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H&;#183;B&;#183;史密斯在他的《阅读理解中的多样性》中说:“若是教师不知道什么是创造性阅读,他就不知道如何促进或鼓励学生运用这种创造性阅读。……在评论性阅读中,读者对作者的课文进行评价,做出判断;在创造性阅读中,一个学生离开课文,并另外发表超出课文之外的新思想,获得另外的见解,想发现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全国统编教材编写组《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第202页)  相似文献   

2.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2.一个三角形的高一定在此三角形内.()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4.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5.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如何变化,它的三个为角的和总是不变的.()6.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7.在一个三角形中,大于或等于90°的内角不能多于一个.()8.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  相似文献   

3.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江苏卷)第三大题(古阅读理解),选用了《新唐书·阳城传》中的一个语段,引起了高中教师们的注意,或翻译、分析,说明标准答案,或将此作为应试的训练材料、模拟试题。笔发现不少教师把其中的“(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翻译为“我一定身着自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1.有两根长3cm和4cm的木棒,现要选一根长xcm的木棒,使它们首尾依次连接能组成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棒X的取值范围是(安徽1994年)2.等腰三角形一边为6,另一边为13,则周长为.(杨州1993年)3.三角形ABC中,若ZC—2(zA+zB),则iC一.(河南1994年)4.若三角形的一个外均与相邻内角的比是3:2,一个不相邻的内角是so”26’,则另一个不相邻的内均是5.如图1,在凸ABC中,若All—AC,CH入AB,/HCB—20o,则/A一(长igl”3年)6.如图2,在西ABC中,AB—AC,/A·一40”,/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H,则ZB…  相似文献   

5.
1.引子 2009年第8期《数学通讯》(下半月)“争鸣”栏刊登的问题181中证明了“1,√2,3不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中的三项”,接着又给出了“1,√2,3能否为一个等比数列中的三项”的两种不同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阅读材料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卢新华(山西太原市星火二中,030009)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今年语文试卷中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现将我听到、看到的各种反映,加上我个人的看法,归纳如下。 (一)语知和阅读题 1.第3题选词填空第①句的答案(“云集着……上百名记者”)是不妥当的。 2.第7题文学常识C项说“巴金,原名李芾甘”,这是错误的,应改为“巴金,原名李尧唐,字芾甘”。 3.第13题“加点的部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均元句式可言,它们只是句子中的一个成份而已。命题的不严密使绝大多数考生不知所措,乱答一气。此题在文言阅读的6题中得…  相似文献   

8.
董井林  易继东 《物理教师》2006,27(12):4-14,1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48页关于康普顿效应的阅读材料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些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波的波长略长,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根据这一明确的论述,任何读者都可以得出结论:光子可以失去部分能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次问过此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这个话题缘于2006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8题。为便于讨论起见,实录如下: 38.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便于读者对试题的了解。两道历史主观题(材料解析题)转录如下: 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鬼火”山东省日照市教研室(276800)宋全文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276800)郑健四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四章在讲述缓慢氧化和燃烧时做了一个白磷自燃的实验,接着又在阅读材料中分析了形成“鬼火”的原因,但部分同学由于观察了白...  相似文献   

12.
金怡 《现代教学》2006,(12):39-39
“Care for Your Hair”是牛津高一英语教材中的一篇关于头发护理的阅读材料。韩老师从通过让学生预测“决定一个人发型的要素是什么”来引入阅读材料第一部分的内容,由于问题贴近真实的生活,学生回答十分踊跃,教师进而要求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证实自己猜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之后,教师又有意抛出“发型和头发健康,哪个更重要”这一话题,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头发护理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第41题.可以说是自2007年开始新课标高考以来,文综历史非选择题命题的一次重要改革,各方好评如潮。首先,此题“短小精干”.材料较少,问题只有一个;其次,“一问多考”.考查了学生多种学科能力(阅读理解、概括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史论结合、审题表达等能力):第三,答案开放,即此题实际上有几种答案。...  相似文献   

14.
赵文汉 《学语文》2011,(6):39-41
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是以“一般论说类文本阅读”(又叫“小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又叫“大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渎”三种形式呈现的.总分值为50—55分之间。约占整套试卷的30—35%。可见。阅读题在高考语文整套试卷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如此重要的内容中,命题却存在着严重的“伪阅渎”现象.它不仅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讨论“伪阅读”问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5.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方法较多,下面就人教社(必修)第二册(上)第55页的阅读材料《向量与直线》中的相关内容,再介绍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政治     
例2(2009年高考辽宁卷第38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唐诗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启示是什么?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1)诗从“相访”写起,由“孤舟”写到“至天涯”,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第二句用“万转云山”…  相似文献   

18.
1试题特点阅读理解题一般由“阅读”和“问题”两部分构成,其“阅读”部分往往是向学生提供一个自学材料,其内容多以定义一个新概念(新法则),或展示一个题的解题过程,或给出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或介绍某种图案的设计流程等.学生必须先通过自学,理解其内容、过程、方法和思想,把握其本质,  相似文献   

19.
1背景1.1问题的提起文[1]正式提出、分析、讨论了“中国的数学问题解决”,指出中国解题教学的特点是:(1)注重研究数学解题思维过程.(2)强调数学方法论研究.(3)提倡数学解题策略研究.(4)应用题、数学建模教学研究.(5)开放题、情景题的教学研究,及其在考试中的大规模运用.顾持流研究员就中国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形象地指出:学习数学要吃“三个馒头”.前两个馒头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则,最后一个馒头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西方教育认为第三个馒头重要,只吃第三个馒头,那些没有吃前两个馒头的大多数学生就吃不饱了,于…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材中每章都有“阅读材料”,但大多一线数学教师对教材中“阅读材料”并没有足够重视.本文利用“阅读材料”对一类课本习题进行了纠错教学,为大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阅读材料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