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金山 《西藏科技》2014,(12):48-4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及管理经验。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近3年来5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及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未出现明显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1例患者术中出现明显的高血压,给予舒芬太尼15ug,静推,酚妥拉明5mg,静推,硝普钠4ug/kg*min泵入后恢复正常。5例患者术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麻醉方法、用药的选择及术前准备术中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童钟杭 《科技通报》1998,14(2):124-127
对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Pheo)不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表现有儿茶酚胺心脏病、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腹肿块、腹痛、膀胱Pheo及Pheo危象.  相似文献   

3.
有的科学家根据睡眠者的脑电图,測出大脑皮层細胞的抑制程度,即入睡的深淺程度,从而把睡眠分成四期。剛剛入睡时是第一期,然后逐渐加深,进入第二、三期,直到第四期,以后又回到第一期。整个夜晚,各期循环重复,作周期性变化。每个完整的周期大約要有90分钟,故一个人睡觉8小时,一般說約有5—6个周期出現。梦是睡眠中一部分脑細胞活动的結果。試驗表明,只有在睡得最不熟的第一期才可能作梦。在睡眠者的脑电图具有第一期待征时将他叫醒,54次中有46次他觉得是把梦打断了。而在別的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睡觉,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如一个人每天睡眠时间是7小时,那么一周花在睡觉上的时间就是49小时,一个月就是210小时,一年下来累积是2555小时,假设一个人活到90岁,那么他的一生中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就长达229950小时。花这么长的时间用在睡觉上,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有 1 /3时间是在睡梦中度过的。一生到底需要多少时间睡眠 ,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据报导拿破仑每天睡 3~ 4小时 ,托尔斯泰和爱迪生每天睡 5~ 6小时 ,而爱因斯坦每天睡 9个小时仍不够 ,他从来不放过午饭后打个盹的机会。约翰·肯尼迪也一样 ,他常说 ,他的许多成就得益于午睡。通常 ,睡觉少的人精力更充沛 ,这些人智力发展系数一般比较高。人的睡眠时间的习惯也不一样 ,许多政治家都善于夜间工作、白天睡觉。斯大林就习惯夜间工作 ,他的战友们也因此而养成了夜间工作的习惯。叶利钦当总统期间也是这样 ,他常常把亲信们从梦中叫醒 ,…  相似文献   

6.
正流言:据说著名画家达·芬奇不需要整晚睡觉,只需每隔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他一天只睡2小时左右,余下大把的时间用于创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真相: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达·芬奇睡眠法"就是达·芬奇提出来的。达·芬奇本人是否按照此方法睡眠也无从考证。所谓"达·芬奇睡眠法"也被称为多相睡眠或多阶段睡眠,意思是把完整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7.
马上去做     
正在职场,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我:每当给员工布置任务时,他们都会满口答应,但鲜有人马上去执行,总要等到快到期限时,他们才会去完成。有一次,我要一个数据,本是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情,但几天后我去问交办人,他说他马上问,几分钟后数据来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为何要拖三四天?这大概就是拖延症。拖延症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工作或者任务拖到最后一刻,将自己置身绝境,退无可退时才去完成。有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患有拖延症的人,大都是不自信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睡眠这件"小事儿",耗去了我们的小半生(我们人生的1/3都在睡觉)。睡眠在动物中也很常见,蝙蝠把一天内的20个小时都用来睡觉,而马似乎采用了所谓的"达芬奇睡眠法",一天内打几个盹就够了,加起来才3个小时。有些鸟类和水生哺乳动物的睡眠方式更加奇特,左右脑轮流睡觉,可以一边睡觉,一边飞翔或游弋。甚至连爬行动物、鱼类、果蝇和线虫也有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的安静的休息阶段。睡眠是如此多姿多态,那么对于睡眠,科学界是否存在一个唯一的、通用的终极定义和  相似文献   

9.
问:每当晚上熬夜时,到了一定的时间,眼皮总不自觉的打架。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呢?假如永远都不睡觉会怎样?答:睡眠是人天生具有的,而且随年龄增长而递减:新生儿一天要睡20个小时,4岁儿童一天平均睡12小时,10岁儿童一天平均睡10小时,大多数成人每天晚上要睡7~9个小时,而老年人一天  相似文献   

10.
谈判     
流沙 《知识窗》2010,(10):27-27
为了约见一位投资商,她从美国纽约乘航班赶赴新加坡,她花在路上的时间是十几个小时,而约定的见面时间只有15分钟。投资商只有清晨有空,约谈安排在早餐时间。他来了,一个中年男人,目不斜视地坐在新加坡万豪酒店的西餐桌旁,端着咖啡杯,咖啡的幽香溢漫开来。  相似文献   

11.
迈克森是一名商人,从小就喜欢阅读,无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会抽时间看书。就连晚上睡觉前,他都要读上半个小时,然后才能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12.
朋友在广州开了一家餐厅,热心的请几位朋友用餐.大家都忙,约的是午餐时间,但都来得晚.中午休息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我们从一点才开始吃饭.  相似文献   

13.
深夜,伸手不见五指,万籁俱寂。 房间里,也是一片黑暗,没有一丁点声音,静得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突然,一个男人,从床上爬了起来。黑暗中,他跌跌撞撞,在床头柜上四处摸索。半晌,他手上多了一只画笔,又低下身子,从柜子边上拿出一张画板,开始在上面涂涂抹抹。他双眼空洞无神,面无表情,迷茫浑浊,快速地作画。半个小时左右,他放下画板,转身上床,继续睡觉。  相似文献   

14.
清风 《科学生活》2014,(10):62-65
《科学生活》:患者家属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大发作的癫痫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马上送医院,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家观察? 刘医生:很多家属会问我说:“刘医生,我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把他送急诊?他一个月发病3次,我两个月都看6次急诊了。是不是他一发作就要送急诊,这个我实在吃不消了。”我曾经在门诊也回答过很多患者的家属类似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是需要拨打120送急诊室。首次大发作要送急诊;接下来的发作只要是不超过5分钟,就是当患者倒下去开始抽搐,你就看时间计时,超过5分钟没有停下来,就要赶快打120,不要再犹豫了。如果是5分钟之内已经停下来的,就不需要送急诊,让患者好好休息,说明他这次发作已经过掉了。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08,(11):67-67
树懒很懒惰研究人员发现。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实际上,野生树懒每天只睡10个小时。之所以会有“树懒很懒惰”的说法。是那些人工养殖的树懒造成的——由于不需要费心思寻找食物。人工养殖树懒一天有16个小时以上都在睡觉。  相似文献   

16.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闻海虎教授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对被誉为国内"超导先锋",站在超导研究前沿的他来说,再合适不过。"只有站在峰顶,登高望远,方能心胸宽广。只有远大的理想,从大局考虑,放开眼界,向远处、大处看,才能不被眼前荣誉和利益左右。"  相似文献   

17.
落地时间     
淡然 《知识窗》2014,(17):55-55
有一个以善于攀爬树而闻名的男子让人爬高树去砍树枝。攀登者到最高处时,他一言不发;而等到攀登者下到屋檐那么高时,他才开始说:"要小心,别失足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我们职教学生的现状是:知识基础薄弱,理论学习能力较低;饱受挫折和失败,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学生之间差异明显,学习困难程度相差悬殊。因而课堂上我们看见学生睡觉的有,说话的有,打架的有,真正听老师授课的学生少之又少,而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经常感觉教育的无力,产生了厌教的情绪,教育缺乏了激情。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的人体极限
  人类最多可以多长时间不睡觉呢?
  答案是264个小时,相当于连续十一天不阖眼。这一纪录是由一名叫做兰迪·加德纳的中学生于1965年创下的,在创造纪录的最后几个小时,兰迪其实已经基本进入了意识模糊状态,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刺激都没有反应了。  相似文献   

20.
做人要自信     
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就是自信。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采取行动——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自信能够给人力量。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不好。小学时连毕业证书都没拿到。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