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导入揭题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学一首诗歌,题目很简单,三个字。生齐答:有的人师:(教师板书:有的人)"人"字笔画虽然很少,但写得时候也要撇、捺有力。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听仔细,同学们的疑问或许也是你的疑问。生":有的人"指哪些人?师:(学生举着的手都放下了)就这么一个问题吗?全部哑了,哈!还有没有第二个问题?好,你说。  相似文献   

2.
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和去年北京那场暴雨一样,事件本身也许已经过去,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思考却一直还在延续.这种延续摧枯拉朽地冲击着我们旧有的观念,让大多数中国人从"广厦千万间"的自我催眠中醒来,开始反思我们步履匆忙的城市化建设.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几十年前有一群人,也提出过同样的疑问.他们或西装革履、精熟洋务,或一袭长衫、满口圣人之言.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伴随着"名诗人当教授"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出现,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诗歌写作--"学院诗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诗歌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走向;然而,与之相乖违的是,"学院诗歌"却常常被很多人等同于带有贬义色彩的"学院派"诗歌而遭受轻慢的误读与贬损.这些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学院诗歌"这一命名的意味及其与1980年代"大学生诗派"之类称呼的语境差异?文章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国"学院诗歌"所处身的特殊的大学文化及其现代历史语境,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人们在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诗歌方面存在的既有误区,以有助于对中国当代"学院诗歌"历史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4.
"儿童也懂心理学吗?他离心理学似乎太远了吧?"这肯定是很多人的疑问。儿童心理理论研究却明确告知我们,孩子就是一个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5.
卖报纸     
"阿姨,今天新出的《扬子晚报》一元一份,要买吗?"此时,我正在狮山菜场里卖报. 卖报?你可能会产生疑问,这都啥年代了,还有卖报童存在啊?其实,我是在进行我人生中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自己卖报.卖报也是需要勇气的,你要是怕被拒绝,就卖不出去了.不过我们卖报,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站到大街上喊:"卖报啰!卖报啰!"我们只是看到有人过来,就过去推销说:"您好,要看报纸吗?我们有最新一期的《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6.
"那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都那么难,我们学农林的怎么办?"相信这不仅仅只是农林专业的毕业生的疑问,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很多人的疑问。就因为跟一个"农"字靠边,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一行的就业形势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最近却曝出在河南某农业院校有企业老总打着几十万年薪的口号去招聘农业技术人才。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这引领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散文历来被称作"美"的艺术,甚至有人直接称其为"美文"。那么,散文之"美",美在何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可谓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让读者尽享散文之"美"。一.意境创设之美谈到意境,人们大多认为这是诗歌创作的专利,是属于诗歌的审美属性。其实,散文同诗歌一样,尤其是那些写景状物类的散文,也追求一种情与景、意与境的艺术融合与统一,也需要创造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交织渗透而构成的艺术境界。所以,意境的  相似文献   

8.
"中职扩招"提出后,至今人们对它并不是理解得那么全面和准确,有些基本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如为什么要提出中职扩招?有哪些措施来保证扩招目标的实现等?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走访了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继平.以下是采访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请以"珍惜这生活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穿梭于车水马龙,奔波于宦海商场,迷失于远离生活本真的世界,生活的诗意就会与人渐行渐远。真实的生活是一组诗歌,人们需要它来静气、润心。并非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我们都可  相似文献   

10.
(一) 搞普通教育,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教育?教育要同制造产品划清界线.学校是人培养人的地方,我们的对象是人,是最高级的、最复杂的生命体.工厂是制造物品的,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到了工厂,也作为没有生命的东西处理.有生命的东西只能"育".  相似文献   

11.
当下诗坛正在研讨的热点是诗歌能不能读懂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诗歌是高深莫测的,只有有诗歌天赋的作家或诗人才会唤发诗情,创作令人心颤的诗歌,自然诗歌也就成了"神圣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领悟,也限制了诗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堂回放 《神的一滴》教学实录 一、生本对话,提出疑问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认真研读《神的一滴》,静心与文本对话,走进瓦尔登湖,走近梭罗.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这篇散文中为什么要放一首诗歌?这首诗我没全读懂. 生:将湖称为"一滴",可能是因为湖的形状和一滴水的形状相似,但为什么称为"神的一滴"? 生:"神的一滴"是神的一滴眼泪,还是一滴甘露?  相似文献   

13.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上大学为了什么?近年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过疑问,甚至"读书无用论"已经再次抬头.很多人认为,辛辛苦苦上完大学,或许还没有在社会上"混"的人会赚钱.但是,复旦校长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或许正是现在大学的普及,让我们忘记了大学的使命与最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什么是杰出的人才?在我看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仍没有完全走出"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无法适应新  相似文献   

15.
面对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高考优秀作文还缺失什么? 前几年高考语文在写作能力要求上提出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说法,无非是让考生有较为明确的追求目标,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一期,我们从《学国学写作文(前言篇)》了解到了"什么是国学"以及"学习国学的必要性和作用"。接下来让我们真正走进国学,这一期我们来了解诗歌。诗歌是国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诗歌是如何产生发展的?我们学过哪些名家作品?学习诗歌有什么意义?如何学习诗歌?这里将分上、下两篇一一为大家解答。上篇我们解决前面两个问题,下篇我们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最早出现也是最早趋于成熟的文学样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人都能正确鉴赏诗歌.即使是水平较高的文化人,想获得好的鉴赏效果,也不能没有必要的训练和指导.鉴赏诗歌第一步要弄懂"诗家语",接着是以意逆志,进入意境,最后注意品尝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所以自9 3年诗歌鉴赏出现在高中考题中以来就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关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 《快乐阅读》2012,(35):76-77
提起"教育"二字,往往心中发生二种疑问:第一是吾人何以必须教育?第二是教育何以必须取法西洋?第一种疑问,就是西洋也有一派学者,主张人之善恶智愚,乃天性生成,教育无效的。但是此种偏见,多数学者均不承认,以为人之善恶智愚,生来本性的力量诚然不小,后来教育的力量又何尝全然无效?  相似文献   

20.
张树义 《科技文萃》2005,(12):160-162
2004年3月以来,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东北2 400千米处的波特尔岛接连发生吸血蝙蝠袭击人的事件,导致至少300人被咬伤,10余人因感染狂犬病而丧生.由此引发了很多人的疑问:吸血蝙蝠究竟是怎样一种动物?中国有吗?中国的蝙蝠是否会袭击人?我们是否也会因此而感染狂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