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力学中三类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这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由于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在分析中非常容易失误,同学们一定要下功夫把静摩擦力弄清楚.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问题,几乎是年年必考.单纯考查本章内容多以选择、填空为主,难度适中,与其他章节结合的则以综合题出现,也是今后高考的方向.力与物体平衡考点突出有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弄清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  相似文献   

2.
一、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区别 中学课本上谈到的摩擦有三种: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分别对应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而滚动摩擦没有“滚动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是为什么?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知识常常与其它物理知识综合构成综合题,如果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没有学好,是不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综合题的.同学们在摩擦力的复习中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一、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大小计算方法的不同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时,其大小即可由公式f=μN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N有关,但静摩擦  相似文献   

4.
蒋玉平 《中学物理》2012,(12):68-69
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类常见的力.尤其是静摩擦力,它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由于静摩擦力随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发生变化,在分析中非常容易失误,同学们需要下功夫把静摩擦力弄清楚.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问题.力与物体平衡考点突出有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在苏科版教材的编排上,第一节是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探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第二节是改变摩擦力的方法。另外,介绍静摩擦、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等。结合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学习情况,文章重点探讨课堂导入、概念建立、影响因素、教学启示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摩擦力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又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按《考试说明》规定: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属B级考查要求。再仔细综览有关摩擦力内容的试题,一般都渗透物体受力分析,联系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其它知识点,实际试题的难度都达B~ 至C级要求,导致应试失误率很高。但认真剖析,不难发现高考中的摩擦力问题的采点落实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摩擦分静摩擦(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滑动摩擦(物体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滚动摩擦(物体间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因而摩擦力相应地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基本都会感觉到摩擦力相关概念多且难理解,从一开始,摩擦力的受力分析就涉及:摩擦力有无的判定,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的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再到定量的分析:动摩擦因数的测定,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摩擦力做功的求解.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摩擦力及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共同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 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是哪一种摩擦力,它有何特点.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而摩擦力表现为阻碍相对运动,故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两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摩擦力大小的确定对摩擦力大小的确定,关键是要准确判断出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然后根据各自相关的规律确定其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确定,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一是可直接运用公式 f=μN 计算,不过计算中要严格区别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它们是不相同的两个力,正压力的大小甚至与重力毫无关系,这点必须特别注意;二是对物体在粗糙平面上匀速运动情况,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沿接触面方向其它外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邓学文 《学苑教育》2012,(22):61-61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一节,着重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大小的因素;对静摩擦只字未提,但各地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与静摩擦有关的题目,本文从多方面介绍静摩擦的产生原因及决定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中原  朱敏 《物理教师》2010,31(8):51-53
大家知道要产生摩擦力应具备3个条件:(1)要有接触、有弹力;(2)接触面要粗糙;(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根据第3个条件摩擦力又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要有摩擦力的存在,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  相似文献   

14.
由于滑动摩擦力和弹力成对出现且相互垂直,所以可将弹力和滑动摩擦力合成为一个力,以减少力的个数.  相似文献   

15.
汽车的运动集成了滚动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湿摩擦。在无滑动滚动时,静摩擦力作为“牵引力”,滚动摩擦,湿摩擦作为阻力,在元滑动减速阶段,摩擦力均为阻力,在有滑动的急刹车阶段,摩擦力则表现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且均为阻力,而在车轮与地面间的干摩中又旦现了湿摩擦的特点,这体现了摩擦力的易变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一、安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如图1所示都是在安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有的时候还会用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对通电导体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方程,在受力分析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安培力的方向要用左手定则判断,它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总是垂直的,二是有摩擦力时,要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它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三是为了分析的方便,需将立体图改为侧视图或截面图.  相似文献   

17.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  相似文献   

18.
透视摩擦力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而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主要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相似文献   

19.
【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是结合平衡问题考查弹力,摩擦力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知识,考查弹力的变化及摩擦力的变化;有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综合.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题量一般1至2题.  相似文献   

20.
汽车的运动集成了滚动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湿摩擦.在无滑动滚动时,静摩擦力作为"牵引力",滚动摩擦,湿摩擦作为阻力.在元滑动减速阶段,摩擦力均为阻力.在有滑动的急刹车阶段,摩擦力则表现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湿摩擦力,且均为阻力.而在车轮与地面间的干摩擦中又呈现了湿摩擦的特点.这体现了摩擦力的易变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