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家知道,硝酸铜受热分解有如下反应:2Cu(NO4)=2Cuo+4N02↑+O2↑鉴于NO2受热分解,也能使余烬本条复燃(2NO2=2NO+O2)因此,直接用余烬木条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混合物中O2的方法,已为多数实验者所否定.如何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O2;最近《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相继有文章讨论.笔者留心地多次做了这个实验,我想再作下面几点补证是必要的.一.用NaOH溶液洗除NO2集O2的方法是不对的如果把Cu(NO)2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混合气体与水将发生多种快慢不同的平行反应:3N0。+H。0=ZHNO。+…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98年第2期刊登了“BaCI2、NaHCO3两溶液怎样反应”一文.我认为文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对两种溶液反应实质的分析文中认为两种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不是因为NaHCO3水解被促进而生成大量的H2CO3分解得来.我认为这些分析是不妥的.首先,两种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是由于NaHCO3水解被促进而生成大量的H2CO3分解得来.H十离子浓度的增大促进了盐的水解.在NaHCO3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平衡,HCO+H2OH2CO3+OH-,HCOH++COH++OHH2O.向NaHCO3溶液中加入BaCI2溶液后,由于沉淀反应Ba2++CO=BaCO3↓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CaCl2溶液能否与NaH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及"CaCl2溶液能否用于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实验发现:CaCl2溶液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由此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aHCO3=CaCO3↓+H2O+CO2↑+2NaCl。由于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存在差别,因此可利用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4.
题目 (2004年郴州市)将30.2g由CaO、Na2CO3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a^2 、CO^2-、HCO^-3全部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后容器内的水分蒸干,最后可得32.0g白色固体.求原混合物中CaO的质量,(提示:NaHCO3可以与碱反应)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CaCl2和NaHCO3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为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其实不然,理论和实验都可以证明,CaCl2和NaHCO3在溶液中是能发生反应的,Ca(HCO3)2应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一.Ca(HCO)2的溶解过程(25℃):设Ca(HCO3)2的固体存在,则它在水中溶解时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无沉淀、无气体.Ca(HCO3)2在水中开始溶解后,电离出Ca2 和HCO离子,HCO离子的水解和电离同时发生,但水解是主要的,所以溶液偏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这时的溶液中,,H2CO3分子也很少,在…  相似文献   

6.
1 吸附褪色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褪色: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或滴有红墨水略显红色的水中,振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或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是因为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使物质褪色,这属于物理变化。2 热分解褪色蓝色胆矾晶体受热分解为白色的无水CuSO4和H2 O ,原蓝色褪去。绿色碱式碳酸铜粉末受热分解为黑色CuO、H2 O、CO2 ,原绿色褪去。3 复分解反应褪色蓝色Cu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或Al,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的ZnSO4 溶液…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1997年第11期刊登的“碳酸钙分解时碳酸钠不分解吗”一文,文中涉及碳酸钠的分解温度等问题,下面就文中的某些观点谈谈本人的粗浅认识.大家知道:固体物质(如碳酸钙)的热分解温度是指当碳酸钙固体受热到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01.325kPa时的温度.所以,涉及物质分解温度的概念是宏观的的概念,而不是微观的.众所周知,化学热力学为人们找到了判断某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一反应的自由烙变(面以.在使用该判据时,通常用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烙变(A口)是否小于零为依据.若反应的凸炉>0,该反应不自发;凸护…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道以NO2与NaHCO3溶液等反应为素材命制的试题答案的质疑,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NO2与NaHCO3溶液、Na2O2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NO2和NaHCO3、Na2O2均能反应,由此更正了原试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元素守恒法判断生成物例1(2012年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O2(B)NO2(C)NH3(D)N2解析:AgNO3受热分解,由分解反应的定义,反应物只有AgNO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银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排除(A)选项和(C)选项;又N为无味气  相似文献   

10.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_3、Cu(OH)_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上图中的F是__。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和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每生成1摩D同时生成____摩E。  相似文献   

11.
化学问答     
Q是(天翻卜4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将足盘的CO:通入饱和NaZ CO3溶液中可得到沉淀B.将足量的CO:通往饱和CaCI:溶液中可得到沉淀C.用CaCI:溶液(或BaCI:溶液)可鉴别NaZ Cq溶液和NaHCOa溶液D.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Z Cq溶液和NaHCO:溶液(河南李博)解答:对于选项A,因两者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而析出晶体;而选项B中的盐是强酸盐,CO:是弱酸的酸醉,两者不能反应;选项C中CaCI:溶液或BaC12溶液能与Na:CO: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与NaHCO:溶液均不反应,故可鉴别两者;选项D中的石灰水是碱溶液,能使HCO牙转化为C以一,…  相似文献   

12.
围绕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计算题,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类题可考查学生的知识点很多,如化学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概念、复分解反应、溶液知识、实验知识、计算技能与技巧等。对这类计算题归类如下:1 单纯KClO_3与MnO_2共热分解问题 这类问题又可分为完全分解和不完全分解两种情况,题目往往先给出反应物、残留固体的质量,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先确定O_2的质量,再求解。  相似文献   

13.
某试题:列举一种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简单方法. (1)实验试剂或用品是__;(2)实验现象足__. 常见的答案是:(1)pH试纸;(2)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其他教师第(1)问的答案都是:CaCl2(或BaCl2)溶液;第(2)问的答案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所表达出的却都是"在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时,前者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后者不能生成白色沉淀"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1 由CuSO4制CuO的学生实验中加热蓝色沉淀物没变黑而变为浅蓝 高一化学第一个学生实验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虽然是介绍固体物称量、研磨、溶解、蒸发、过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但其中包含有两个化学反应: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复分解反应和Cu(OH)2在水中受热的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5.
SO2通人品红溶液中能使溶液褪色,加热该溶液时红色复原,其原因是:H2SO3与品红反应生成的无色物质对热不稳定,受热时分解,生成的SO2从溶液中逸出.由此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问题:向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中加入碱,此时H2SO3中和为正盐,已经褪色的溶液会不会红色复原?  相似文献   

16.
二水和草酸亚铁晶体隔绝空气受热分解的产物 有:气体产物(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固体产物(铁、氧 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分两个阶 段进行,首先检验气体产物;然后取反应后的固体用非氧化性 酸浸取过滤,检验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或铁离子,从而推断固体 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CaCl2能不能区分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我们认为是能区分的,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别取试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CO。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溶液.因为CaCI。溶液也能与NaHCO。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0。:取In1L0.lmol/L的NaHCO。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往其中一支加入0.lmol/L的CZC12溶液,仅加1~2滴就会产生白色沉淀;另一支加入稀释10倍的0lllol/L的CIC12溶液,滴加至8~9滴,产生了白色沉淀;第三支加入稀释100倍的0.lmol/L的CaC12溶液,滴加10…  相似文献   

18.
1.NaAIO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1用于气体的净化可用饱和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 l、SO2气体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其反应原理为:NaHCO3 HC l=NaC l CO2 H2O,2NaHCO3 SO2=Na2SO3 2CO2 H2O。饱和NaHCO3溶  相似文献   

20.
以例证的方式,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似是而非的论断加以剖析,并还原正确的认识,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经本文例析纠偏的错误论断有:(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2)水解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3)在聚氯乙烯塑料中不可能含有碳碳双键;(4)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H3COONa溶液的碱性;(5)通过放出氧气的量能够准确推测与水反应的Na2O2的量;(6)加热分解法是区分NaHCO3和Na2CO3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