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册,关于《质量守恒定理》这一节,我按书本48页上要求,做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结果发现,在封闭条件下用0.24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为0.35克,与教科书上写的“用0.24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称量为0.40克”的结论不符。  相似文献   

2.
(1)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水不能(或只能少量)进入钟罩;不能用铁丝、镁带代替红磷,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镁带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外,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如下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镁带燃烧实验改进河南平顶山师专(467000)赵元芳乐山师专舒元梯现行初中课本中镁带燃烧的实验,对镁带燃烧时生成的新物质突出不够,学生往往被燃烧时耀眼的强光所迷惑,新生成的氧化镁体积小、分散、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故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册,关于《质量守恒定理》这一节,我按书本4 8页上要求,做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结果发现,在封闭条件下用0 2 4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为0 35克,与教科书上写的“用0 2 4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称量为0 4 0克”的结论不符。1 对镁带燃烧实验的探究通过讨论后认为:有可能由于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氧化镁。虽然做实验前用砂皮把氧化膜擦去,有可能没有把氧化膜除尽。这样做演示实验时,由于氧化膜不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实验结果偏低。于是我就用从化学试剂商店新买的镁带…  相似文献   

5.
一、放热1.凡是可燃物(如硫、磷、木炭、铝箔、细铁丝、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均有放热现象.2.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也会放热.如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等溶于水时均放出大量的热.二、发光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2.镁带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均发出耀眼的白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发出耀眼的白光).三、火焰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要求识记燃烧现象的物质有木炭、硫、磷、镁带、细铁丝、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8种,记住这些物质的燃烧现象,关键是要抓住规律、进行对比记忆。 一、记忆内容及顺序 第一点:发出火焰或光的颜色和强弱; 第二点:放出热量(物质燃烧都放热); 第三点:生成物的特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及化学特性)。 按以上顺序记忆,条理清晰,便于比较和牢记。 二、火焰或光的颜色和强弱的记忆 燃烧时发出火焰的物质有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它们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恰好都是蓝色,只是深浅、明暗不同。 在空气中燃烧:…  相似文献   

7.
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产物是什么?山东省莒南一中(276600)张守发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生成什么物质呢?中学课本上的回答是生成氧化镁和碳,但实验证明,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除生成氧化镁和碳外,还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实验过程:装置如图:A和B均为底部...  相似文献   

8.
刘明 《中学理科》2003,(2):13-18,93
3.对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现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两组概念不要混淆,如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变化;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是现象;生成的氧化镁是产物;镁能在空气中燃烧是性质;镁可做照明弹是用途。  相似文献   

9.
镁条在CO2中燃烧实验是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它不仅说明了镁能跟某些氧化物起反应,同时还说明了镁燃烧时不能用CO2灭火的原因。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22面所述做实验,实验不容易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镁条的表面附着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镁条与CO2反应。如果实验中改用除去氧化物薄膜的镁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速率又太快,要用比较长的镁条才能使实验成功。我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克服了以上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放置在空气中的镁带,会逐渐失去金属光泽并形成黑色表层。随着放置时间越长,其表层黑色越深。这黑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查阅了一些化学教材和参考书,它们都没有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因为镁及其常见化合物[如MeO、Mg(OH)_2、MgCl_2、MgS、Mg_3N_2、……]中没有一种物质是黑色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的三册化学教材都提到“镁在空气里燃烧”方面的知识。教材所讲述的内容是逐步深入的,因此教学要求应有所不同。镁在空气里燃烧的反应相当复杂,主要生成物是氧化镁和氮化镁。学生比较熟悉镁跟氧气的反应,实际上镁跟氮气的反应也很激烈。我们用瓷坩埚盛适量镁粉,用小块薄石棉板盖住坩埚,用针在石棉板中央穿一小孔。灼烧坩埚,当达到反应温度时,有耀眼的强光发出。由于镁在有限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很少。反应结束,镁基本上已转变成氮化镁。在反应中如有少量碳存在,更有利于氮化镁生成。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各年级的程度提出符合实  相似文献   

12.
1 解释化学变化的现象 例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铜绿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铜绿的质量减少。试解释之。 解析: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大教育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本人通过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总结出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状态,实施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启发学生善于观察,从而开发智力   良好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又依赖于智力正常,即智力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并能正确感知事物,教学中为培养正常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要求学生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感知化学实验中出现的发光、发热、燃烧、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直观现象。比如在做“化学变化的现象”分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镁带的颜色,密封不严的镁带表面已氧化,学生看到的镁带是灰色的。很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将镁带用砂纸打磨一个再观察,学生观察到的镁带是银白色的。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学生:镁带本来就是银白色的,只是因为表层被氧化生成了其它物质,所以是灰色,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该弄清它的真实面目。接着让同学们将擦过的镁带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到发出耀眼的强光,发热无特殊气味,有白色固体物质产生。通过这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性材料,为今后的记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火焰呈明亮的蓝色,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白色物质.5.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做镁在 CO_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发现,使用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有不足之处:很难观察到生成的黑色固体。原因是 CO_2只有一集气瓶,随着镁带的燃烧,空气中的O_2不断进入集气瓶中,虽然镁带在燃烧,但它是与空气中的 O_2发生反应,导致镁带与 CO_2反应的时间短,生成的碳较少,且易被 O_2氧化,不容易观察到黑色固体的存在。本人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在集气瓶中加入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98年第8期刊登了“奇妙的燃烧”现象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文.笔者认真阅读后,很受启发,同时,认为其中个别实验值得商榷.笔者按照文中设计的“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实验,重复做了几次,均未看到文中提到的镁在氮气中燃烧的现象.笔者在《中学化学实验大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见到“氮气跟镁的反应,”原理:镁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到足以使氮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氮原子即可与镁原子结合.操作步骤:1.取10cm左右长度的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物夹在坩埚钳上.2.在酒精灯上…  相似文献   

17.
以实证方式探究了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的组成,介绍了三种使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较多黄色氮化镁固体的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并对Na、Mg、Al、Fe、Cu等金属单质燃烧时在能否成烟问题上现象迥异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陈烨  张守法 《化学教学》2002,(2):10-10,28
镁能在氨气中剧烈燃烧 ,本文将对该反应作些实验性的探讨。1 实验装置2 操作步骤及现象解释用小刀在橡胶塞上切一深口 ,并把一弯成“几”字形的光亮的镁条插入深口中。用橡胶管连接A、B两瓶 ,打开止水夹C。在A、B两瓶中充满氨气 (B瓶瓶塞上的另一根长玻璃管和大气连通 ) ,将插在橡胶塞上的镁条点燃并迅速插入A瓶中 ,塞紧瓶塞 ,发现镁条能继续燃烧 ,瓶内充满棕色烟。火焰熄灭后 ,关闭止水夹C ,取下A瓶瓶塞 (保持瓶口朝下 ) ,发现有橙色和黄色残渣落于塞上。迅速取下残渣 ,再赶紧将橡胶塞塞紧A瓶 (尽量防止空气混入 )。将D处橡胶…  相似文献   

19.
吴歧廷  孙令珂 《中学理科》2007,(1):14-16,91-92
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某些开放体系(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了、煤燃烧后质量减少了等)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表面看来质量并不守恒,其实这正是由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结果,我们只有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才能对上述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使用非常普遍,除了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外,还必须注意下列基本要求:a.目的明确。对每个演示实验,教师要明确其目的,这样才能在演示时抓住演示的要点,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例如,初中化学绪言中镁带燃烧的实验,是为了说明镁带燃烧后变成了一种新的物质,从而得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故演示时引导学生观察燃烧前的镁带和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十分重要的。而有个别教师,把镁带燃烧的实验仅仅看成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故对镁带和氧化镁的观察缺乏应有的指导,这样学生对"化学变化"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