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8年11月12日,在白沙先生的故乡成功召开了“江门市纪念陈白沙诞辰580周年大会、陈白沙与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对陈白沙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后学研究、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探讨并取得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哲学学会、江门市社科联、江门市陈白沙学术研究会、江门市郊委、江门市环市镇、江门市白沙管理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陈白沙诞辰560周年暨陈白沙思想学术研讨会”11月在江门市举行,到会专家、学者及各单位领导共51人,收到论文20多篇。 陈白沙是江门市白沙乡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对批判继承陈白沙思想、学术遗产,促进省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开展爱国爱乡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新会旅港乡亲、香港利慎集团董事利荣森先生资助、五邑大学筹办的纪念陈白沙先生逝世五百周年的“陈白沙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9月在五邑大学召开,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北京、台湾、香港等十余省、市、区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陈白沙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陈白沙的诗学、陈白沙的教育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收到各类论文40余篇。会后,由五邑大学章继光、刘兴邦、张运华三人对论文进行加工、整理,汇编成集,由湖南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10月出版。《陈白沙研究论文集》出版@文言  相似文献   

4.
作为江门学派的开拓者,白沙心学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它是一道链环,缺少了这一环,有些问题就无法解释。因此,白沙心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五邑大学社科部刘兴邦教授撰写的新著《陈白沙心学价值审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着重对白沙心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解读,拓展了白沙之学研究的领域,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学术特色。一、从理学与心学的比较中对陈白沙心学进行定位针对以往学术界只注重对理学不同派别的区分、而忽视各派内部不同分岐的缺陷,该书既肯定陈白沙心学是宋明新儒…  相似文献   

5.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26-29日,“陈白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江门五邑大学召开,研讨会对陈白沙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诗学、教育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学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陈白沙注重从心体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天理,心体与天理并重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牟宗三认为陈白沙在体证工夫上并未达到儒学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体证工夫的角度讲,陈白沙的心学是玩弄光景.牟宗三儒学体系中陈白沙心学地位的缺失,是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彭惠安与陈白沙订交始于彭氏任职广东期间,他对促成白沙成化十七年应召进京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陈白沙不可忽略陈、彭二人的交游。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12月 19日 ,五邑大学和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在五邑大学联合召开了纪念陈白沙先生诞辰 5 75周年学术座谈暨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成立会 ,近 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五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林健首先致词。他代表五邑大学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林校长强调 ,白沙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白沙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江门五邑地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今天五邑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门文化名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林校长指出 ,五邑大学建校后便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庙从祀制度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家圣贤附祭文庙,从而彰显国家对孔子、儒学的尊崇.依照与孔子关系的远近和对儒学发展贡献的大小,文庙从祀可分为"配享"、"配祀"、"从祀"三个位阶.这一制度的形成,既有上古礼制作为依据,又有后代统治者及士人阶层的大力推动.从本质上讲,从祀制度代表了儒家道统的衍续,但政治势力特别是皇权的介入,使得这一制度本身体现出道统与治统的争斗与交融.  相似文献   

12.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庙是祭祀孔子、研习礼乐、传承经典和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具有祭祀、教学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庙的功能重心不断发生转移,从最初重视祭祀到现在更加重视褒奖。文庙不仅褒奖孔子和历代先贤先儒,还褒奖当地乡贤和名宦,他们都是德行显著、政绩突出之人。文庙褒奖的实质是教化,是引导人们向善与成贤。文庙褒奖影响深远,对一般家庭来讲,可以身显名贵;对求学士子而言,先贤是他们效仿的楷模;对一般民众来说,能够激励他们向善和求学,从整个社会风气来看,可以化民导俗。在当代社会,要想更好地发挥文庙的褒奖功能,就应该改善文庙的形式,丰富文庙的内容,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孔门师一弟子间的君子与伪君子之辨和关于君子之规、君子之道、致君子之道的议论,揭示孔门"君子儒"之教的要义。附带说明孔子之教与苏格拉底之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的中国皈信者杨廷筠遵循其传教士教师的耶儒综合途径,在其著述中表达了一个被称为儒家一神论的神哲学体系。儒家一神论在宇宙观及价值观的根本点上背离了新儒家道统,它与传教士输入的西方神哲学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思想统绪,但这个新的思想统绪在中国哲学史上至今未得到恰当的定位。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在儒家道统的视野里估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廖平一生学经六变,就其经学理论而言,不脱尊孔尊经的基调。但是,廖平所尊的孔子已经不是传统经学的孔子,而是带有近代色彩的孔子;他所尊的六经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经学经典,而是带有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的近代时代特征。廖平的经学体现了经学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王士珍出身望族,虽家道没落,但凭借其努力和过人的才智,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名列“北洋三杰”之首。他曾在晚清和北洋政府中担任军政要职,晚年从军政前台退居幕后,多次出面调停北方各派之间的矛盾,为北京免遭战祸贡献很大,受到时人称赞。晚清政府为了表彰他的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了栋梁之材,特封两位夫人为“诰命一品夫人”,至今正定仍保留着王氏双节祠。受传统士大夫不可以强凌弱的思想影响,王士珍安于乡里,尊重百姓,其正定故居的布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王士珍一生淡泊宁静,以“求己莫求人”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这也是儒家传统克己的真实写照,至今还流传着众多有关他的乡间轶事。  相似文献   

18.
孔子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丰富而驳杂。他在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美育思想。本文从孔子的美育的思想基础、美育的形式、美育的目的以及其美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着手,探讨孔子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适生活态度碰撞、融通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