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对Nafion117表面粗糙化和“预先溶胀法”制备技术提高了微型PEM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的极化性能.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检测手方法证明, Nafion117表面粗糙化后扩展了催化层/质子膜三相界面区域,增大了电化学反应的催化活性点,降低了界面的接触阻抗.  相似文献   

2.
磁、光功能材料是信息科技和能源领域的基础材料,界面精细结构表征和调控是其研究的关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北京市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北京科技大学王荣明教授及其合作者围绕"材料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理论,选择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具有磁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磁光效应及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在原子或纳米尺度上的合金化和异质结构化以及纳米尺度层次化、梯度化和结构阵列化等材料的设计策略和制备方法,对该类材料的表界面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在磁、光功能材料设计体系、表界面结构和组成可控制备、结构与性能相关性机理及应用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对纳米材料的合成、微结构和特性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催化反应水电解制氢低/非Pt催化剂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光源和东南大学对MoS_2析氢体系联合攻关,开创了自发界面氧化还原掺杂法,以低量的钯原子活化二硫化钼(MoS_2)惰性表面获得了兼具低成本、高效率的稳定HER催化材料。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Pd掺杂后取代Mo位,同时引入硫空位并诱导MoS_2相变生成稳定的1T结构。理论计算表明,位于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5-346
上海应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的方海平研究组与樊春海研究组合作,通过理论计算发现,把单层石墨烯放在金(111)表面形成的复合结构,可以稳定吸附DNA分子,进而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在实验上很好地验证了该理论研究结果。这一复合纳米结构因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有望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纳米器件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4-764
<正>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万伯顺研究组在催化杂环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金属铑催化炔烃与硝酮的环加成反应实现了桥联八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该研究组继吡啶化合物和吡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工作后,尝试利用硝酮来构建中环杂环化合物。在铑催化剂条件下,炔烃与硝酮发生形式上的[2+2+5]环化反应,构建出氧桥联的八元含氮杂环  相似文献   

6.
在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过程中,向油层注入表面活性剂,是当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但单独使用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复配后的混合体系具有两种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又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本文分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结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点,通过现场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了复配所产生的优良性质对驱油的作用,可以在驱油过程中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如果界面张力足够低,则滞留油就可变为流动油而开采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关键和核心技术,催化在能源、环境、农业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纳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纳米体系的电子调制为理论基础,通过纳米层次对催化剂形貌的调变,高活性晶面定量设计和控制暴露得以实现;从理论上预示并实验验证了碳纳米管的“协同限域效应”和金属??氧化物的“界面限域效应”。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并在CO氧化、合成气定向转化和燃料电池相关的催化过程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16-716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李灿院士、张文华研究组利用溶液化学的优势,采用品种诱导的方法首次生长了直径约20nm的SnSe单晶纳米线,长度从数百纳米到数十微米可调。光谱表征表明.硒化锡单晶纳米线显示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其间接和直接带隙分别达到1.12eV和1.55eV。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76-677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余正坤研究组、孙承林研究组和陈吉平研究组合作通过在烯烃分子的一端引入给电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电子的羰基来活化内烯烃碳-氢键的策略,高效实现了钯催化的内烯烃碳-氢键与端烯烃碳-氢键的直接偶联反应,合成了多官能团化的丁二烯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8,(2):163-168
一、隶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研究方向及其主要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是固体润滑的表面化学与表面物理,以及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内容为:1.表面与界面性能及其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2.表面和界面上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及其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6年,在实验窒主任雒建斌院士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调整,已经成为一个以摩擦学理论与技术、表面科学与技术、微纳制造理论与技术、智能微系统设计、制造技术、微纳光电器件测试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以高技术突破和摩擦学基础理论创新为主,从摩擦学和机械表面界面的基础科学问题出发,发现新现象、探索新机理、提出新方法,从而解决高技术领域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丁云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碳化学与精细化工催化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七和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催化反应及其过程和催化新材料的研究,在合成气转化、精细化工催化和生物基化工产品合成等方面主持多项重要研究课题。在实现实验室催化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先后有六种不同催化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正在进行七种不同实验室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包括多项具有原始创新性技术。曾发表文章100多篇。2005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4-318
表面化学反应活性量子效应的实验证明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领导的研究组,与大连化物所包信和、李微雪,清华大学物理系段文晖以及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张绳百的研究组合作,对Si衬底上生长的平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8,(4):360-371
一、隶属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以研究表面物理中表面和界面的基本性质为主要内容,密切与其他学科配合,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同时围绕新材料和新电子器件的研制和应用,新能源的开发、积极开展国民经济中有关表面和界面物理方面的重大课题的基础研究与部分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3-583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李兴伟研究组关于金催化的综述性论文以Minireview的形式发表在Angew.Chem.Int.Ed.上。该研究组综述了(其中包括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金催化中极性E.O键(E—N,C和S)中氧原子转移到炔烃而生成金的类卡宾体活性中间体这一独特的转换过程。该方法产生的金类卡宾体可以被各种亲核试剂捕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21-22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组和吴晓春研究组密切合作,在金纳米棒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特定表面修饰的金纳米棒能选择性地有效杀死肿瘤细胞,通过选择性进入肿瘤细胞的线粒体,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固体表面与界面是近30年来国际科技界所瞩目的领域。本文简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七五”重大项目“固体表面和界面的结构与电子态研究”的意义及研究成果。项目分为六个子课题,由国家教委和中科院所属的五个单位承担,至1991年底已告完成。  相似文献   

18.
张浩  张庆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8-108,107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及套损井不断增加等情况,并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水的相对渗透率的理论为基础,相应地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实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55℃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岩心驱油降压物理模拟实验,后续水驱驱替压力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8-348
水凝胶(Hydrogel)是一类集吸水、保水、缓释于一体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生物组织仿生特性,而被誉为新一代最具潜力的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大连化学物理马小军研究组的谢红国博士等与孙龙研究组的王锋等合作,首次将白光干涉技术用于含水状态下水凝胶表面形貌的原位表征,并将水凝胶表面形貌与蛋白质吸附行为及体内移植效果相关联,提出水凝胶材料的表面性质影响其生物相容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79-579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物理实验室马旭村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组合作,实现了对超导薄膜生长过程和形貌在原子水平上的精确控制,在石墨化的SiC(0001)衬底上制备出了化学成分严格可控的高质量单晶FeSe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