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孔夫子信仰在中国形成以后,随着华侨出国也传播到海外,并且在华侨华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菲律宾、朝鲜、韩国甚至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地都建有奉祀孔夫子的庙宇;在印尼华侨华人社会传播过程中,曾有孔教会与三教会出现,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日本华侨学校发展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新华侨华人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为日本华侨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历来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华侨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华侨学校也面临着需要逐步解决经费、规模、师资等束缚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加坡华侨地缘社团的发展演变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侨华人地缘社团组织,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自二战结束以来它们已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引起海内外学者们的注目。本文仅就日本华侨地缘社团发展演变和功能变化及其与新加坡作粗浅的比较研究。 海外华侨、华人同乡会馆的由来 海外华侨华人地缘性组织,渊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邻、里、乡、党组织。加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流行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孝悌思想,倡导“父母在,不远游”,以及祭祀祖先,为亡父亡母服丧的传统观念,久而久之使人们对故乡、故土产生  相似文献   

4.
泰华文学是泰国的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虽然泰国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和我国的华侨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但泰华作家坚持以汉语创作的姿态,却鲜明地表现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身份的建构.因此,泰华作家在不同时期与祖籍国的联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还乡,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身身份的文化表述.  相似文献   

5.
泰国的华人普遍崇信天后妈祖,尤其是福建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妈祖庙宇散布泰国各府县,妈祖信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泰国华人社会发展、华人成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海洋经营以及中泰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多年间,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也是华侨华人历史上最深刻、最激烈的变化。如何看待及认识这种变化,对制定我国的侨务政策,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及合作,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密切的关系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就二次战后华侨社会变化的背景、变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一概括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曾在泰国小住,于谈天造访中稍许了解了些泰国民办小学的筹资特色,颇有感触。拈成小文,希冀对僻壤村学有助。 在泰王国,教育经费并非全由国家包办,相当一部分学校由民间集资筹建,尤其是华人学校,办学者大多为华侨中文化品格较高之文人。泰国的华侨大部  相似文献   

8.
章详细分析了广泽尊王信仰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情况,认为由于广泽尊王信仰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中国传统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海外华侨华人中间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如下的作用和影响:(1)寄托对故国家园的深厚感情;(2)弘扬中国传统化;(3)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华侨华人研究存在的认识误区,认为研究者过于依赖现成的理论模式和概念工具,未能真正把华侨华人作为研究主体,忽视了对华侨华人具体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的研究。指出应在历时性的视野下,动态考察华侨跨国生存的历史过程,审视华侨与侨乡的内在历史联系,揭示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同时倡导在未来的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继承以往的学术传统,系统收集海内外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建立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研究资料库,建构以人为本的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10.
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对汉语言文字的教育。它作为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意识的一种重要精神纽带,素来受到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的重视。泰国是东南亚重要的国家,也是海外华人华侨较集中的国家。通过对泰国北部地区(以下简称泰北地区)清迈府、清莱府和大谷地、美斯乐等华人村亲身考察,掌握了泰北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基本现状,分析了泰北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提出了改进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侨华人研究是一门以特定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学问。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掀开了我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序幕。二三十年代,热衷南洋问题研究的学者又发表了一些有关华侨华人的著作。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侨华人研究只是一门不成规模的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至今,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使华侨华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华侨华人研究也应运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的一门“显学”。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华侨华人研究还处在初级阶…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社会效应——以闽南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有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华侨华人通过新式教育实践,充当了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对社会变迁产生了积极作用。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可以形成一种特有的侨乡文化,促进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产生。捐资办学促进了华侨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为闽南社会的良性发展营造了积极的外部氛围。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序。随着时代变迁,海外客家会馆和社团不仅传承原有功能,还开办新式学校培育新民、开办医疗机构、开展救国事业、服务行业发展等。这反映出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坚守文化传承的本心,赓续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勇担时代要务,为华侨华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其现代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东南亚有关国家政府和华侨华人社会对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界定和理解,着重从传统宗教信仰的实质、对象、形式等方面对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现代转化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力图从一个侧面说明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与现代化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华侨华人规模较大地移居越南。越南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华侨华人政策,并逐渐细化,使对华侨华人的管理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越南封建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受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人社团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内容。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澳大利亚华人社团随历史变迁至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与主流社会中起着日超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澳大利亚华人社团的历史演变,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作用与特点作一系统考察,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盛传不衰。通过对这种情况的研究,可以了解到:(1)清水祖师信仰与安溪华侨开始出国同时向海外传播;(2)清水祖师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有凝聚作用;(3)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范围已经越出了福建省籍界限,在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目前继续在海外传播清水祖师信仰具有如下现代价值:(1)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2)促进华侨华人融合于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8.
泰国的华人社会主要以“五缘”作为群体连系的基础,长期建立起互补互助的共利结构,由于时代的演变与教育因素,泰国新生代华人有逐渐泰化的趋势。在泰国广大乡村聚集的华人,主要是靠宗教信仰活动来强化其对原乡文化的认同感情。由此可见宗教有助于华人社会的薪火相传,重新整合华人社会的财力、人力与物力,在共同的神圣使命下,展现出集体的理想实践。在泰国的华人宗教团体热衷于华文教育的推动,可以减缓华人泰化的速度,有助于华人与泰人之间更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进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华人社会主要以“五缘”作为群体连系的基础,长期建立起互补互助的共利结构,由于时代的演变与教育因素,泰国新生代华人有逐渐泰化的趋势。在泰国广大乡村聚集的华人,主要是靠宗教信仰活动来强化其对原乡文化的认同感情。由此可见宗教有助于华人社会的薪火相传,重新整合华人社会的财力、人力与物力,在共同的神圣使命下,展现出集体的理想实践。在泰国的华人宗教团体热衷于华文教育的推动,可以减缓华人泰化的速度,有助于华人与泰人之间更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