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坪 《新闻实践》2008,(5):51-51
近日,浏览了我省多家县级新闻网站,看到一些有创意的报道。义乌新闻网的"我为创业创新献一计",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专题报道运用网络媒体互动的优势,以"创业创新"为主题,以"献一计"为内容,发动网民参与。目前,网上可以看到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与意见,诸如:"网友‘陈强’:作为一名外来员工,提一点自己的看法:1、解决义乌城市的定位问题,把义乌建成商务旅游城市。义乌市场有商品近20万种,新定位应克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张扎根于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地方主流媒体,如何让商报的"商"字特色更加明显,如何让经济新闻更受喜爱,一直以来都是《义乌商报》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 《义乌商报》上的"义乌指数"专版丰富多彩,但由于多数运用了图表的形式,看上去也比较枯燥、难懂.为了让读者对"义乌指数"更感兴趣,记者们花了很多的心思,编辑们动了很多的脑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义乌的秘密     
1986年10月28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民日报》第一次以显眼的头版,对发生在义乌的市场经验进行了报道。同时,配发了一篇比新闻本身篇幅更长的评论员文章,其标题就是对义乌结论式的高度肯定——《大兴民间商业》。  相似文献   

4.
由义乌市委外宣办(义乌市政府新闻办)、义乌商报社、香港《文汇报》联手打造的"义乌商报香港文汇版"于2007年11月13日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5.
义乌道惰     
义乌道情,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它以义乌为中心,辐射金华、东阳、永康、浦江、兰溪等周边市、县(市)及丽水、衢州、杭州等地区的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6.
《义乌商报》是一张县市区域报,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报纸只有扎根基层,贴近地方,反映当地群众的身边事,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同时,义乌是一座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商报》也以商为名,只有牢牢抓住经贸报道尤其是市场报道这个重点,才能真正做出义乌特色。市场报道成为要闻版的主角在做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常  相似文献   

7.
提起义乌,大家都会说“小商品市场”,会说“义商赚钱很厉害”。作为义乌当地的媒体人,我们也常常在思索:义乌的活力从哪里来?2012年是义乌市场建设30周年,报纸有了一个很好地梳理、报道义乌发展之路的契机。于是,义乌商报编委会进行了精心策划,推出了上百篇颇有分量的报道,被称作是一次对“义商精神”的成功梳理与宣扬传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义乌市委党校深入研究本地化特色课程体系和现场教学方式,最大化地利用"义乌现象"这一教学资源,承接异地领导干部到义乌培训考察.  相似文献   

9.
何百林 《中国记者》2016,(12):30-31
地市报如何才能获得中国新闻奖,尤其是一等奖这样的大奖?什么样的报道才能打动评委?《金华日报》的连续报道"义乌最美民工"落笔在人性的真善美,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0.
金烨 《中国记者》2015,(3):116-117
《义乌商报》借助区域发展优势和特色,积极推进对外传播,先后开辟"英语版""香港文汇版"及七个"海外专版",不仅是义乌外宣工作的全面创新,也成为向海外打造"城市名片",促进经贸合作,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义乌商报的前身义乌报创刊于1956年5月,1960年9月停刊,1991年7月复刊,1996年6月更名为义乌日报,2000年7月小商品世界报划归义乌日报社主管主办,2004年1月1日,根据中央报刊整治工作要求,义乌日报与小商品世界报合并为小商品世界报,2005年11月28日小商品世界报更名为义乌商报,主管主办单位由原义乌日报社变更为中共义乌市委.  相似文献   

12.
办好报纸副刊的意义,已有专家完整而细致地阐述.副刊由于可读性、知识性、贴近性、文艺性较强,成为报纸"留客"的一大招数.义乌商报多年的实践.其中突出的特色就是,把地方文化资源当作"富矿",充分挖掘,特色经营,将专副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品位.  相似文献   

13.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档案局(馆)正式启动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把义乌最地道的"土话"以文本、音频、视频形式全面、立体地记录下来,让义乌方言语音资料真实、完整地进馆入库。一是分析现状,摸清"家底"。"义乌十八腔,隔溪不相同。"随着普通话逐步推广、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义乌方言正成为逐渐消逝的乡音。但它就是一座宝藏,需要通过实施"记忆工程",进  相似文献   

14.
俞平 《新闻实践》2013,(8):29-31
每年吸引着20多万名国外客商,常驻境外客商达1.2万余名;为全球供应近200万种小商品;即便每个商铺停留3分钟,走完所有商铺也需要一年半时间。这就是义乌。商品经济发达,义乌城里各种肤色的人们无不在为买卖忙碌着。在商言商,作为立足义乌的浙中新报的每期报纸,也无不浸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义乌是一个新闻的"富矿",许多经济和市场领域的"率先之举"令全国乃至全球关注。多年来,融入义乌、宣传商城一直  相似文献   

15.
陈月梅 《浙江档案》2007,(10):48-49
2006年5月,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7月,"义乌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开,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各地来义乌考察、调查研究的人数剧增,各地报刊相继发表了许多有关的报导和研究评论性文章。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并将它归档保存好,是当前档案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收集"义乌发展经验"档案为例,对建立地方专题档案,拓展档案特色服务创新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2月20日,一个义乌普通市民在百度贴吧上,以诗歌形式对外来建设者喊出了“义乌欢迎你”的口号。网友读后,纷纷留言。2月22日,《浙中新报》率先发出这一消息,随后,《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众多媒体予以重点报道。一时间,“义乌欢迎你”迅速成为网络上一个热门话题,并衍生了上万个有关转载及词条。  相似文献   

17.
义乌,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2011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交出了全年515.12亿元的贸易成绩单,使其连续21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经济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能以义乌看全国、全球市场的地位,而这里的报  相似文献   

18.
义乌商报今年推出“摇响拨浪鼓·同圆中国梦”专栏,充分挖掘“义乌元素”,借义乌小商品圆“中国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借助地方特色活动做好主题报道,使“中国梦”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9.
当传统的赊销买卖遭遇现代商业的信任危机,贸易两端的中外生意人都受到了挑战"我只想拿回自己的血汗钱。现在法院是判他们两个人输,我却没拿到钱"。拿到判决书,义乌水钻(将人造水晶玻璃切割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义乌,在"路线教育"中重温"老乡镇"精神,以实绩取信于民,以实绩论英雄,让"狮子型"能干事的干部有地位,破难攻坚走前列。《义乌商报》紧紧抓住"路线教育"中的特色做法加以聚焦宣传,有力地助推了"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