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两兄弟特爱吹牛。一次哥哥说他吃的馒头最大,弟弟就说他吃的包子最大。怎么个大法?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吃到馅儿,就在他们挖着吃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离馅儿还有30里。当然这是笑话,但我想问问语老师,如果真有这样的包子,你吃不?我想不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出示例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相似文献   

3.
林玲 《湖南教育》2003,(1):52-52
师:大家看,树上有两只啄木鸟(电脑显示),它们一边吃着虫子,一边还说着话呢。 小啄木鸟:妈妈,我今天吃了22条虫子。 啄木鸟妈妈:真的呀,你进步真快! 小啄木鸟:妈妈,你今天吃了多少条虫子呀? 啄木鸟妈妈:孩子,我今天吃的虫子比你多得多呢,你猜猜看,妈妈吃了多少条虫子?  相似文献   

4.
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列问题摘自某优秀教案中<祝福>一课的教学设计: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相似文献   

5.
任洪老师执教的《一天的食物》一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是想办法让学生乐于做“记录活动”。如:“今天的早餐大家吃得很丰富……你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怎么交流呢?”“对于记录.老师有几点要求。第,要求真实,科学家最讲究实事求足,我们不是比谁吃得多,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光荣。第二,不要漏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相似文献   

6.
李宏 《湖南教育》2005,(10):38-3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淘气的小客人,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大家猜猜看。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师:到底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好吗?(出示三只形态各异的小猴吃桃的图片,小朋友们看着图片开心地笑了)师:大家为什么都开心地笑了呢?我想知道,能告诉我吗?(学生说出笑的原因)二、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笑的原因都有道理。有些小朋友猜测小猴是因为吃桃子的个数不一样而出现形态各异让人发笑的表情,还真让你们猜中了。但它们分别吃了几个呢?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情呢?你们猜猜看。学生猜…  相似文献   

7.
我这个人,自己想想,也有趣,吃了三十几年的教师饭,越吃越往下,先是教高中,五年,后来改教初中,六年,现在是教小学了,哈!用我们沙地里的话说,叫“小鸡拉屎——倒退”。看来,小学这碗饭,要吃到退休了。不是我没水平,不是我没能力,也不是我吊儿郎当,怎么说呢?阴差阳错吧,这么一错再错。不是吹牛,凭我  相似文献   

8.
“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新教材将“少益耆食”注作:“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少,稍微。益,渐渐……”“稍微渐渐”连用,来修饰“喜欢吃东西”,显然诘屈聱牙,语意不畅。原因何在呢?原来就在于将“少益”之“少”理解错了。  相似文献   

9.
(一)当读到中第二段:“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时,有学生提问:“屠夫为什么不一次投两块骨头呢?这样,两只狼各吃各的,就不会追赶屠夫了。”我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屠夫还可以一次性地把骨头都投到地上,乘狼大嚼骨头时,溜之大吉,那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同学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0.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女儿放晚学回家后,匆匆拿了半包饼干就和小伙伴们跳皮筋去了。吃晚饭时,我发现她依然挺能吃,心里纳闷,她平常不是这样子的。我问她:“你刚才不是吃了饼干吗?怎么还吃这么多?”她说:“爸爸,那些饼干我只吃了两块。”“哦,那半包饼干都哪儿去了?”她说:“我刚吃了两块,就轮到我跳皮筋了。我把饼干放在一块干净的石头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如在初中讲“圈地运动”时,我先写出“羊吃人”三字,学生的注意力顿时集中起来,并处于空前活跃的思维状态:羊能吃人吗?羊是怎样吃人的呢?从而使学生不得不探究下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关注每节历史课中,哪些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个性品质,哪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哪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指给学生一条觅“食”的途径让他们自己去找食“吃”,还是让学生张开口由教师喂着吃。这是新旧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观念所产生的不同教法。新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旧观念视学生为接收器。由于观念不同,引导出的教法也就不同,从而产生的效果各异。巴班斯基说:“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改的发展趋势,明显地显示出前者必然取代后者。  相似文献   

14.
教师有无学问,似乎不是个问题,哪有教师没学问的,没学问的也能吃教师饭?若这样考虑,本文就没啥可说的了一本文标题并未论及现在的数学教师们有无学问.这类能惹人上火的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合刊中《这不是“反问”句》一文,龚重雅、龚慧琴老师指出“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一句不是反问句。首先,两位老师认为,武松的这句“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是“有疑而问”,是“出于对店家自夸酒好的怀疑,武松很自然地要问问店家:‘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这样理解这句话是不是曲解了它在原文中的意思呢?联系后文:“武松从身边拿出一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可以看出,对于武松来说,他当时坚决认为店家“三碗不过冈”之说是一派胡言,于是,用“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一句来…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的教学步骤无外乎是分析、整理、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专题训练,甚至于“炒冷饭”“吃夹生饭”。这种大容量的灌输,对学生来说,味同嚼蜡。他们不仅不能及时消化,反而因噎废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换种方法,让复习课也“使学生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呢?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说话写话中要求:你知道天有哪些水果?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先说说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再写几句话。训练时,我采用了多种感观参与分步训练的方法。课前布置每人带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师:谁知道夏天有哪些水果?生:香蕉,菠萝。生:桃子、杏。……师:请大家把你喜欢的水果拿出来,观察一下,它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生:我最喜欢香蕉,它弯弯的像小船,是黄色的。师:你说得非常好,说香蕉形状时,还打了比方,其同学都要向他学习,还可摸一摸水果的表面,有什么觉?生:我用手一摸,(苹果)凉丝丝的,挺滑溜的。生:我用…  相似文献   

18.
咨询台     
《山东教育》2005,(18):53-53
孩子的血管瘤应在何时治疗?孩子的父亲有酒渣鼻,会遗传给孩子吗?吃玉米胚芽油应该注意什么?孩子感冒吃了感冒通后为什么会出现黄红色的尿?单纯性脊椎裂应该怎么治?复方甘草口服液与复方甘草合剂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9.
童言趣语     
这天,幼儿园为每个过生日的幼儿庆贺生日,老师正切着生日蛋糕,平仲问:“今天又吃生日蛋糕,是不是我又长大了一岁呢?前几天我才在家吃了,是不是我天天都大一岁呀?”  相似文献   

20.
美与距离     
真稀奇!水果,谁不会吃?只要洗干净就行,还有什么讲究呢?其实,吃水果是有很多讲究的,懂吃水果的学问,不仅能使你吃得更有滋味,而且还能治病。下面就给你介绍几种水果的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