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十年来,人们认为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又叫强相互作用力)和弱核力。匈牙利科学院核科学家不久前称,可能发现了一种未知的亚原子粒子。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后认为,这一亚原子粒子并非物质粒子,而有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第五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正>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锂元素位于第三位,在它之前是氢和氦。氢和氦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而且天文学家根据大爆炸理论推算出的氢含量、氦含量的数值,与通过对宇宙观测得到的数值是一致的。然而锂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却让天文学家很意外。通过观察银河系的天体,他们发现锂元素的同位素之一锂﹣7(原子核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在各个星球上的丰度都差不多。这个现象表明,锂元素可能早在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中子,但在微观粒子里面,我们对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种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的粒子,与质子一道构成了原子核。中子虽不带电,但可以通过强核力与质子发生作用,而强核力是大自然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强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原子核才那么致密。  相似文献   

4.
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是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得奖人,得奖的理由是他提出电弱理论,统一了电磁力与弱核力。能把宇宙两种基本的力,纳入一套理论体系内,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温伯格算是一位硕学鸿儒,在物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电子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和季灏的高能电子在磁场中偏转实验理论,都是基于罗仑兹力与离心力m(dr/dt)的完全平衡。本文指出:劳伦斯和季灏都在相对论中混入了牛顿力学的观点,导致他们无法解释自己的实验。按照严格的相对论则还存在平行于电子速度方向的质量变化力v(dm,dt),用罗仑兹力的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分别平衡离心力和质量变化力,能够完美地解释他们的实验结果。同时讨论了同步辐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科学家最近通过实验发现,人体中含有至少23种可以被笑激活的基因。这一发现为“笑是良药”的说法找到了一定科学根据。这23种基因中,有18种与免疫反应、信号转换和细胞周期有关,另外5种基因的功能尚未查明。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永久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制造蛋白质,而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日本的研究人员曾和一家娱乐公司联合进行一次实验,让糖尿病患者先听一场枯燥的大学讲座,再观看最出色喜剧演员的喜剧表演,让他们开怀大笑。为期两天的实验表明,在笑过后,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自从高温超导体发现18年以来,它们一直是个谜。这些铜氧化物陶瓷材料可以在远高于传统超导体所需温度以上无损耗地导电,尽管仍然远低于室温。物理学家们知道在两类材料中,超导电性都是由于电子配对后一起进入单一集体量子态而形成。但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哪种“胶”把高温超导体中的电子粘合成对。提出了种种想法,但没有一个得到证明。最近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可以排除两种重要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最近在进行原子粉碎实验时检测到了一个新的亚原子粒子.这是一个美丽的粒子。新发现的粒子早已被理论所预言.但从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德国不来梅科学家与一国际科学研究小组在对彗星物质进行实验时意外发现,彗星物质中存在着氨基酸。为此,不来梅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可能缘于彗星。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实验中,德国、法国和荷兰科学家对46亿年前太阳系巨大尘埃团形成的化学过程进行了模拟,他们在一真空容器里用简单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氨及甲醇蒸发极度冷却的铝锭,并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辐射。在对表面冰层加热时,科学家发现了16种不同的氨基酸,有几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此同时,美国NASA研究小组也获得同样结果,但他们只发…  相似文献   

10.
<正>木星大红斑是木星表面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主流理论认为,大红斑是一团激烈的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下沉气旋,因气流中含有大量的红磷化物,所以呈深褐色。但美国宇航局的最新研究结果却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木星的大红斑其实是被太阳晒出来的。研究人员用紫外线照射氨气和乙炔这两种存在于木星高空云层里的化合物,以模拟太阳光对这两种物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中产生了一种红色物质。随后,研究人员对比了卡西尼探测器对大红斑的观测数据,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秸秆和大麻本来是易燃物,但是英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用这两种东西做原料,加工成特殊的材料,并填充到木制框架中,形成建筑板材,外面再涂上石灰质的包层。他们用这种板材盖了一间"稻草屋"做实验,用1000℃的高温烘烤稻草屋。结果2个小时过去了,稻草屋依然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2.
正流言:薯条里含有治脱发的关键成分,吃薯条有利于头发再生,甚至能防治秃顶。这是真的吗?真相:研究人员发现薯条中的一种化学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有助于在实验中批量生产毛囊细菌,从而促进毛囊发育,让新头发生成。他们通过白鼠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但这并不能说明吃薯条就可以防治秃顶。这本身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行为。薯条是一种高温油炸食品,大量摄入易致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更何  相似文献   

13.
目前 ,人们认为自然界只存在四种力 :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相应的四种力场为 :引力场、电磁场、强相互作用场和弱相互作用场。但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自然界还存在一种新的场和新的力。最近刚出版的《科学》杂志 2 0 0 0年第 6期上刊登了我国研究人员张登科先生的一篇文章 ,题为《自然界还存在一种新的场和新的力》,明确提出自然界还存在一种新的场和新的力 ,并给出了新场和新力的数学表达式。文章指出 :新力具有独特的性质 ,是一种动态力。以致人们对此现象非常困惑 ,但对其成因又无法解释 ,故称为“引力异常之谜”。可以预见 ,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令人困恼的神经疾病"面容失认症"的遗传基础,这可能帮助患者对付这种无法区分人类脸孔的能力缺陷。据认为每50个人中就有1人天生患有此病。他们很难区分人的面孔,即使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时常把亲朋好友当作陌生人。这一症状通常与中风等造成的脑损伤有关,但也有很多传闻轶事显示,它有时也可能是遗传病。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两种全新血型被发现最近发现的两种全新血型使人类血型的总数增至32种,而人类上一次发现新血型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两种名为ABCB6和ABCG2的特殊转运蛋白,随后经法国国家输血研究所确认,这确实是两种此前  相似文献   

16.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地球的磁场出现了逐渐弱化的现象。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内,地球磁场出现了数次变化很快的变弱波动。他们担心,这是否是一种地球磁极将要倒转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坚强的生物是哪一种?最近,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无人太空舱所得的航天实验数据表明,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清楚的水熊虫。这种虫子居然可以在真空、超低温和强太阳辐射等多重极端恶劣环境下生存10天,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此等恶劣条件下存活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3,(14):11-11
美国马里兰大学可能很快会让木头也成为一种先进材料。他们试图以实验证明,只要能有效地利用木材便可成功地制造出钠电池。钠的储量远比锂丰富,但因为造出的电池寿命短,便失去了制造电池的资格。但新研究中采用经过处理的木头来做电池框架,减少对电极的损害,尽管造出的东西并不完美,但似乎表明木头也可以用来制作电池框架,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6月20日-2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信部、科技部,共同在青海西宁举办"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青海作为我国矿资源大省,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目前已经发现134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有108种。其中,锂、钾、镁等11种矿产资源位列全国首位。其中,青海已确定将锂资源产业确定为5大新兴产业之一。高峰论坛共探锂生态此次"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先后进行高峰论坛和圆桌会议两部分,高峰论坛主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锂产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我国留美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吴剑雄等,用理论和实验,推翻了一向被认为是原子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这是世界科学界中的一件大事。这期本刊发麦了“卓越的发现”一文,对他们的这项工作作了通俗的介绍。在“科学奖金得奖论著介绍”栏中,这期发表了5篇文章。有机化学家朱子清同志,同他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