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球向来规规矩矩地沿轨道行进,从不任意妄为。但是如果哪天这个"老实人"非要越矩,脱离既定轨道,会发生些什么呢?如果地球脱离了轨道,那多半是因为太阳由于某种原因消失了,或者另一个更大的星体闯入了太阳系,向系内行星施加了比太阳引力更强的拉力。"出轨"之后,一切力的平衡就不存在了,地球很可能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朝着太阳的方向撞过去。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轨道是一直以来让我们免于被太阳吸走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质疑太阳能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球上的万物,有了太阳才得以生存。地球环绕太阳旋转,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地球上各处接收的热量多少不一,地球因而有春夏秋冬之分,两极地区终年白雪皑皑,冰封千里,而赤道一带又截然不同,四季烈日炎炎。太阳究竟有多大能量? 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据科学家计算,太阳每秒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的热量大约有3800万亿亿千瓦,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接收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约5×10~(-9)(即二十  相似文献   

3.
<正>天文学家首次在一颗恒星的宜居带中发现了一颗与地球大小类似的系外行星。这颗被命名为"开普勒-186F"的系外行星,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宜居带天体的行星,即体积与地球接近,且环绕恒星的距离恰好适合液态水的存在。但是由于这颗系外行星所环绕的恒星是一颗寒冷而昏暗的红矮星,而非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这颗系外行星更类似于地球的一个"堂兄弟",而不是"双胞胎"。这颗行星的直径只比地球大10%,围绕母星的公转周期为130天。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气候变迁的历史上,冰河期和间冰期总会交替出现,为地球“增减衣裳”。那么,下一次的冰河期将在什么时候出现?地球还会不会有全球冰封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一架“目光”敏锐的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周围紧紧环绕着奇特的丛状低温等离子带,就像一个带静电金属球上许多辐射状飘起的丝带一样。磁场肯定限制了这些黑暗的气体带,但物理学家们尚未了解其中的细节。太阳黑子指的是那些常常比地球还大的不稳定磁斑。这些斑点之所以看上去较暗,是由于它们比太阳表面其他温度为6000℃的区域低2000℃。在太阳黑子的黑暗中心(被称为“暗影”),磁场沿垂线方向突破太阳表面。磁力线水平伸向周围的半影(像炽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地球上有黑、棕、黄、白等人种,人类为什么会形成多种不同的肤色,有着不同体征的各色人种呢?我想这应该是地球轨道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轨道是椭圆形的,有远日点和近日点,再加上自转轴有一个23.5度的倾角,这个倾角使得地球上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问题是北半球的冬季是在地球轨道的近日点  相似文献   

7.
土星的基本情况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 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拥有一个富含氮气的大气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土星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是地球所接收的1/90。土星会反射出从太阳接收到的79%的能量。 土星是距离太阳第六位的行星,其轨道的平均距离为9.54个天文单位(约为142.94亿公里,8.88亿英里)。 土星的直径是120,660公里(约75412英里),而地球的直径是12,756公里,质量为5.69×1026kg(是地球的95倍),自转周期为10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酷似太阳系的"宜居"星系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一酷似太阳系的星系,7颗行星围绕单一恒星运行,其中3颗更位于"宜居带",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因而可能孕育出生命。这是在太阳系外发现的含"宜居"行星最多的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TRAPPIST-1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10和1/200,温度只有太阳的1/2。TRAPPIST-1年龄只有5亿年,估计寿命为10万亿年。相比之下,太阳预估寿命为100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I0019-I0020
艺术示意图:恒星Gliese667c周围运行的“超级地球”。Gliese667c是一颗红矮星,它还有另外两颗小质量伴星。在这张图像里可以在远处看得到它们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一个独特的系外行星系统,这个新“太阳系”可能拥有创纪录的3颗宜居行星。对恒星Gliese667C进行的最新观测显示,这颗质量约为太阳1/3的恒星拥有5~7颗行星,其中有3颗可以被归入“超级地球”行列。所谓“超级地球”比地球要大,但是相比海王星或天王星则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在的恒星理论,光芒万丈的太阳在生命的尽头时,将首先“回光返照”,膨胀为红巨星,甚至侵占目前地球的轨道。这样一来,人类该如何从太阳系脱身呢?快点,再快点目前飞行器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速度是16.7千米/秒,再综合地球的速度约30千米/秒,还可以借助太阳相对于银河系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此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认为它们有一定联系。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之一,既然是全球性问题就得找全球性原因,就像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医学水平提高的缘故,的确,医学让许多重病重伤的人活下来,但那些无致命伤病的人呢?地球刚形成的时候,公转周期为四百多天,可现在约有365天,并且,现在的地球比以前的重许多,明天的地球将比今天更重。我们知道,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了地球的向心力,如果质量增大,向心力必然会增大,若是那样,地球岂不早就被太阳给吞了?实际上,地球是通过增大公转速度来保住小命的。地…  相似文献   

12.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没错。但是在地球周围还可能有一些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临时卫星"。通常情况下,这个小行星带的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有任何交集,但是有一部分小行星由于轨道的原因,会跑到地球附近,并绕地球运行。科学家们曾经发现过这类小天体  相似文献   

13.
水星和金星水星和金星的位置都是在地球的轨道以内,所以叫做内行星。它们多半于黎明和黄昏出现在离地平线不太远的天空中。水星,我国古代叫做晨星,是最小而且最近太阳的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4万千米,赤道半径2421千米,体积约为地球的二十分之一。水星  相似文献   

14.
稍有天体运行知识的人都能看出,笔者在“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一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将地球推离太阳”的结果是什么。从未论及推离过程,文中绝无“过程”二字就是证明。但姒璞先生(或女士,下同)以“也谈‘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下称“姒文”)为题对拙文进行“批驳”中,“过程”一词重复使用达七次之多,由此可见“姒文”的“批驳”文不对题到什么程度!要说姒先生不懂拙文的原意,可能低估了姒先生的水平;那么他为什么要偷换论题、对拙文进行歪曲呢?是出于故意?“姒文”将原先争论的论题偷换成了另一个问题:地球轨道的“变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知识雨林     
日地月之间的神秘数字在太阳、地球与月亮之间,存在着一个神秘的数字——395,这个数字常令科学家们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第一个395: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两数相除,约等于395。也就是说,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月亮的距离的395倍。第二个395:太阳的直径约为138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00多千米,两数相除,也约等于395。也就是说,太阳直径约为月亮直径的395倍。  相似文献   

16.
地球公转椭圆的,直径最长的一端是夏至,另一端为冬至,直径最短的两端,一端是春分,另一端是秋分,是乎,就把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定格在椭圆椭圆的四个面上,可是,用椭圆轨道的方法来区分五带中的热带是无法区分的。地球公转轨是随圆就一定有可疑之处,只有地球公转轨道是圆形的,才能分赤道全年是热带。地球公转实际证明,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圆形(或近似于圆形)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文捷 《今日科苑》2012,(6):55-56
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与地球相撞,将地球撞飞了一大块,这一大块后来就成为了月球。这次撞击还使地球的地轴倾斜了一点,因此我们的星球现在是在倾斜着绕太阳运行。这是两大改变。现在,在一年中,照射到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阳光量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不断变化——先是南半球向太阳倾斜,然后是北半球。这种循环促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我们所知的太阳系家族成员还是:9个大行星、31颗天然卫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包含已确定轨道的有编号小行星1千多颗;另外,还有1千多颗彗星以及数量不清的流星和陨星。冥王星轨道被认为是太阳系的边界,半径约40天文单位(地球的轨道半径称为1天文单位,约1亿5千万千米);大行星中仅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I0017-I0018
牛顿的引力理论正确预测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比如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轨道基本是椭圆形。但如果有3个天体(比如太阳、地球和月球)互相作用,它们的运行轨道有什么规律?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早已看到,种种气象变化和植物的生长,都是太阳在推动着的。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供给地球上的能的最主要的源泉。没有太阳光,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不仅不能发展,就连生存也是不可能的。可是太阳的巨大能量是那里来的呢?怎样进一步去利用它来为我们服务呢? 太阳能的来源原来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的气体球。它的体积等於地球的130万倍—1.409×10~(18)立方千米,它的直径等於地球的109倍—1,391,000千米。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而它的中心温度却高到2,000万度。太阳虽然是由气体组成的,然而这些气体却和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