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飞越童真》是1989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电影中有个有趣的场景,男主角约翰·特拉沃尔塔模仿孩子的口气,咿咿呀呀地向小婴儿麦克念证券交易所清单,小麦克听着笑着,开心极了。小麦克当然听不懂约翰在说什么,让他咯咯笑个不停的是约翰说话的声音和声调。约翰在电影中用的这种说话方式,就是"婴儿语"。什么是婴儿语也许你无法定义什么是婴儿语,但你一定听过婴儿语。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喜欢对着小宝宝发出诸如"un-gu-gu""bu-be-bu"等毫无意义的奇怪声音。在和咿呀学语的幼儿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第一次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他却没有感受到不同,反而,这个城市让他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种感觉就像提醒他,他似乎在什么时候来过……不少人都经历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只要看到其中一个再进入另一个你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抗噪音耳机     
乘坐飞机的人想必都知道飞机引擎震耳欲聋的轰鸣,这些让人眩晕的噪音声强达到75~80分贝。而在地铁,火车和高速行驶的汽车中,乘客同样会受到噪音无休止的骚扰。戴上普通耳机,打开CD播放器放段音乐.用这种方式来驱走噪音.往往只是在加重耳朵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林为干这种探索不止、努力不懈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他的学生王秉中说:"林先生的学术生命已经长达60年了,他在学术上的坚持让人动容;同时,他的成绩、他的努力,都说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百战百胜     
约翰和汤姆是小城里两位喜欢开玩笑的亿万富翁,这一天他们又开起了玩笑。约翰对汤姆说,你信不信,我能让小城里绝大多数人在几天内都变成驼背。汤姆当然不信。于是两个人决定打一个赌,赌资500万。  相似文献   

6.
石平 《今日科苑》2004,(6):49-49
据我所知,关于噪音有这么几件事:一、特别爱掉书袋的梁实秋先生因为不堪忍受噪音的折磨,曾经几度搬家,他实在受不了噪音的“侵犯性”;二、美国有个农夫在农场干活时,因为无法忍受低空盘旋的飞机噪音,用一种什么型号的枪将飞机击落下来……噪音会让人难以忍受,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噪音骚扰不断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贴吧     
城市也是一个活物有一个走南闯北的朋友说过一个段子,好像说到了几个城市的文化特点,他说,在广州你能看到的人有广东人、湖南人、江西人、北京人等等全国各地的人,在上海能看到上海人和外地人两种人,到了北京就只剩一种人了,全是北京人,不管从哪儿来的,呆上些日子就都成北京人了。北京这种无所不包的包容力不同于广州之处大概就是它还有大锅烩的融合力。这大概就是北京的魅力了,所以北京虽然吸引了南腔北调的人,但绝对都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嗓门。人都这么杂了,都放眼世界了,这时候如果您还指望这个(?)我们把北京推倒了,重新按理想规划出一个。(?)她的生长自有她的土壤和气候,符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蓬勃兴起。城市公园作为实践"海绵城市"的载体,其"海绵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如何在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种植四个方面的建设中应用"海绵"技术,使建成后的公园不仅在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作用上具有明显效果,而且仍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园的各种需求,是海绵型公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龚宸 《科学生活》2010,(6):16-19
或许在很多人心中,都有几个向往的国度,或者欣赏其历史文化,或者迷恋其旖旎风光……世博会的召开,无疑让很多人领略了一番这些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民风,正所谓"不出国门,看遍世界"。但这些吸引人的场馆前,往往都排着长龙,让人"望而生畏"。事实上,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城市生活理念,大可不必如此"折腾",前往位于世博园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足矣。上海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找到了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第一次给了城市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不仅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有创新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还为各城市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本文将简单介绍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案例,供读者品鉴。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城市,火车“呜呜”地吼,汽车“嘀嘀”地叫,工厂里的机器“轰轰”地运行,闹市的嘈杂声,小商贩的“收破烂哦”……。如果经常有这样的声音伴随着你,会使你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所以每个人都希望找一个宁静、优雅的生活环境,想拥有一个不受外界噪音干扰的空间。噪音危害人类健康,噪音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根源所在。然而,绝对的安静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和难受。无怪乎宇航员们都认为在绝音室的训练是最难受的。每个人进了绝音室,都会让那些在通常条件下完全觉察不到的声音,如心跳、脉搏和呼吸等扰得不安起来。人们还发现有一些自然产…  相似文献   

11.
噪声从概念上而言指的是让人从听觉上难以接受,感到厌烦,对人的情绪以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的声音。这其中因生产导致的噪音尤为突出,在我们的煤矿开采中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噪音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本文就煤炭机械噪音影响及控制研究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保罗·穆勒的梦想是城市里的汽车都变成能飞能跑的立体交通工具,他和他的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让汽车飞行的尝试,终于打造出一款看上去还比较靠谱的"飞车"。飞行汽车这种产品也许不具备蒸汽机一样革命性的历史条件,但它的发明和蒸汽机一样,建立在都市人内心迫切的需求上。对飞行汽车来说,这个需求就是如何摆脱各大城市碍事、令人生厌的地面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越来越频繁的商业和私人飞行已经令目前相对成熟的空中交通到达了变革的临界点。空中管理正向密集化、智能化转变,这对本身就是小型飞行器的飞行汽车来说应当是个好消息。不管飞行汽车未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至少我们能够透过这类产品的出现,看到未来城市生活的一种可能性。开车到大厦200层的会所喝杯咖啡?飞车、大厦、空中道路我们都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新的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4.
法国BTP科拉斯公司制造的新型隔音墙能够将低频噪音(例如卡车制造的噪音就属于低频范围)减少68%。该隔音墙的发明者是法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萨波瓦洛夫教授。他介绍说:“我在海滨工作时发现,变分法形状是大海的优秀缓冲器。海岸线越是曲折的海岸,受到的冲刷剥蚀就越要比海岸线规则的海岸受到的冲蚀  相似文献   

15.
正卡尔帕维奇是立陶宛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一次,他乘坐出租车经过公园侧门时,一只刺猬突然窜了出来。幸亏司机一个急刹,否则差点就撞上了刺猬。这惊险的一幕让卡尔帕维奇很担心。在立陶宛的各个城市里有很多公园,因为生态环境特别好,很多小动物愿意在那安家。但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繁多,难免会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为了给小动物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  相似文献   

16.
<正>成功学的书教我们要用"积极思维"来"自我肯定"。但是,这种简单易学的方法,往往会让人产生更多的挫败感。赫德(Hud)从来就不是个特别自信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材瘦弱,长得也丝毫不出众,再加上与生俱来的沉默寡言,在学校里的同龄人中,他可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立交桥、高架桥上过往车辆的噪音扰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环境工作者面前。其实不仅道路交通存在噪音污染,在越来越流行的商店门前广场促销文艺演出的音响效果也往往超出商家所针对的顾客人群,对相邻的居民区造成噪音干扰。而交通信号灯的提示音、火车站的广播等也都以极低的利用率在空气中传播,形成一股股噪音的洪流,过往行人不管想不想听都不得不听,而真正需要这些有用的信息的人却未必能接收到。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扰民问题。让声音定向传播采用耳塞等工业防护手段对抗生活噪音,虽然可以把噪音的影响降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8.
<正>迈克尔其人迈克尔·克莱顿的名字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不是人人都熟悉,不过说起他的作品应该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他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合作的《侏罗纪公园》,创造了电影史上的票房神话,可以说是电影事业中的一个高峰。而由他编剧的系列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也创造了美国电视剧史的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里生活,噪声是令人们头疼的污染之一,它已经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并称世界“四大公害”。人若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疼和血压升高等。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耳膜破裂出血。如果超过180分贝,那将会让人死亡。  相似文献   

20.
在一座小城里,住着非常聪明而又热心的一位退休教授,大家不知道他的年龄,只知道他长着长长的胡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胡子爷爷"。小镇上有了胡子爷爷,大家的难题也就有了"答案"。来请教的人络绎不绝。由于胡子爷爷的知识渊博,耐心细致,尤其是他的思维不同寻常,所有来的人都能够得到圆满答复。于是,有的学校聘请他做了校外辅导员,专门解决那些让人百思不解的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