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丁珏 《科教导刊》2023,(10):152-154
目的:探讨卫生职业院校“线上线下一体化”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效果。方法:招募59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到社区、医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采用配额抽样法选取59名未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观察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结果:90%的学生认为参加卫生医药类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83%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助于理实一体化学习,84%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助于培育奉献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83%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交流能力。结论: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社区援助工作,扶贫接力服务,假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危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要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甚至不乏专业化程度高的要求,因此,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必须面向社会,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工作从社会中来,又回归社会,全面走向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育背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平台,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培养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二、教育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精神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8号文件、中央16号文件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故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引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普及并弘扬志愿精神.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爱心社”为例,试论高校如何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5.
我校以“悦行志愿”为突破口,以弘扬“志愿精神”为主线,通过课程培育、活动发展、岗位践行等主要途径,引导师生立足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行动中体验乐于担当、悦在助人的志愿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四史”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对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激发爱国情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四史”教育,打造“五个一”工程,建立一支红色宣讲团、举办一场党史绘画展、开启一项红色轻骑兵走基层活动、塑造一种融入红色精神的专业志愿服务精神、打造一项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新品牌,为学生点亮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2个学雷锋日,也是第1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我省各级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蒲城县团委、少工委组织城区5所高中的20名学生志愿者赴尧山小学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校“播种”志愿者服务站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依托,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区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能力。不定期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如社区主题活动、特别节日的公益活动、世界日主题宣传活动等。义务指路志愿服务就是其中的一项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问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履历,是高校进行实践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的明确体现。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在评价机制、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保障体系、服务认知以及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提出服务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志愿者”虽是舶来词,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精神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讲的“仁者爱人”、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备告诫儿子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都是倡导人们践行推己及人、乐善好施、济寒赈贫、助人为乐的美德,与今天的志愿服务精神有着异曲同工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以及能力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高度认同志愿服务,但对志愿服务认识肤浅;有参与志愿服务,但具体实践不够;高职学生自身的综合志愿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议加强宣教和引导,使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有效组织,深入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加强指导和培训,持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社会责任”中明确提到“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大学生接触以及了解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着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国家各项重要活动、赛事以及展会中都会出现志愿者的身影.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与社会技能的增强双丰收,初步呈现出志愿服务活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相协调的格局,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76周年。长江水利水电学校以继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举行系列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包括“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举五四火炬、做时代新人”接力长跑,“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以及校团委、书法协会、文学社、棋牌协会举行的各种活动。在活动期间,学校还邀请了原长委党组副书记、现长委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活动经费短缺、服务时间受限、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问题。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组织的应有功能,须从经费、政策、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症下药”,逐步解决志愿服务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6.
德阳市庐山路小学是首批“全国文明校园”,“习礼立人”是学校秉持的育人理念。校园志愿服务是最能体现学生正确价值观、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举措。从2018年末开始,学校将学生校内文明志愿服务纳入德育常规,把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实行“值周工作志愿服务化”,开展具体、广泛的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礼导行,让校园志愿服务点亮全国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世界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五四”时期的爱国精神,反封建精神及理性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闪烁光芒。继承“五四”爱国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召唤民主与科学,是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伟业,是中华民族跨入21世纪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志愿群体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通过对M师范学院142名学前教育四年制本科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了解程度不高,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未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学校缺乏完备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鉴于此,高校应该着重培育新时代的志愿精神,建立专业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与政府等部门通力合作,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川大附中)的志愿服务被学校所在的共和路社区的《康乐大家庭》报纸通报表扬。时至今日,这份报纸已经不存在了,但川大附中的志愿服务却从活动走向课程,形成了志愿服务精神的川大附中表达。“让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研究社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具备相应的品格和能力,尤其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我们构建志愿服务课程的初心。”川大附中党委书记、校长米云林说。  相似文献   

20.
《陕西教育》2009,(6):19-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和省委宣传部召开的陕西省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暨“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决定,从五月份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