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蜀新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70-673,688,689
1科学背景 射电天文学利用射电望远镜在无线电波段“观察”天体。传统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反射面、接收机和指向装置。来自太空天体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70年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还翻不动一页书。阅读宇宙边缘的信息需要大口径望远镜,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  相似文献   

2.
1 科学背景 射电天文学利用射电望远镜在无线电波段"观察"天体.传统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反射面、接收机和指向装置.来自太空天体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70年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还翻不动一页书.阅读宇宙边缘的信息需要大口径望远镜,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  相似文献   

3.
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空时,发现了一系列来自不同天区的非常有规律而且间隔时问相等的射电波闪烁现象,后来有科学家认为,这些脉冲式射电波发射源是一种体积很小,转动极快,完全由中予构成的,从磁极向外辐射极高能量射电束的星球——“脉冲星”(也称“中子星”),但这种解释存在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30年代,卡尔·央斯基用无线电接收到一种诡异信号,经过反复追踪、分析,他发现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从此,射电波进入天体研究领域。而此时,南仁东还没有出生。1963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问世,并被认为是"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它发现了脉冲星、类星体等,其重要性甚至大于人类登月。这一年,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属于他的传奇从这一刻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5.
吸积盘是现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课题,涉及到了天体物理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到的124个射电类星体(包括55个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6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基本数据,特别是黑洞质量和宽线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黑洞吸积盘的吸积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率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两类射电类星体的宽线区辐射的光度可能是由于吸积盘辐射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正脉冲星作为宇宙中神秘的天体之一,是形成于恒星爆炸后的致密天体,自转速率最高时可达每秒数百转,并向周围宇宙空间释放辐射束。不过,很多人都不清楚,究竟什么是脉冲星?脉冲星有哪些特性?脉冲星上又发生了哪些趣事?今天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个神秘的天体吧!被改变精度的"时钟"脉冲星被称为"宇宙中的灯塔",它们会从磁场的两极发射出电波,这两股射电波分别指向对立的两个方向,看起来,就如同一根筷子插在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标志着这只"观天巨眼"终于睁开了,即将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追踪遥远的信号,搜寻奇异的天体,甚至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中国"天眼"的开启,还将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9,(3):44-44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承建的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项目——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系统工程已经正式启动。这架望远镜选址上海天文台松江佘山基地,计划于2012年年底建成.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国际先进的全天线可转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不仅可以很好地执行探月二期和三期工程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定轨和定位,以及今后我国各项深空探测任务.还可以在天文学研究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台望远镜建成后,按其口径大小在全球可排第三.仅次于美国的110米口径望远镜和德国的100米口径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天体的无线电波.确定遥远天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1963年,天文学界的第一号事件,是发現了一种从前毫无所知的奇怪的新型天体。它的亮度,比上千亿顆恒星組成的星系大几十、几百倍!它的直徑,和整个太阳系差不多!它的质量,等于几百万、几千万,也許是几亿个太阳!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天体呢?又是怎样发現的呢?五顆射电星随着雷达的出現,射电天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起来。天文学家利用能接收宇宙中无綫电波的雷达装置——射电望远鏡对着天空搜索,发現了一个又一个射电源。后来查明这些射电源大都是銀河系內的星云和銀河系外的其他星系。  相似文献   

10.
射电望远镜虽然射电望远镜的应用尚未普及到日常生活,但从1932年被发明以来对科学做出了极大贡献。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天体射出的无线电波的仪器,由两部分组成。天线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相当于光学望远镜的物镜;接收机把由天线传来的高频电信号放大、检波后,再...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月亮表面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呢?在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中,同学们一定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人类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却没有参考资料,这是一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地观察、推算……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天体,仰望苍穹的人类从未停止对它们的探寻和思索。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用于描述引力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力场方程,通过这个方程,可以推导出很多未知的现象和天体。1916年,  相似文献   

12.
苏联 庫尼茨基著程普、鍾佐華譚 商務印書館1955年1月第一版每册0.12元很多人常常會問到:地球和其他天体是從那里來的?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宇宙到底有没有開端”这本書,对於这些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13.
依托单位:乌鲁木齐天文站。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以射电天文为方向,在天文学方面开展射电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射电技术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3,(5):19-19
近年来,科学家越来越重视小星体引起的地球安全问题,国际天文学专家联合成立了国际小星体巡逻队,用光学方法监视小星体的运行与变化情况。然而,由于光学方法确定小星体轨迹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小星体将与地球碰撞的假设。俄罗斯和乌克兰天文科研人员经过探索和研究,建议运用射电望远镜(PT-70)来确定已知的小星体运行轨迹。PT-70射电望远镜安装在乌克兰的叶夫帕托里亚,它通过向太空发射无线电信号,接收太空中物体的反射信号来了解天体。这样的射电望远镜全世界只有两架。研究人员表示,运用无线电干涉方法,将…  相似文献   

15.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们常问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太阳系以内肯定是没有的,那么,在太阳系以外呢?一个多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呢?1961年11月,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国立射电天文台举行了一次探讨地外智慧生命的学术讨论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德雷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后来称之为“绿岸公式”,这是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作定量分析的第一次尝试。德雷克提出的“绿岸公式”…  相似文献   

16.
它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外的天体,它可以清楚地听到来自宇宙深处微弱的射电信号,它可以精确跟踪高轨地球卫星、探月卫星和深空探测器,它就是亚洲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昨天,这台高70米、重2600多吨、占地面积相当于8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将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一台望远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明年我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7-I0017
[导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11日宣布,该国建设的ASKAP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具备运行能力,该组织开发的射电望远镜新技术具有革新性潜力。澳大利亚SKA项目专家对此评价说:“射电天文学的未来已经到来。新华社堪培拉6月12日电(记者徐海静)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11日宣布,该国建设的ASKAP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具备运行能力,该组织开发的射电望远镜新技术具有革新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射电望远镜——“年轻的射电天文学开始利用工具轻易地从天空捕获“噪音”,但在一年半以前,人们就从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了一个显著的音调。今天全球的监听点都调谐到这一1420兆周的高峰值单音上,并从中获得宇宙的新图像。这些信号携带有太空悬乳液聚合氢的信息。新型氢射电望远镜(见图)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位于美属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因结构失控而垮塌,引发多方关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观测台主任比斯利说:"这对科学界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帮助天文学家取得了一些惊人的科学成就。"坍塌并非毫无征兆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下称"阿雷西博")建成于1963年,口径305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于1958年建立.第一任台长是著名天文学家程茂兰,第二任台长是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射电天文学家王绶琯.现任台长为天体物理学家李启斌.北京天文台是以研究天体物理为主的综合性天文台.其任务是:开展恒星物理、河外天体物理、太阳物理、射电天文和天体测量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发布太阳活动预报和提供时频服务、人造卫星观测服务;设有世界资料中心D天文分中心和国际恒星数据中心北京分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