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亮  满方 《视听界》2004,(2):18-19
访者:以前你一直是做文艺类节目的,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活泼的,但这次的《环球新闻站》应该说还是比较严肃的, 你在主持风格上是有一个很大转变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比较关键的,或者说你自己付出努力最多的是在什么地方? 袁鸣:我觉得读书两年是最有帮助的,因为我读的就是这个专业,国际关系。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文艺节目主持人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完全是由两种材料造成?其实我觉得一个真正好的主持人,总是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跟节目结合在一起,但结合得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好的主持人应该是有这种能力的。至于我自己,刚开始做谈话节目,然后做综艺,因为我年轻,当时从形象、状态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然后我再做像《飞越太平洋》这样的专题节目,1999年离开电视台  相似文献   

2.
于丹 《河北广播》2004,(6):24-26
很高兴在北京也有这种福气可以随时听到这个节目,这几天陆续在听,我在把自己归纳到普通听众的位置来听,每天在车上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在感觉如果是我自己在调频率,找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是不是会听下去?其实很多参加评奖的人有一个说法,当评委把自己转换成听众的时候,这个节目就成功了,我听这档节目更多可能不是带着分析和研究的心态,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今天这个会议有两项内容,一个是生活频道明年要进行节目的微调。再一个就是到年度结束的时候要做一个经验交流会。这两个内容对于频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在年初岁尾,提出明年的发展方案,一方面符合我们台的总体要求,我们在魏台长的组织下也在酝酿明年怎么更好的宣传,来把各频道的节目都做一个微调。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呢?因为2008年对于我们媒体来说是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宣传和报道任务非常繁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宋思霖 《声屏世界》2006,(10):36-36
时至今天,电视谈话节目数量繁多,节目类型也各不相同。本文着重对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做一些分析。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调动现场气氛,控制话题的行进方向。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在现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能鼓动起谈话对象、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当营造出这个环境以后,主持人的倾听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谈话者都希望得到尊重。但是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经常会感觉到一些主持人似乎缺点什么,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听,他在问第一个问题时,想的是第二个问题该…  相似文献   

5.
薛宝海 《视听界》2010,(5):118-118
从6月到8月,我连续三个月为央视做了三期真人秀培训课,明显感觉到在湖南江苏等卫视的赶超背景下,央视很渴望在收视率方面有较大的提升。而大家现在都清楚,目前拼的已不是节目内容,而是节目样态,在这方面,真人秀很可能是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大家问大家答”节目是从今年一月五日开始举办的。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个节目由我们宣传组(四个人)主办,和“红旗手”节目轮流广播。一周播出三次,每次的时间为十分钟(为照顾不同的听众,重播一次)。这个节目一和群众见面,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从一月到五月的五个月中,电台收到这方面的来信,就有七十多封。现在,我们把这个节目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节目的诞生在总结广播工作大跃进的时候,得出了一条共同的经验,这就是依靠党委,依靠群众,开门办台。这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研讨会主题鲜明,特点突出,信息量和学术含量都非常大。我没有具体做过广播外宣工作,但因工作关系,经常参加一些广播外宣的业务研讨和节目评选活动,对广播外宣工作有一些初浅的了解。刚才听了各位代表的发言,感觉收获很多。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辛探索,大家在做好广播外宣工作、办好广播外宣节目方面都有许多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提高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于话筒前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播音的能力,即读和念的能力,然后就是在此基础上“说话”的能力,即无稿说话、脱稿说话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是在工作几年以后才能感觉到的一种需要,是一种对自己能力拓展的需要。它包括采访的能力和在话筒前引别人说话的能力。1978年底,我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已经适应当时省级台的各类节目。一次,编辑就给了我一封农村青年因高考落榜而苦恼的信,让我以给他回信的方式做一期节目。当我在试图把它写成稿子的时候,突然间不知该怎么写,后来勉强写出来了,但在话筒前录音的时候,我又一次…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现在益智精彩的电视、广播节目可真是不少,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欢乐倾城》。首先,参与节目的成本比较低,一条短信三毛钱,热线就是正常的话费,不但有可能获得你喜欢的奖品,还能从节目中获得很多快乐。不但我、还有我们宿舍的同学都比较喜欢听,因为你在这里面得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实惠。第二个就是听这个节目,因为我们也都是联通用户,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就能了解一些联通的相关的资费和业务知识,都非常方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广告经营人员叫“媒介形象顾问”或者“媒介专家”,我看都不过分。我们要重视这个队伍,精心培养、提升,增强他们责任感、自豪感。这要当做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做,而不是简单地你交个订单.我发给你薪水。只有牢固地树立起广告经营人员的职业荣耀感、职业责任感,才能长远将队伍团结起来.达到预期目的。让大家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大环境下,共同推进,共同提高。有一条要提醒的,就是竞争要有限度。不是无限度的.特别是集团内部之间。大家都是同门兄弟,竞争要保留一点底线,留一分,不要太过分。适当的时候,还要互相谦让一点。大局观念和团队意识在任何体制下都非常重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海沫 《青年记者》2012,(22):49-50
作为一名主持人,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舞台就是演播室.在做新闻节目的时候,我每天有80多分钟在主持新闻和专题节目.在忙忙碌碌之中,自己老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后来,也主持过多个大型晚会,虽然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但总有在边缘行走、不踏实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曾经多次在基层和社区参加演出和活动,面对众多热情得近乎疯狂的观众,除了感动之外,电视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也让我感到意外和震撼.  相似文献   

12.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我就从广告的角度来谈谈《欢乐倾城》节目。我和吴杰也经常交流,感觉这个节目具有鲜明的竞争、机会、刺激、超越等亮丽元素。这个节目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娱乐、竞猜的平台,把节目和赞助商的宣传有机的融为一体,突出平民化娱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范健 《河北广播》2006,(2):40-40
我们的节目能够开办起来,真的要感谢河北台。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办艮诉类节目办一个死一个,后来我专门到河北台来看过,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开的会我也去了,终于下决心了要办这个节目。省监察厅和纠风办也非常支持。刚开始一部分厅局在参加节目之前很担心,怕应付不了,但是真正进直播间之后感觉就不一样了。都说觉得很过瘾。  相似文献   

14.
正谈当下:我的作品没有过时陈佩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我一部没看易立竞:现在好像电视上有一个节目叫《笑傲江湖》,好像这类型的节目也邀请过您做评委?陈佩斯:可能吧,但是没时间,那个时候我们正好给年轻人们排戏呢,我们的工作也都安排好了。我要是自己去参加这个秀那个秀,把这些孩子就闪到这儿了。我要把他们推上舞台,每周末演出两场,然后让他们自食其力,能自己养自己,这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听了《浙江第一线》的节目以后,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振奋。我在北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节目。北京、上海传媒与国际接轨比较快、比较多,对于国际上媒体自我保护的措施比较熟悉和了解,做节目时都很懂得留有余地,像这种很尖锐、很义正辞严地站出来为老百姓说话的节目,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些谈论色彩管理的帖子.感觉大家对色彩管理的概念和流程有点模糊.也许大家都明白.但就是表达不好,这里把我做的些色彩管理流程的实验提供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更好地理解色彩管理的概念和流程有所帮助,这里我们不谈空洞的理论,只做实战操作。  相似文献   

17.
卜:作为伴随《演播室》从创办到发展的主创人员,请您简要谈一下您和栏目的发展历程。张:《12演播室》1991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有7年了。片头都用了这么多年。《12演播室》的主持人最初通过主持人比赛产生。经过比赛留下了8个人:我、许戈辉、李玲玉、汪国真、付泽刚、许达文、梁彦青和一个后来当了导游的女孩子.节目刚开始的一两年,从节目形式到题材、体裁都没有明确定位,每期节目根据节目需要和主持人的性格差异略有不同。节目是大家轮流做的,每期节目相对完整。当时给观众的感觉是这个节目丰富多彩、多元性较强,观众也比较爱看。后来…  相似文献   

18.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要对三个学会的主旨报告做点评我觉得这也是个蛮困难的任务,因为三位专家和领导对各自领域的工作和研究进展的情况做了深入浅出的通报,让我们得益匪浅,从中也获得了许多信息。当然,对这个困难的任务我也感到非常之荣幸,因为要做点评无非就是对材料看得仔细一点,刚才各位在做报告、演讲的时候我听得稍微认真一点,然后理一理,看看有什么心得与大家交流。所以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消化吸收三位演讲精彩内容的一个过程。因此感到也相当荣幸。  相似文献   

19.
人们会记得一届舂晚的总导演,也会记得出彩节目中的演员。但实际上,在总导演之外,还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执行团队。这个团队中的各个分组导演努力寻找节目、编排节目,是这些人把总导演的想法落实成一个个具体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正她是谁大师最风光就是在做"李敖大哥大"的时候,虽然忙翻了,却也忙得神采奕奕。那时他每天都要上一个多钟头的节目,而且要不断找新话题去发挥。偶尔我的诊所不太忙,我就开电视看看他,看了几集后我觉得,他口才真的不错,各种议题都能滔滔不绝、引人思考。不过随着节目的集数多了,他的招数也渐渐用完了,讲故事或举例子时,越来越经常重复。他可能多少也发觉了,所以有时候会说:"这个观点是我隔壁张太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