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通常情况下,我们如果被人弃、被人负、被人蔑视,会难过、抑郁和感伤,而那个弃我、负我、蔑视我者却往往一去不回头,对我们的伤悲完全无动于衷。似乎抛弃者就站立在那个心理的制高点上俯瞰着自己,带着无比的优  相似文献   

2.
李兰 《中学生百科》2014,(26):39-40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课文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相似文献   

3.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宣是纯粹的眼泪。"如果说,情感的挫折与生活的苦难是生命里必然的悲惰,晚年的遭受一连串精神重创的李清照又偏是集万千悲苦于一身,《声声慢》里的每一个叠词,每一个意象,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李清照用绝望的眼泪写就,故而不朽。  相似文献   

4.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便工”,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了无数灾难,却也让上悯国难、下痛民穷的杜甫,在人生的暮年,用离乱的血泪,写出了许多沧桑精工的律诗名篇。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选用的律诗  相似文献   

5.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提不高,主要是生活体验不够。但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自己十六七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幼年、童年、少年三个阶段,或生活于城镇,或生活于农村,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沟通着,生活体验不可谓不丰富。但是这种生活体验为何不能以文字的形式流畅自然、简洁凝练地呈现出来,并使之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     
名师最精彩一课轻松掌握,语文学习与考试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让你重新领略课文的奥妙。自古以来,"行万里路"是令很多人向往的乐事。只是,即便当代交通发达,"行万里路"变得轻而易举,旅行也终归是生活的插曲,人们始终要回复庸常。学会在琐碎平淡的生活中,作短暂的"旅行",发现身边的风景,安抚在喧嚣的尘世中,难色浮躁的内心,或许人生会有更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做一个快乐的“傻子”我曾经被一些同行誉为“傻子”,那是因为写教案时,他们大都从书店买来现成的名师教案或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教案,照搬照抄就算完成任务,如果字迹工整点,期末或许还能评上“优秀教案”。而我呢?虽然名师教案在手,却从未想到要照搬照抄,我总是先将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弄清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心中想像着学生会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感兴趣、会在哪里遇到障碍,在此基础上,再详细阅读名师教案,看看哪些地方有价值,并根据课文教学的整体思路,将名师好的方法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案。这是一个辛苦而艰难的过程,有时,为设计一个教案,我冥思苦想,得花上一整天时间。我做这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同事和领导也许根本不知道我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上花了那么多心思和时间。因为设计和思考的时间过长,我的教案有时跟不上学校检查的进程,很多时候,期末评选“优秀教案”,我都与之无缘。也许在别人看来,我是得不偿失。但是,我内心深处从未这样想过。能不能评上优秀教案”,那是次要的,也不是我在乎的,我在乎的是我的学生能否从我这儿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乎他们是不是觉得我的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趣味盎然。知晓我这种做法的同事,对我也颇有微词。有人对我说,你这样做,确实...  相似文献   

8.
一字文撷趣     
沈跃林 《语文知识》2000,(8):F003-F004
诗一家文学刊物刊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将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笑话明代有个陈全,以善谐谑取笑闻名。一次进京游览,误入宫廷禁地,被巡逻拿住,要罚他劳役。陈全下跪求饶。太监说:“你说一字,若能引我发笑,我就放你。”陈全想了想,说了一个“屁”字。太  相似文献   

9.
有机会欣赏任荣桂老师教学《军神》一课 ,那种让学生“读后谈体会 ,读时重表情”的教学风格十分独特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选择两个片段 ,供大家借鉴。片段(一)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这篇课文 ,请大家读读课文 ,走进刘伯承 ,当你亲眼看到刘伯承做手术的经过后 ,离开这家医院时 ,你想说些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 ,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会在读中想 ,读后思 ,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师 :(生自由读课文)课文读完了 ,你想说些什么?生 :刘伯承是一位勇敢的军人。生 :刘伯承手术不用麻…  相似文献   

10.
请你读读下面几个题目——●我特别喜爱的一篇课文本册语文学习完了,每个同学都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读了这篇课文有很多感受,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难忘的一次实验这学期老师做了不少有趣的实验,最难忘的是哪一次?●冬天冬天有冬天的情趣,冬天有冬天的景物,冬天有冬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王玲 《中国德育》2010,(4):14-15
我1962年初登讲台。有一天,校长亲切地告诉我,你很幸运,我们决定派你给霍老师当徒弟,任务有三项:一是全面听课,向霍老师学习;二是当好助手,霍老师做班主任,你做中队辅导员;三是霍老师外出开会调不开课的时候你顶上课。当时大家都很羡慕我,刚一工作就有在名师身边学习的机会,所以我很珍惜。  相似文献   

12.
    
生病之后,我辍学在家,身体上的病痛固然难以忍受,而更让人难以面对的是那种有若被众人遗弃的感觉。原本为参加初中联考而忙得如拉紧的弓,集中全力蓄势待发,突然之间,你被取消了参赛资格,赶出了竞赛场,你只有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冷眼旁观,那些紧张、那些热闹、那些欢呼都已远去,那个世界完全将你摒弃在外。 生活中有一些东西不一定是你所喜悦的,然而一旦被迫割舍,那种委屈、那种不甘、那种顿失所依的措手不及,就像一颗被推离正常轨道的星球,飘浮在茫然无垠的太空,没有重心,也没有方向。 每天,我看着弟弟妹妹出门上学,我看…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14.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传统课文,老师们通常的处理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弄清楚小猴子下山“看见了什么,丢掉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耐性,不能见一样爱一样,到最后一无所获。教学此课时,我最初的设计也大致如此。因此,学完课文后,我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会怎么办?”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多数的意见都紧扣“主题”,我十分满意,正准备趁势结束课文的学习。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如果我是小猴子,我会想办法保存好已经得到的东西,利用得到的东西为大家服务。”我心里一动,顺势将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第一次是本县的一位名师借我班学生上这一篇课文,我参与听课。开课不久老师便抛出这句话,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6.
方老师:我在班里虽不是出类拔革的学生,可以说是中游,但对语文很感兴趣。每当要上下一课时,我总会把要学的课文预习一遍。老师说,这样做有利于下一课的学习。我每一课都预习,可都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效。是不够认真,是功夫下得不够,还是方法上有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改变预习的效果。请您对我这个问题给以解答。谢谢!河北省深泽县营里中学张晓鸣1998年1月3日张晓鸣同学: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都将课文看一遍进行预习,这是认真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有些同学尽管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没有…  相似文献   

17.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的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身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在田间  相似文献   

18.
课文中常出现一些不甚熟悉的事物及其名称的词语,往往很难对学生解释清楚,甚至有时会出现“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尴尬情形,这时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展示,把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动作、情形等展现在学生眼前,变那种抽象语言解释为形象的感知,教师就省事多了,学生也易学会。如第九册《白杨》一课中,开头一段提到了“大戈壁”,说起“戈壁”,这对我们南方的学生来说见都没见过,又谈如何理解呢?这时,教师若运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茫茫无际的大戈壁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大戈壁是怎样的东西了。这样,既避免了琐碎…  相似文献   

19.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专题导读,指导学习策略师:大家一定听过、看过孙悟空的故事,你知道孙悟空的故事出自哪本书吗?生:《西游记》。师:请大家翻到课文目录看第五组。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一篇课文选自《西游记》。你知道是哪篇课文吗?生:《猴王出世》。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三篇课文的出处。(出示课件:课文出处)师:本组的课文全部出自名著,你对这几部名著有哪些了解?生简略介绍对四大名著及《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