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之衡是近世广东中后期词坛上的名家,其词学活动主要包括创作《守白词》、与当世词坛名家的词学交游以及编著词学启蒙专书《词选及作法》。考察许之衡的词学活动,可从侧面体认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全椒词人金兆燕是清代乾隆词坛的名家,他多次参加扬州词坛的词学唱和活动,与寓居扬州的皖籍词人交往密切。金兆燕的词转益多师、内容丰富,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他的词词艺精湛,手法多样,善于在词体形式上进行拓新,推动了清代中期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骏生是嘉道之际词风转变时期的词人,金陵词坛名家,然学界对其研究甚少。他的词既突出了浙派的清幽雅丽,又能够直抒其性灵,并兼有常派的比兴寄托。通过对其词学活动的研究,探讨了他的词学主张与创作。  相似文献   

4.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名家,他的词自南宋起就备受关注。通过阅读清代词论家对吴文英词的品评鉴赏,发现对吴文英词在清代的评价经历了三个时期:从清初的显现词坛、清中后期被词论家重新认识,而确立其宋四家之一的地位,直至清晚期跃至词坛顶峰。分析这三个时期的批评轨迹及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有清一代的词坛面貌,对梦窗词也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龙榆生是现代词学大家,他在词学研究上的成绩与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就选词批评而言,也颇具开拓意义.他曾撰有<选词标准论>,对选词批评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编选了<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深受读者的喜爱.<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编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无论编纂体例,还是编选思路,与以往清词选本均有不同,既有学植深厚的传统词学之功底,又具现代学术之眼光,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与创新意识,体现了新颖的选词学观念.因此,对<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民国时期的清代词学研究以及民国词学思想、选词观念的嬗变.另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通过对三百年词坛创作的遴选,名家名篇的选择,从而有助于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再加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在传播与影响上的强势,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读者对于清词的接受,从而具有较强的文学经典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国时期的唐宋词选本中,“名家词选”的编纂体例较为盛行,选者各矜手眼,注重于凸显各自不同的词学主张和观念,故而名家词地位的高下成为选者甚至词坛风尚的反映。经过历代词选的遴选和积淀,在晚清民国时期,唐宋词逐步完成了接受史意义上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代词坛上的一位名家,他的文学主张和词作的艺术感染力曾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尽管他对清代词坛的振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却很少被后人所留意。对纳词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纳词的重视,以便重塑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邹祗谟是清初著名文士,工于填词。他的词学活动主要是与毗陵、广陵一带的词人交游酬唱.这对他本人的词风和清初的词坛都有很大影响。他编选的《倚声初集》,为清代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缠绵清绝的《秋梦庵词钞》成为独秀一时的词坛“春兰”、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与浙西词派的审美观念融合为自成一格的词学趣尚、以承上启下的词学交游活动推动近世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是构成叶衍兰词学贡献紧密相连的三个方面。有效推动近世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是叶衍兰最主要的词学贡献,也是其词学贡献文化意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是知音解律的词坛名家,调关,律严,字工。《六丑·蔷薇谢后作》是他的代表词作之一,这一词牌更是他所自创,虽然乐谱失传,但从此词的命名来历、音节安排、四声阴阳等方面加以剖析,可以看出其音律之关。  相似文献   

11.
崇雅正、黜俗艳,以“雅正为宗”、“雅正为尚”,这是贯穿整个词史的创作审美理念。而以“雅正”作为词学批评标尺,指点词坛创作风尚,引领词学创作风气,也是一种独领词坛风骚的词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士禛是广陵词坛的总持,有词集《衍波词》、词话《花草蒙拾》、词选《倚声初集》,且支持孙默汇刻了《国朝名家诗馀》,并评点过邹祗谟、董以宁、梁清标等人的词集。当今学界主要从"词论"、"词作"和"词史地位"等三方面对王士禛的词学贡献进行论析,虽时有精辟之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王士禛词学研究尚有拓展余地。  相似文献   

13.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以他抒情感伤为主题的词作而引起后人关注,与之相媲美,其吟咏边塞之词从主题内容到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创作边塞词数量之多可谓超越前人,而其中透露的一代历史兴衰之感更渗透了他客观历史价值及主观生命价值的独特体悟。本文即对他的边塞词从创作内容与内在思想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代中期的词坛领袖,杨慎对词学的思考是比较全面深刻的。他的词学思想在理论批评里有明确表述,在创作实践中也有具体表现。他对文体性质的认识重在其音乐文学属性和长于言情的功能,他的美学追求倾向于清逸之韵和雄慨之风,这些词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也体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关词的理论的批评文字。在《词论》中,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为此,引起过众多的评论,褒贬不一。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我认为,要全面地、公正地对待《词论》,必须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要正确地评价这篇《词论》,首先要实事求是了解它讲了些什么。《词论》的中心论题是“词别是一家”。围绕这一中心论题,李清照大胆地、多方面地批评了词坛上的许多名家,…  相似文献   

16.
彭孙通是清初词坛上一位优秀的词人,被王士旗誉为“近代词人第一”。他的词学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金粟词话》,探究其词学思想。本文首次总结出他在词论上以自然为宗,并举雕琢;兼容并包,不以婉约、豪放争长;积极倡导,纠云间之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是浙西词开派宗主,清代词坛大家。他论词以醇雅为最高标准,醇雅是针对词的语言和风.格而言的。朱彝尊的经师身份、诗文理论,对这种词学观念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力求醇雅,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两宋词坛对东坡词的论评,认为北宋词坛对东坡词非多誉少,南宋词坛对东坡词褒多贬少,延宕到南宋末,则表现为抑扬相共,词论在东坡论中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19.
陈澧以经学闻名,治词乃其余事。在浙西词派没落、常州词派光大的转折时期,陈澧不为浙常二派所笼绊,能大胆摭取二派论词观点,全面观照,审视得失,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其进行批评。他论词既不轻弃,也不盲从,而是汲取精华,融汇新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学观,同时以此药救当时词坛出现的弊象,真能为后来词坛之异军特起者导夫先路,"为近百年词坛张目"。  相似文献   

20.
汪懋麟是广陵词坛的重要词人。对于词体的态度,他表现得非常矛盾,一方面推尊词体,一方面又认为词是“小道”和“小技”。他不仅在词学言论上前后矛盾,而且在填词中也呈现出前后不一的状态。这和当时的时代风云和文风有关,也和个人际遇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