<去教堂>,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创作中的基督教传统与反基督教传统精神,从而对20世纪英国诗歌作品中的基督教影响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苔丝是托马斯&#183;哈代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一个女主角形象,有着几乎所有女性的优点,其中包括她的反抗意识,这一点在19世纪的英国是非常难得的,因此本文就从苔丝的反抗意识入手,分析男权思想影响下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