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2.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3.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因此,采用“美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即是伴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的意境,要舒缓、轻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加上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从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写景散文、抒情散文等。比如,巴金的《繁星》、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  相似文献   

4.
【《少年王冕》教学片段】 师:你能读读描写美景的片段吗? (生朗读一遍课文后,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自己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目前,朗读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怎样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呢?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中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评价,是一种易行、实用、有效的方法。【教例】朗读内容:《火烧云》第二自然段。(文略)师:刚才同学们读第一段时,读得很投入。不少同学笑眯眯的,似乎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好,我们就像刚才那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读得真不错!“一直”的读音稍微地拖长,并能适当地突出“烧到”一词,让人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云像火一样燃烧着、蔓延着。不过就是描写火烧云色彩很多、很美的词语读得不够味。大…  相似文献   

6.
朱华贤 《天津教育》2006,(10):55-5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教师问学生:“周总理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7.
一、审美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美文。(投影《湖心亭看雪》原文)因为是文言文,请大家先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生跟老师朗读)师:下面我读两遍翻译,你们读两遍原文。师:整体有什么感觉?(众生沉默)师:直接感受,说得不准确也不要紧的。生1:画面很美。师:给你感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好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晚唐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 (板书:《阿房宫赋》杜牧 )上一节课,吴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扫除了文字障碍,疏通了文意,并复习了有关“赋”的知识,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在同学们已经读懂这篇“赋”的基础上,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去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语言之美。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今之人对它的评价。   〔投影〕   (元朝 )祝尧曰:“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 (《古赋辨体》 )   (清朝 )金圣叹曰:“穷其极丽,至矣尽矣 …  相似文献   

9.
师:鲁迅的杂文具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幽默和冷峻。下面请同学把课文《拿来主义》通读一遍,大家仔细听,看能不能感觉到这一点。(一生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唐汇清 《湖南教育》2002,(21):45-45
一、制作与之相关的网页,激发兴趣,明确主题。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才会主动观察、调查和探索,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兴趣弦,让其在积极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制作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网页”。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夏天也是好天气》和《秋魂》。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训练重点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课文中有些描绘一幅幅流动变化的画面、景物…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请大家看录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我”在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了什么?什么事使“我”惊异?(出示CAI课件,课件内容为第一段课文配音朗读,呈现鲁迅先生追悼会的画面)(学生看录像后,回答问题)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流程】一、资料交流,初识人物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伯牙鼓琴》,欣赏了高山流水。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艺术,做知音”,共同走进另一个动人传说。齐读课题。(生齐读)师:在“多篇联读,自主探究”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回顾一下?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师:言简意赅,值得表扬。贝多芬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4.
一 “景”与“言”——美感的联通 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人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篇新课文——《大铁椎传》。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自己课前朗读一遍。不知大家是否都做到了?(学生纷纷点头。)师:那我想请五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试一试?其他同学请注意他们有没有读音和停顿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俊海 《考试周刊》2011,(49):54-55
一读:悲凉 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尤其在七律方面,他的贡献最大,有"七律圣手"之美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最负盛名的七律——《登高》。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集体朗读一遍。  相似文献   

17.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思路综述】本设计意在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通过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授课思路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教学简说】一、导入(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  相似文献   

19.
罗红斌 《福建教育》2005,(10A):32-33
一、巧用“一”字 整体感知 师:上午同学们和老师学习了《月亮湾》,这十个村子给大家的印象是(美丽),请大家美美地叫它“月亮湾”。(学生美读课题两遍。)  相似文献   

20.
师:通过多遍的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大致的了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