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根"新闻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草根"新闻 "草根"新闻的得名是因为生产者是普通受众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2.
"草根"(gmssmots)一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化,越来越深入人心.有人说,如今已是"草根当道"的时代.搜索互联网两大引擎--百度和GDogle,到2009年5月底,有关草根的搜索结果分别高达980万和786万篇."草根"给新闻界引来了"草根新闻"之说.那么,"草根新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3.
欧阳楠 《青年记者》2008,(15):18-20
草根新闻的出现,给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善,促使新闻传播向着更广、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也使普通公众由"受众"转为主动的参与者,为他们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但负面影响也相伴而生,草根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使草根新闻浮现出了许多虚假信息,并带有搞怪、非理性的取向,给新闻真实性和社会舆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草根新闻在矛盾中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4.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詹新惠 《青年记者》2008,(15):13-14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新闻宣传报道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性的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大型专题积极报道抗震救灾.专题中的新闻大部分源自传统媒体奋战在一线的记者发回的消息、图片、广播和视频,但在这支专业队伍之外,网络媒体中还活跃着一股来自草根的播报力量,他们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及时发布着来自灾区现场的目击见闻和图片,给广大网民带去专业报道以外的不一样的草根新闻和草根论述.  相似文献   

6.
童兵先生曾说:"国人有好事者,曾经收集到三百多个新闻定义,国外更有人扬言,新闻定义在千种之上."新闻的定义本来就不统一,对正在成长中的草根新闻的理解,业界就更加莫衷一是,草根新闻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驳杂的概念,而实践在先,理论探索在后,正是新闻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时代>周刊把全球亿万网民评为年度人物.见证和记录历史的不再仅仅是记者或少数人的特权,成千上万的网民正在书写着历史,改变着世界.只要有互联网,普通民众就可以把身边的新闻即时展示在全球面前.加利福尼亚记者、作家丹·吉尔默把这种现象称为"草根新闻".确切地说,"草根新闻"的来由是因为生产者是普通受众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8.
“卖身救母”、“最牛钉子户”、“华南虎”、“反CNN”等等发端于网络的草根新闻,产生了预料之外的影响。从今年1月的雪灾到5月的地震灾难,大量与之相关的草根新闻也呈现在我们眼前。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网络是“第四媒体”,而扎根于网络的草根新闻,已在不知不觉中长大,越来越不容忽视。对于草根新闻,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和疑问,比如,草根新闻究竟包含哪些形态?草根新闻为何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是否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草根新闻是点击率至上P-57面对这一新生力量,监管者应如何对待?怎样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是让草根新闻保持混沌自由,还是对其进行管理、约束和引导?在草根新闻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传统新闻是否逐渐沦为草根新闻的跟班?草根新闻和传统新闻是共生共赢的关系,还是草根新闻会逐渐挤压并侵占传统新闻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调查     
《青年记者》2008,(15):25-26
1.<青年记者>:您认为网络媒体的真正影响力主要来自草根新闻,而不在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吗? 博客中国主编王德伟(以下简称"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一方面靠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整合,但主要还是来自草根新闻,因为整合传统媒体新闻资源,对网络媒体来说并形不成绝对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些新闻并不一定真正切合网民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草根"一说引自社会学领域,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站在新闻报道的角度看,草根这一词源无疑隐含着它的社会新闻价值。只有真实地反映基层民众的生活现状和内心诉求,我们的新闻才有力量。笔者在采制"走进长水村"系列报道时,吃住在农屋,深入田间地头、高山林区、农家小院,接地气、转作风、改文风,收获颇丰。特别是把"草根"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