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这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数与商都是一位数而有余数的除法。它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除法试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对有余数的陈法应予以高度重视,务必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余数概念,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规律与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讲请概念打好基础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一样,都是建立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熟记乘法口诀。不但要会“按顺序背”、“任意指定背”,还要会“拐弯背”。如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两部分。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这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中先讲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学会试商方法,然后再讲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应用题的学习,是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  相似文献   

3.
本节教学内容为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115页~116页,例1、2),第1课时,新授课。 有余数的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教材是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难点是试商。 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用口诀求商、除法的两种  相似文献   

4.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5.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是在2—6的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意将有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和乘、除法计算穿插编排,既可以使乘、除法计算有比较多的练习时间,又可以突出几种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联系。同时,教材还注意通过“提问题”和“填条件”,初步训练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因为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是除法的基础,而且试商比表内除法复杂,所以教材把有余数的除法作为一小节独立出现。 一、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求;1.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建立“余数”的概念,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与书写格式.3.经过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既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又是各阶段除法计算的基础。由于“余数”是个新概念,试商又比较复杂,因此,这部分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效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例1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由能够整除的除法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准备题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竖式4J8中,除尽后余数位置上的“0”表示什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44页例11——“200支铅笔装一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支?”——是一道有余数的一步除法题。学生利用“商不变性质求商并不太难,但余数的确定却比较  相似文献   

9.
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目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和横式的书写格式。  相似文献   

11.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过表内除法,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学过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算表内除法时,已能够用乘法口诀很快地求出商,在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一位的有余数除法时,已能很快地确定应该商几。这些都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学生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则要求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商,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入三年级第二学期,则要求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学生如熟练地掌握了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就已经学全,以后算除数是三位以上的除法也完全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记住6、7、8、9的乘法口诀。2.记庄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3.记住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4.认识乘、除法竖式的写法。5.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6.认识两步计算的式题,记住乘除法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二)理解1.理解乘法的意义。2.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明白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3.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等分除的含义。4.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5.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包含除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过渡到表外除法的桥梁,也是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学应该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联系旧知,做好铺垫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是表内除法的扩展,计算方法的基础是乘法口诀,因此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前,应首先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好  相似文献   

14.
一、概念剖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完整地理解除法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余数的概念是学生最感陌生的新概念。要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明白余数的由来,掌握余数的表示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除法试商的方法,并且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则。有效的教学强调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用。通过这部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时,较多地用到了比较的方法。 1.教学“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后提问:“验算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教材在学生已掌握2—5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用6、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表内有余数的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加强基础训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训练。对于表内除法,如35÷7=5,只要学生熟记口诀就可以很快得出相应结果:“五七35”,所以商为5。100以内的除法,若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且有余数,如46÷6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就要分两种情况考虑:“六七42”,42比46少;“六八48”,48比46大,因此只能商为7。这类求商的训练,对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掌握试商方法。四、教具准备:卡片、小黑饭、红五星若干个。五、教学过程: (一) 基础训练: ①看卡片口答:( )里最大填几? 4×( )<9,5×( )<16,8×( )<31,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1.认识有余数除法,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懂得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从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从具体事例归纳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