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廖逸兰 《湖北档案》2016,(11):17-18
1931年5月16日贺龙率红军由鄂西北保康县马良坪突围转战到谷城县石花街镇,并在此紧急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首先攻占均县城,然后依托武当山向外发展,创建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此休整5天后,于21日向均县城进军,在均州地下党的配合下攻打均县城.  相似文献   

2.
我叫刘银清,是1932年3月参加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的一名红军战士.后来当过红军营长、团长.不管是营长也好,团长也罢,我们都是要参加打仗的战士.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爱这个名字,我爱这个称呼,因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3.
“我是山里伢”1911年11月14日,在武陵山中、澧水源头的桑植县樵子湾的一个小山村里,诞生了一个男伢子,他就是廖汉生。他的本名叫廖百俊,学名叫廖杰,名字中寄托了家族的希望,只是参加红军后,贺龙仍旧喊他的小名,于是“汉生”就成了一个红军战士响亮的名字。廖汉生10岁丧父,但他却是桑植县立高等小学堂最优秀的毕业生,在省城长沙深造数年后,便回乡开办新学。贺龙是廖汉生童年时崇拜的英雄,并一直在贺龙的呵护下就学成长,这为他以后参加贺龙的红军部队打下了基础。在贺龙极其艰难困苦的时期,家庭中有人指责贺龙:“你当过镇守使,当过军长,是有前程的。现在你当共产党、红脑壳,脱下将军服穿粗布衣,脱下皮鞋穿草鞋,图的是什么?”贺龙斩钉截铁地说:“我找  相似文献   

4.
我与将军相识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中将介绍的。那是1997年5月,我致信张明司令员,向他汇报海曙楼收藏馆进展情况,并提出要征集将军题词的想法。张司令员便为我推荐了陈靖将军,他在信中说:“有一位传奇老红军,他既会打仗杀敌,又会著书作诗,并进行了举世绝有的二次长征,是个文武全才,在红军将军中会书法能著书的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电影剧本《金沙江畔》、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以及大型话剧《贺龙前传》等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作者,他性格坦诚,为人豪爽、热情,你可联系一试。”于…  相似文献   

5.
贺龙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已为世人所熟悉,但他与鄂西神兵的特殊关系却鲜有人知。在创建红军和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过程中,贺龙充分利用盛行于湘鄂川黔边境,特别是鄂西的神兵组织,采取改造、改编的方法,逐步把神兵的主要力量吸纳到红军中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史上独特的对反政府农民武装利用改造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红色经典,《长征组歌》是怎么写出来?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长征组歌》是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亲笔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军委、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创排完成的,杨成武、杨得志、廖汉生、孙毅等老首长都曾亲临创排现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长征组歌>是怎么写出来?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长征组歌>是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亲笔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军委、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创排完成的,杨成武、杨得志、廖汉生、孙毅等老首长都曾亲临创排现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枝柘坪是湖北长阳西南边陲的半高山盆地,与巴东接壤,与鹤峰为邻,四周群山环抱,军事上可攻可守,是理想的屯兵之地。1928年底到1933年,贺龙元帅领导的红四军、红二军团、红三军、湘鄂边独立团、教导第一师、红九师等多支红军部队,多次转战枝柘坪,发动青年农民加入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团防浴血奋战,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9.
《湖北档案》2022,(12):13-16
<正>“穷人不怕穷,只要跟贺龙,跟着贺龙走,天下一片红。”这是至今流传在清江两岸有关贺龙到湖北长阳、五峰、巴东、建始等地领导工农打土豪、闹“土改”、建设苏维埃的歌谣。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翻身闹革命的义举,被土家山寨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闹红”。1928年到1933年间,贺龙长期转战湘鄂边各县,也多次到长阳“闹红”,领导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0.
何如伟 《海南档案》2007,(3):27-28,26
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纪念日子,今年是80周年了。  相似文献   

11.
《湖北档案》2006,(10):25-25
1931年8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打到湖北沔阳县,13岁的洪湖赤卫队儿童团团员胡守富报名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12.
<正>1955年9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届二十二次全会通过决议,决定授予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出席授衔授勋典礼,为共和国元帅军、官军授衔。在伟大的长征途中,红军两次过昆明,10名元帅中曾有8名在昆明战斗过,并留下了一串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跨湘鄂川黔四省边区,控扼长江三峡天险,林密山深,沟壑纵横,进可取恩施山地,退可守湘西及川黔要隘,素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8月,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萧克等红军将帅,在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宣恩县境内发动了板栗园战役,创造了红军以弱胜强、快速反应的典范战例,以辉煌的战绩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相似文献   

14.
1933年,刚满12岁的徐生财(实为徐盛财),因家中生活所迫,离开家乡湖南省慈利县五雷山脚七根纵,跟着贺龙军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当了他的警卫员.从此,徐的大半生涯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下面是徐生财讲述他在贺龙麾下的红军生涯当中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南华县城东约10里的红家山,有一座红军烈士陵园,叫吕合镇太邑村红军烈士陵园,是楚雄州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1936年4月16日中午,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军团抵达太邑村,有两位负伤红军因伤势过重为国捐躯,一位是连长,一位是战士,没有留下姓名。部队接到命令是星夜兼程,一位善良的太邑村人冒着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拿出自家的两口棺材,安埋了两位烈士,结果自己也被随后追来的国民  相似文献   

16.
王澄 《陕西档案》2003,(4):36-37
贺龙(1896——1969)元帅在我心目中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我十分敬仰和崇敬他。他戎马终生,弛骋疆场,为党、为国的英勇业迹经常在我脑海涌现。1955年12月14日,贺龙由西南路过西安,在人民大厦礼堂给陕西省、西安市党政军领导干部作讲话,我给作了速记记录。贺龙元帅讲话不带底稿,气壮声粗,但却讲得切近实际,入情入理。他讲话口直心爽。直来直去,出口明意,使听讲人易于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7.
<正>为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笔者走进了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居住过的旧址——寻甸县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1974年筹建,1977年10月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1月纪念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纪念馆  相似文献   

18.
1928年,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仅剩91人、72支枪;1933年,贺龙率红三军从洪湖突围到湘鄂边区,1.5万人锐减至3000余人.在这两个困难关头,贺龙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叫“黑洞”的“神兵窝”,两次争取一千多黑洞神兵走上革命道路.回首戎马生涯,贺龙将收编黑洞神兵视为“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9.
<正>西山红军武装起义背景1927年夏初,青神县成立了由5名党员组成的中共青神党支部,帅昌时任支部书记。1933年2月组建中共青神县委员会。1934年9月12日,成立了中共青神中心县委,从嘉定中心县委所属划归四川省委直管领导。遵照省委关于在青神等地"领导群众斗争,配合红军的行动,击溃国民党的围剿,争取苏维埃政权在四川全省首先胜利"等一系列指示精神,青神中心县  相似文献   

20.
1965年我随以贺龙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那里我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回到内蒙古后,又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小礼堂,向乌兰夫等领导同志进行了汇报演出。乌兰夫同志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演出结束后,他上台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当时,他握着我的手,非常高兴地对大家说:“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