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需要细细品读,往往还需要对文本的空白处给予补充,使文本解读得更加深刻.文本解读补白的策略应依年级段不同而异,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文本解读理论的发展,教材文本解读遭遇到了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即文本解读中"复原说"与"意义创生说"之间张力的矛盾.本文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教材文本的解读应以教材文本为中心,是多元主体视域融合、多元主体对话、多元主体生命意义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是语文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离开了这一步,那些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流程、方法、技巧等等,也就完全成了无源之水. 文本解读有其客观性,但又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文本解读有其确定的一面,但也有其不确定的一面;文本解读需要源于文本、尊重文本、回归文本,但又不能完全就事论事地拘泥于文本,还要有适当的延伸和超越.所以,文本解读要把握好一个"虚"和"实"的尺度,不能绝对"虚无"地去解读,而要更相对"实在"地来研磨,这就是文本解读的"精魂".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堂阅读课的成败.文本解读内涵丰富,方法多样,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解读,其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阅读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教学中的"儿童味"的问题.而如何解读文本来体现"儿童味",又是一个大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即"选择性解读"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补白"是文本解读的一个独特视野,是文本解读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补白"式文本解读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建构学生各自"五彩"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文本解读得越到位,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阅读环境、进行多元解读、关注价值取向,使文本解读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的内核,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群文阅读教学"的"大"与单篇文本解读的"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出"任务驱动,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求同存异,提升群文阅读的思维品质""情境设置,形成群文阅读的读写共融"等策略,使群文阅读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8.
尽管文本解读可以是多元的,但首先要关注的是"信度",因为这是文本解读的一条"底线".一旦缺失了"信度"、超越了"底线",那么,文本解读得越细致、越深入,距离文本的"命意"也就越遥远.  相似文献   

9.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修订后的初中语文教材拓宽了语文教材涉及的领域,内容更加深厚,文本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广泛,适应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解读文本、用好文本,教学如何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佳中介和桥梁,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面对全新的概念,广大教师积极迎接挑战,优化教学方法,探究教学策略,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明显的,表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就是有多种观点的呈现,教学必须以生为本,因此文本解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从"一元"到"多元"是一种进步,如果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多元而忽视主旨的把握,则同样是一种偏离.文章认为应当坚持"一元为魂,多元为形",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文本解读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必须充分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等提供依据.可以说,解读文本是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 一、重视解读文本 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搞清楚"教什么",客观分析学生"已懂"、"能懂"、"不懂"和"暂时不需要懂"的知识内容,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目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教条化 许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建立了一套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乃至取代了文本.读到<我的叔叔于勒>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到<木兰诗>大抵就是"欣赏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这一女英雄形象";读到<变色龙>就要通过赏读其"变"与"不变",感受并批判他的"见风使舵".如此这般,解读文本形同贴标签.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怎样的课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的解读文本将时教学效率的提高起极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得知,某些教师在教学描写革命领袖文本时常出现"零解读现象",即在不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进课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毫无收获出课堂.本文就"零解读现象"出现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展开粗略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主要体现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设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着被轻视、照本宣科或过度解读、避重就轻的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可以运用立体思维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工具性"和"生活性"三个方面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用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6.
钟艳 《广西教育》2013,(13):9-10
解读,即理解与诠释。教材解读,就是要进入文本,跳出文本,回到文本,深入了解教材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这是对教师阅读理解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的一种砥砺和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不同课型的解读脉络,充分挖掘其"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一、多向研读,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是相互统一的两个过程,即教师先行"解"的过程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碰撞"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本"意义的彰显和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课程与文本的组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是课程文本解读的"多元"的呼声和景象。但是,从文本去解读课程同时也有着"一元"的低音,它潜藏在课程文本解读当中,构成了课程文本解读的框限。因此,在课程文本的解读中,需要兼顾"课程"与"文本"的双重特性,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20.
在文本解读的众多策略中,精当、适度、适时地引入素材帮助文本解读,能够纵深扩张解读进程,笃行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完成由"高负低效"向"低负高效"的课堂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