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科学大众》2010,(Z1):76-79
青少年朋友们,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地球变暖就会带来一系列可怕的后果:海平面提高、冰川融化、沿海城市消失等等。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地球不再变暖,我们积极提倡同学们走进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中。注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材,从点滴做起,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保护家园!  相似文献   

2.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2,(14):16-18
正"神九"上天了!在浩瀚的太空中,"神九"与"天宫一号"相会,航天员入驻到里面,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必须闯过重重难关。目前,"神九"的3名航天员早已入驻"天宫一号",并在"天宫"中居住了13天,胜利地完成任务返回地球了。现在,让我们再回放一下"神  相似文献   

3.
常丽君 《金秋科苑》2011,(10):116-120
地球不会总是宜居。我们知道,即使不被已经跟银河系摩擦了几十亿年的仙女座星云给吞掉,即使不被一颗超过半公里宽的小行星撞上,即使我们能幸运地再过20亿年左右,太阳也会爆发将海洋煮沸,让地球变得无法居住。人类或许还有1000年时间来寻找宇宙新家园,也或许只剩下几年。我们未雨绸缪,也该考虑一下关于离开地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球不会总是宜居。我们知道,即使不被已经跟银河系摩擦了几十亿年的仙女座星云给吞掉,即使不被一颗超过半公里宽的小行星撞上,即使我们能幸运地再过20亿年左右,太阳也会爆发将海洋煮沸,让地球变得无法居住。人类或许还有1000年时间来寻找宇宙新家园,也或许只剩下几年。我们未雨绸缪,也该考虑一下关于离开地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类文明中,关于"末日"的预言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给人们带来过恐慌,但一次次被证明是无稽之谈。可是,宇宙有生有灭,总有一天,星辰的变动会影响我们居住的环境,末日会在那个时候到来。当末日到来时,我们的地球会怎样呢?末日什么时候来让我们先保持乐观。假设我们能够成功避开自作孽导致的核能浩劫,躲开能够消灭地球生命的超大号小行星撞击,也能够在周围其他超新星爆发产生的致命辐射下顽强地活下来,那么我们就能撑够60亿年,目睹太阳变成一颗红巨星。那时,太阳会不断膨胀,最终会膨胀到地球轨道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个推导结果,虫洞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穿越星际的便捷途径,而且还可能变成时间机器允许我们回到过去。"人类诞生在地球上。这从不意味着要灭亡于此。"在很久的未来,农作物无法种植使得地球不再适宜居住。而人类将不得不穿越星际,去深空之中寻找新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我们破天荒地见证了不少历史的诞生。而在广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一年也极不平凡。从极端的系外行星到命运诡异的恒星,古老谜团的解密往往伴随着全新谜团的开始。许多天文新发现刷新了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既有认知,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更添迷思。下"石头雨"的系外行星K2-141b是一颗岩石状的系外行星,被誉为"超级地球"。它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一样,也有流动的"海洋",通过蒸发形成"云层",然后凝结成"雨"落回地表。但这一切不是以水的形态发生的,而是岩石。  相似文献   

8.
晓云 《发明与革新》2011,(11):39-39
人类的好奇心总是无穷的,我们除了想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外,还希望了解浩淼无际的太空。在太空旅游尚需时日的时候,西班牙一家公司希望在两年内让人们进行高空游。他们已经制造出一种可以上升到30多公里高空的热氦气球,希望让人们在那里观赏地球和太空。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让生命从地球上走出去,让宇宙中的其他地方都能够变成如地球一般美丽而丰富多彩。虽然一个死寂的世界也是美丽的,但是只有居住着众多生命的地方和星球,才能使美丽更有内涵,使美丽的意义得到延伸。  相似文献   

10.
<正>仰望星空,科学家一直在深空中寻找另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所谓"宜居",通常的标准是指行星与恒星距离合适,在一定范围内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因为液态水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将这一标准向前推到约7亿年前来看我们的地球的话,你会发现,那时的地球可能并不宜居,因为地球当时正处于全球冰封的"冰雪地球"  相似文献   

11.
疯癫的行星     
正习惯了地球四季的我们如果到开普勒-413b上住一住(虽然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肯定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开普勒-413b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是一颗质量为地球质量65倍的气态巨行星,它围绕着由一颗橙矮星和一颗红矮星(橙矮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0.5至0.8倍,而红矮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5,甚至更小)组成的双星系统公转,公转一周约66天。看起来这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不过它却有怪异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众》2010,(7):75-79
青少年朋友们,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地球变暖就会带来一系列可怕的后果:海平面提高、冰川融化、沿海城市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中教师的得意忘形只管乐如今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城市到乡村的学校,都把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学当中来,其中用得较为广泛、最为教师熟悉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对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这一句,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我们很难让学生集中精神去听课,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就很容易抓住中心词"可爱"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可以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  相似文献   

14.
移民火星     
内容简介自人类有历史以来,火星就是魅惑人心的大梦一传说,火星非常类似於我们居住的地球,生物可能曾经一度存在于上面,但我们也认为人类不可能到达火星,甚至探  相似文献   

15.
直觉上,我们居住的地球真像是宇宙的心脏,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绕她旋转。科学史告诉我们,为了扭转这一观念,人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天文观测表明,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有9大行星围绕它旋转,地球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人会畅想能去外星居住,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努力。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适宜居住的行星。它由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命名为开普勒-452b,离地球1 400光年。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已经60亿岁了,比太阳还大15亿年。这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即表面温  相似文献   

17.
<正>这时地球会像进入非常黑暗的夜晚一样,不过,大气、海洋和土壤里都会像往常一样保留着一定的热量。这是假设太阳仅仅"熄灭"一个小时,就像被一个斗罩住一样。如果太阳突然完全不发光,那它会崩溃,然后爆炸,我们会被烤熟。但是太阳没有足够的质量变成一颗超新星,我们也不可能让太阳的所有氢和氦一下全部发生反应,所以太阳不可能立刻爆炸。  相似文献   

18.
从幻想到"现实"最近宇宙开发者或宇宙迷们频繁使用"地球化"一词,大众传媒也在科学专栏里将它作为一个课题讨论。那么"地球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所谓"地球化",是指改造不适合生物生存的非地球天体的环境,使之变成像我们地球这样舒适的巨大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9.
想要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就要更了解地球,惠普想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地球中枢神经系统"(CeNSE),来为地球把脉,让地球自己告诉我们情况。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20.
最近,欧洲天文学家在不同场合宣布首次发现了一颗体积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世界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有的称它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有的甚至把它称为"第二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家园".然而,仅凭目前媒体报道的这一尚未正式发表的成果,还远不足以证明它是"第二地球".对待此类科技新发现,媒体、科学家和公众都应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