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金色感言     
《今日科苑》2011,(18):28
龚荣仙人生格言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即是心灵环保。作者简历龚荣仙,女,汉族,北京人。1943年1月出生,1961至1966年间在北京大学学习并顺利毕业,1961年至今在外文出版社担任职业翻译。  相似文献   

2.
胡译心 《百科知识》2021,(33):69-71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储备力量,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气氛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青少年的人品、道德等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裕,青少年面对的诱惑与挑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也容易受到误导而走入歧途.中国人对于家教、家风的重视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足以体现从古至今我国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以此为背景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的同时,也能够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沈建华 《今日科苑》2007,(18):16-17
"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现代文明的奠基石,是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基。但随着高校扩招,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屡屡发生。本文就大学生就业不诚信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2,(22):10-12
农业乃国之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向土地要效益、科技兴农已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于水生  陈金  李新明 《科技风》2023,(14):19-21
“三全育人”的核心是为国育新人、培良才,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三全育人”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采用加强实践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加入科研团队等举措,加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情报战法     
情报强,则国强,国强则业强、事强、人强。反之亦然。故情报则盛、情报则兴、情报则富。情报,无往而不用,无用而不活,无活而不强。 国之安全,不只在兵,强科技、优经济、荣市场,亦国安之根。机制理司,国安之本。兵战防、科战防、经战防、贸战防、人战防,皆国防之魂,亦安全之基。凡此,或优或劣,无一不受情  相似文献   

7.
《科教文汇》2012,(13):I0003-I0006
林之本简介 林之本,1943年6月出生,福建省建瓯市人。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海峡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政协画院画师、绿榕画院院长等。  相似文献   

8.
<正>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与国家和行业命运绑定在一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教无类”“传道受业解惑”等理念均在民众脑海中沉淀下一个印象,即教师如同“燃灯者”——三尺讲台育桃李,粉笔无言写春秋,在“燃烧”自己的过程中成就他人,同时也升华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对此,2022年刚刚升任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的朱晗心有戚戚。虽然年纪尚轻,  相似文献   

9.
朱洪洋 《学会》2008,(8):50-52
<正>近几年来,南通市土木建筑学会领导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深刻认识到:学术建设是学会的生存之本。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0.
李会岩 《学会》2011,(4):53-55
学术建设是科协和学会的生存之本,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立会之本、活力之源。科协要积极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1.
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在科研管理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坚持一国之本的同时应善用两制之利,在党中央进行“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借鉴并融合适用香港科研管理制度,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以科研管理制度的协同创新促进大湾区的融合发展。香港科研管理制度灵活而不失严格,助力香港众多知名高校取得了世界闻名的科研成就。基于香港科研管理制度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央“放管服”改革精神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应推动科研管理制度协同创新,改革创新科研管理办法,先行先试,更好地发挥科研资助的价值、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4)
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凸显,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被列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本文从自动化专业的角度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培养目标的确立、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及其支撑体系进行了探讨。本科教育应该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教育独大的地位,建立专业之本、能力之本、素质之本协调与融合的教育理念,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优良的师德师风有利于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作了分析。作为一种精神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4.
董玲 《科教文汇》2009,(18):12-12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优良的师德师风有利于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作了分析。作为一种精神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5.
县级电视台作为县一级党委的喉舌,担负着重要任务,但同时由于卫视频道的日渐增多,面临残酷的竞争和强烈的冲击。只有将县级电视与本地现状相结合,突出本地特色,才会有立足之本,生存之本。  相似文献   

16.
于学术.他以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为从教之道:于事业.他以统筹兼顾、认真负责为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治国之本,情境是教育之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诚信是会计行业生命之本,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陈媛 《科教文汇》2011,(26):18-18,42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在当今信息时代,认真分析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本质要求,深入研究教师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方向,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验管理思路、做法与体会:服务是管理之本;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有力保障;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源于高度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