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主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研究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热点. 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虽然有了很多成果,但是分歧仍较大,陈独秀的功绩没有被全面认可. 本文在介绍学术界对陈独秀几种代表性评价的基础上,阐述笔者对陈独秀历史功过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的梳理,认为党所犯的“左”右倾错误,主要是“左”倾错误。“左”倾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民粹主义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民粹主义在中国和我们党内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十分关心和关注青年,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方面的文章,对青年的认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青年思想理论体系,本文从青年价值观、青年人生观、青年素质观、青年成长观等四个纬度梳理和阐述陈独秀的青年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建设,尤其是中央委员会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领导机构、职能结构、党内民主、产生方式等方面对中央委员会的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些探索为党加强中央领导集体建设、完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体制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论”绝非陈独秀个人所独有的思想,它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一定阶段的共识;“二次革命论”包含有中国革命分阶段进行的合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同当时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一生的荣誉和遭遇同他鲜明的个性和人品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和探讨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是深刻了解和认识他的一把钥匙。自信自负、敢说敢为、义无返顾的个性既决定了他是一个永远的新青年,这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注定了他是一个终身的反对派,使他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排斥,最终见逐于政坛。然而的正义凛然、光明磊落、坦城直率、实事求是的品质必将享誉后人。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他的统一战线思想,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性的原则等。对此我们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充分肯定其理论贡献,同时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事件”中对蒋妥协退让主要责任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反共反苏的“中山舰事件”,一箭三雕:打击了中国共产党,把共产党员排挤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并把第一军控制在自己手中;打击了共产国际、苏联派遣在中国的代表、顾问,迫使他们做出了让步;打击了坚持孙中山“三大理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并逼走了国民党中对他有威胁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多年来,史学理论界一直认为,由于“陈独秀、张国焘主张妥协退让,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二百多人被迫退出第一军”;“由于陈独秀等害怕反击会造成分裂而不同意组织反击”;“由于陈独秀的妥协退让,使资介石的后革命阴谋得逞,轻而易举地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把对蒋妥协退让的主要责任推在陈独秀身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的先烈翟秋白慷慨就义五十多年了。他与黑暗社会英勇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将与世长存。翟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而且,对党的文艺奠基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他较早地运用唯物史观于文艺研究,在文艺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了基本上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中国无产阶级思想界的先驱在把唯物史观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艰巨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而把唯物史观运用于文艺领域的研究方面,翟秋白在当时是杰出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翟秋白在文艺领域所做的工作,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不但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的荣辱观体现在他的人生观上,也体现在他的革命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式、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与教育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对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在当代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家的陈独秀,其职业教育思想独具特色。他认为在社会形态中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中国从来就不大重视职业教育,而欧美各国都注重职业教育。主张"一切教育都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讲究"实际应用",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要学以致用,希望教育是平民的而非贵族的。陈独秀的职业教育思想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关羽的胡子装在锦囊之中,他的旧衣罩在新衣之外,他的"忠""义"都是装在套子里。关羽的美髯表现了他的自恋。关羽是一个中国式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14.
列宁党建思想是在列宁探索革命政党自身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建设党内民主方面,首次提出组织建设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继承和发扬列宁民主思想,重温他的党建学说,对今天开展好“保先”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特性、推动理论创新向实践层面转化的实际步骤。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思想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党内背景之下写就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阐明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这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新民主主义实践的创造性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陈独秀先生看来,经过改造后的"新青年"才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因而他耗费了大部分时间与心血试图唤醒青年变革自身拯救国家的意识。陈独秀对青年人生观的研究不仅影响了那一代中国青年,且对当代大学生养成"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也相当有帮助。青年只有在正确的"义利观"引导下才能达到自身价值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八七会议"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长期领导农村武装斗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环境里,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革命面临的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这一时期中,从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革命形势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思想与中国的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学说,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毛泽东党建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是在其认真体察,洞悉了国际国内形势,随着社会客观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该理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及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其认识的基础;民主、科学与社会主义的主张及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是其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其直接理论来源,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及国际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对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很高的。当前,回顾他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和他在普及科学工作方面的实践活动,对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具有深刻的教益和极大的启示。鲁迅幼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在课外阅读中,就读了不少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在南京时,读到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天演论》一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他就利用进化论的积极因素,观察社会,研究社会问题。随着鲁迅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后期,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就以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观察自然界。他的正确的宇宙观,使他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获得了锐利的武器。他不仅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而且以自己的实践,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位先驱人物,是积极倡导尚武救国且身体力行的革命家。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陈独秀生前所著文献为依托,对其尚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寻绎了陈独秀尚武思想形成的社会性、国民性、个人经历等因素;阐释了其立足教育、扎根身体、依托群众等方面的思想特质;厘析了其尚武思想及实践对近代拒俄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