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以回忆录题名的一本书了。  相似文献   

2.
海伦·托马斯 ,既是有史以来最聪明最机智的华盛顿记者 ,也是最值得尊重的记者之一 ,而《身处前列 :我的生活与时代》将会告诉你们其中的原因所在 ,将会再次提醒大家她是历史的见证人……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回忆录 ,也不仅仅是一部时代的历史 :它是所有美国人走向成功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沈世纫小记     
一位老者进城办事路过我家,临走时在我桌上扔下一本书——《雪域十年》。他只说有空看看。 看看就看看吧,晚上的时间有的是。封面上是连绵起伏的秃山,一片蓝色;上边一轮月亮(或许是太阳)也是蓝色。未掀开书页前,我就猜想,“雪域”者西藏也。因为我去过西藏。从自然的角度审视,“雪域”是圣洁的淑女。 从第一章看起,才知这本书是报告文学集,是一位女记者——老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她记录的不是出五关斩六  相似文献   

4.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是李光耀先生这位九旬老人最新的一本亲笔回忆录,是我们从新加坡引进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从策划选题开始,作为责任编辑的我就预先考虑此书的营销定位,仔细斟酌成书之后的营销宣传的侧重点。该书中文版在新加坡出版时的书名为《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们引进后加上"回忆录"三个字基于这样的考虑:新加坡中文版的书名容易让读者觉得这本书是专门  相似文献   

5.
偶尔去领导办公室取送文件,有幸得到一本书《母亲》,这本书的作者是陇南市委书记王义。如获至宝,闲暇之余,我用心认真地品读和学习。《母亲》一书分篇章描写了陇南大山深处的多位母亲,其中有不辞劳苦50多年喂养两个痴呆儿子的母亲,有为顶替儿子而挥舞钢钎、炸石修路的60多岁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没有人期待他的到来苏慧廉1883年年初来到温州时,曹雅直已在这座城市里艰难地生活了十五年。十五年过去了,但温州人对洋人的看法仍没有多大好转。曹雅直夫人的回忆录里说,她初到温州时,所到之处引来无数围观的人,因为她是温州人见到的第一个外国女子。好一段时间,她不敢轻易出门,必须出门时,也是坐着轿子前去。不过,轿夫们仍会被那些好奇的人拦住,要等到他们都看够了之后,才允放行。路熙的回忆录也说自己路上常受围观。她当时穿着裙撑,温州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7):26-27
<正>本书是冯至夫人姚可崑在85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而又充满温情。书中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并借助冯至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记录了两人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共同交游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希拉里说:“我一生中最难的抉择,是选择继续当比尔的妻子和从纽约州竞选参议员。”但希拉里的野心更大,回忆录可能是她总统竞选的起步  相似文献   

9.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这首《烛光里的妈妈》大家一定很熟悉,我推荐的这本书和妈妈有关,她带给我很多关于人生的感慨和感悟。非常感谢工会给了我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在女人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带着这个命题,去追寻关于女人、关于爱、关于母亲的书籍,铭记在心的是那本《母亲的手记》。如果你曾被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打动,一定会为《母亲的手记》所感怀。《母亲的手记》是日本知名作家井上靖用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读到铁凝的《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亲眼见过我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无停下的意思,我母亲便会让过车头,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她替我着急;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对于她在上车这件事上比我机灵。每次同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我都是被母亲‘率领’着上车,总是母亲比我‘忙乱’而主动,比方说,当她能够幸运地同时占领两个座位,而我又离她比较远时,她总是不顾近处站立乘客的白眼,坚定不移地叫我去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初踏新闻的新生。很幸运和《新闻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是今年九月份认识了《新闻爱好者》,初次相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次打开她,便浑身有力,兴奋充满每个细胞。在全天紧张的学习之余,拿起她,全天的紧张、高强度的训练、烦人的琐事便随之消失,从而使我的生活慢慢充实起来。 拿到《新闻爱好者》这本书就如拿到一把金钥匙,打开这本书就如打开知识的宝库。名家名记者的坎坷经历和绝妙的手笔,使我的思想一次一次的升华、洗礼。就像婴儿吮吸乳汁。通讯员园地尽现来者的酸甜苦辣和心得所悟。 有的新闻人说,学新闻…  相似文献   

12.
章华  余菁 《声屏世界》2013,(4):30-31
有人说张默闻这厮的夫人是个美人,美人都应该是喜欢珠宝的,但是她不喜欢。可她与曼卡龙珠宝的品牌调性却高度吻合。她不喜欢涂脂抹粉,她不喜欢华服在身,她不喜欢大资大调,她不喜欢豪迈畅饮,她就是一本书,轻轻的被翻阅,轻轻的散发光芒,无论你在不在,她都轻轻的在忙,轻轻的生活,轻轻的时尚,母亲说,她,是我的福气。她,表面看是轻的,其实她是重的,表面看她是缓的,其实她是急的,因为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少,要抓紧,所以,她更努力。  相似文献   

13.
80高龄的台湾著名散文家、小说家罗兰女士,最近写成了她的回忆录《岁月沉沙三部曲》。在这部40余万字的巨著中,罗兰以她所经历过的生活和亲身的感受,来反映出时代的重大变迁。这部回忆录不仅是她个人的回忆录,也道出了大时代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4.
正初春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者,手里拎着一个布兜,来到了保定市档案馆,我一看,是局里退休的老馆长——杜永康。只见他从兜里掏出几本书,说这是自己的拙作,送给馆里收藏的。我说这是好事,馆里还从没收藏过兰台人自己写的回忆录呢。厚厚的一本书(全书40余万字),书名是《岁月记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发行。杜老走后,我拿了一本,翻看起来,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合上书本,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5.
金恩辉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0-343
近年来,我比较专注于阅读传记类图书,尤其是读学者、文化名人的传记,去年,收到台湾友人赠予我的一本书:2004年3月由台北册府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学思行———胡述兆教授回忆录》。胡先生与我为同行、同道,比我年长10岁,且与我有着十几年的友谊与交往,他的回忆录写得坦诚、真实,叙事准确,凝炼而生动,我细读再三,反复品味,爱不释手。早在1993年6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馆学百科全书》在其“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领域著名人物”类目下就收有“胡述兆”条目,那是由该书的责任编辑肖爱华先生亲自撰写的小传,惜因字数所限,过于简…  相似文献   

16.
当我看到由英国金飞士出版公司初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少儿动物百科》一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的动物书:果然,当我把这本书悄悄放在正在玩积木的女儿身边时.她一注意到这本书就放下玩具翻看起来。等我做好晚餐喊她吃饭时,她骄傲地告诉我:“妈妈,你给我买的新书好看极了,我已经看完了:”  相似文献   

17.
书缘     
闻着祖父的书香出生,伴着母亲的书卷成长,选择了图书管理为职业——我与图书结下了终生之缘。孩童之际,母亲就带我出入于她的工作场所——一所乡村师范学校的图书馆。母亲上班,怕我吵闹,总是随手扔给我几本小人书,我坐在小板凳  相似文献   

18.
田永清 《出版参考》2005,(26):43-44
二月河自述: 母亲墓前的沉吟 我的母亲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她常常没有握针,而是擦枪--她是与新中国共同诞生的第一代警察,一九四八年是县公安局的侦察股长.除了打枪,她还骑马,过黄河进伏牛山.能打枪会骑马,母亲在我心目中不是倚门盼子灯下走针的女人,而是英雄.  相似文献   

19.
老母脚髁骨折拆除石膏后的那天晚上。我萌发了为她洗脚的愿望。我把一脸盆热水放在床前地面上,水稍微烫一点。便用双手轻轻地将水撩在母亲脚面上。我头一次真真切切地看清了母亲缠足多年后的一双小脚,脚的前部尖尖的。除了脚拇指外,其余四指向脚心弯曲,紧贴前脚掌。长年累月地走路与劳作.四指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待手可入水时。我让母亲把双脚埋入热水中,先替她洗去脚髁、脚面上的浮泥,又用指甲挖着母亲脚底的老茧。此刻,我头脑中出现了母亲年轻时背着我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情景。那个时候,母亲的一双小脚灵活地跳跃在田埂沟渠间.我伏在她的后背上.我的身子也是一起一伏的。我记得,母亲的后背就是我童年时的摇篮,我是在母亲似如摇篮的后背上长大的。还有一次清晰的记忆,母亲与邻家几个小媳妇大姑娘坐在我家堂屋前的石榴树下。火红的石榴花缀满枝头,她们下石榴花染腮涂唇,然后又染红了指甲,我记得那时母亲青春的脸庞像石榴花般艳丽。如今,母亲已经衰老。缕缕银丝取代了满头乌黑的秀发,脸上细密的皱纹如古树的年轮,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只有那一对美丽的眼睛,至今还闪烁着些许光芒,我从光芒中读出了母爱。领悟到了感恩。当我再一次抬起头来欣赏母亲明亮的双眸时.那双眼睛变得扑朔迷离.眼角处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相似文献   

20.
江凌 《山东档案》2002,(2):41-42
被誉为"海外中国人的良心"的台湾旅美作家王鼎钧先生,在出版了30多本字字珠玑的散文集之后,郑重地向读者宣布,他想写"最后一本书"了.这"最后一本书"指的是他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