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收敛与区域发散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议题 .以山东省为案例 ,首先运用塞尔指标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结果表明 ,山东省在不同尺度的空间格局上存在着一个波浪式收敛和发散过程 ;然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得出了一些对山东区域经济区划以及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结论 .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哈肯的协同学中的一些观点,分析情报结构,探讨建立高效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系统的途径,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情报事业的繁荣。耗散结构理论概述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一个系统从混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管是力学的、物理学的、化学的,还是生物学的,社会的系统),当系统的参量变化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远离平衡的非线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流动人口出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这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 ation)是指在一定的机制导引下,人口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社会结构中间的流动,是人口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运用耗散结构论的有关原理探讨流动人口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为建立一个开放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里高津(I·Prigogine)于1969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由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诱因,而从产业层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分解,能够呈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和差异来源的内在结构信息。为此,将数字产业划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四大产业,基于2013—2021年中国八大经济区数字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空间、产业分解,以探讨不同产业和区域对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逐年下降,八大经济区间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各产业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贡献最大;八大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对区域内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部沿海区域贡献最大;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八大经济区内及经济区间不平衡变化主要由集中效应所致。为促进中国数字产业协调发展,从基础研究、发展区域优势数字产业、产业间协同发展及正确认识数字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矿床的分布千差万别,矿种、矿床类型亦是各种各样。然而,自经济地质学-矿床学诞生以来,人们就逐渐认识到矿床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制约,受控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与地壳及岩石圈发展演化相关联。随着近30多年来矿床地质学的发展,特别是区域成矿学、大地构造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人们对矿床在时、空四维空间的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相继提出了矿床成矿系列矿化集中区、金属矿床成矿省成矿模式、层控矿床、三源成矿、大型和特大型矿床偏在性等理论概念,拓宽了矿床研究的范围,增强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地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扩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传导器和放大器。通过将影响创新扩散的距离变量从传统的空间距离扩展到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从多维距离视角分析创新扩散的分布特征。通过理论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技术创新饱和扩散的静态结果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多个企业集聚区构成的"岛屿"状分布,这些"岛屿"是逆邻近扩散形成的"种子企业"邻近扩散的结果,在时间距离上呈现出同一区域内采用时间的邻近性和不同区域之间采用时间的离散性,在社会距离上呈现出所有采用方与直接扩散源之间的邻近性。  相似文献   

8.
何艳秋  戴小文 《资源科学》2016,38(9):1780-1790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由西向东减弱,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东部最强,中部最弱,农业经济规模对农业碳排的主导性西部最强,中部最弱。研究结果可对中国制定分阶段、分区域农业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角度的区域品牌建设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品牌建设理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都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试图能对现有的偏向区域品牌营销的研究提供一个整体的理论思路。基于这一考虑,从系统这一整体理论的角度分析并提出区域品牌建设是包含了区域品牌战略的制定、区域品牌的营销与实施和区域品牌管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扩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传导器和放大器。通过将影响创新扩散的距离变量从传统的空间距离扩展到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从多维距离视角分析了创新扩散的分布特征。通过理论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技术创新饱和扩散的静态结果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多个企业集聚区构成的“岛屿”状分布,这些“岛屿”是逆邻近扩散形成的“种子企业”邻近扩散的结果;在时间距离上呈现出同一区域内采用时间的邻近性和不同区域之间采用时间的离散性;在社会距离上呈现出所有采用方与直接扩散源之间的邻近性。  相似文献   

11.
一、耗散结构理论对科研管理的启示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一个开放系统的有序──尤序──新的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以耗散结构理论米看,任何一个系统的发展或进化过程,都表现有共同的特点,即在以平衡态到近平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推进过程中。当系统的参量变化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叶能从原来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形成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关系产生一种负滴来维持。普利高津(1.Prigogine)…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0—2018年8月期间的354项国家层面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政策主体、区域空间层次、政策内容、政策目的五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以单省级区域空间层次为主,其他跨区域层次较少;以培育增长极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多,综合发展、规划、科技、产业发展类次之,暂未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区域管理组织机构;以促进区域增长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为主,以区域间平衡协调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则较少,两者存在相对失衡;维度协同分析存在较多政策空白。  相似文献   

13.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华  李颖明 《中国软科学》2007,(2):95-101,138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区域层面上配置和使用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一种战略手段,是区域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属性。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在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决策、轻执行和评估的错误倾向,影响了区域科技发展规划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理论出发,对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的理论基础、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模式以及评估指标设置原则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中国城市逐步迈入全民休闲时代,然而从城市休闲文化现状看,存在着传统休闲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逐渐消失、休闲内容单一、新型休闲存在贫富差异、公共(益)供给型休闲空间的缺乏导致社会公共休闲文化的缺失和市民素质偏低导致休闲品位有待提高等问题,从而体现出城市休闲文化的空间载体——城市休闲空间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以推进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的观点,探讨人性化的城市休闲空间,寻求休闲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平衡发展以使城市居民在休闲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开展技术预测或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从国家需求出发,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提供依据,为产业界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未来科技发展信息。 预测(foresight)是人们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对未知事物的预先推测和判断。技术预测(technologyforesight)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20,(8)
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发展逻辑,使得社会组织在资源、结构、功能和空间上呈现不平衡发展格局。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其在国家治理转型和政府职能转移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演化趋势来看,蕴含了由"政府中心"向"需求中心"、"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单一监管"向"综合监管"以及"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的转变;在改革路径上,需逐类放松社会组织准入管理以回应前瞻性需求,建立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构和机制以增强综合监管效力,营造公平发展环境以服务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鼓励本地探索和经验输入以协调社会组织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性预警系统研究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性预警系统.这样的研究可以在抑制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发生不平衡现象,避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制定缩小差距、协调发展的对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现实、理论、技术、方法、创新等方面论证了这项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发展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险投资的发展在地区分布上呈现集聚特征,这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风险投资发展极不平衡,从而对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区域创新资源优势对风险资本的吸纳效应、风险投资的“空间邻近效应”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风险投资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优化,对于活化区域经济系统,改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城市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科技创新搜索趋势综合指数,搭建起省域间科技创新空间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我国省域间科技创新关联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多维度研究探讨,通过权重网络分析、枢纽网络分析以及节点核心度分析等多项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各区域间及区域内部科技创新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征,地理与流动空间不同视角下的区域科技创新空间分布差异化特征各异,从整体来看,以东部沿海经济带省域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基本形成,黄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少数中西部省域科技创新表现突出并形成新的增长点;从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以往科技创新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省域科技创新空间的网络特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一体化运营模式下区域港群效率的科学内涵,以“区域港群”整体作为决策单元,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将区域港群的运作过程分为生产阶段和腹地服务阶段,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网络SBM模型测度了2010—2019年中国9个区域港群的总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标准差椭圆模型和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区域港群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区域港群高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区域港群总效率、生产效率、腹地服务效率在评价期内均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腹地服务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值更大;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南方港群效率整体高于北方港群,研究后期效率重心呈现从南向北偏移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所改善;港口集团年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腹地集疏运能力对区域港群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港口基础设施的增加会抑制区域港群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