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的书院是唐代末年以后逐渐兴起的具有独特办学形式的教育组织形式。广东地区的书院与其他地方的书院一样从宋代开始,历经百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教育模式方面,还是组织管理、教学上都显现出独有的特点。而且为古代广东的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播、学术繁荣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明代书院是在明中后期官学衰微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背景使明代书院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但基于惯习,明代书院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制度特点,使书院依然是明中后期最有活力的教育形式,扮演着批判当时教育弊端,提供新的教育经验的先导。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教育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这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更有着积极的意义,明代甘肃始有书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书院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其教育管理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财富。书院教育最大的特色就就是其强烈的道德诉求,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砥砺品节,这也是书院教育的宗旨所在。从过去10年的研究情况看,我国学者对书院教育的研究较为细密,但对书院道德教育的研究为数不多,从书院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为视角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老问题”开启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书院兼具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教育功能,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的瑰宝。书院自唐代在石家庄开始漫长的发展,历经唐、宋、元、明的曲折历程,到清代,石家庄书院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历朝之最,而且从规模上来看也是空前的。清代石家庄书院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课制度等方面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研究清代的石家庄书院,对于推动石家庄市的教育事业、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某些元素而实施的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在实践中遭遇一系列难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古代传统书院的生活空间和教育空间是融合的,而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却使二者分离,现代大学书院制只是继承了传统书院的空间形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需创造性地传承古代传统书院的精神而非形式,在导师制、通识课程、社团活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同时探索书院与专业学院和学生工作系统协同育人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其教育管理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财富。书院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强烈的道德诉求,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砥砺品节,是书院教育的宗旨所在。从过去10年的研究情况看,我国学者对书院教育的研究较为细密,但对书院道德教育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以书院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为视角展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老问题”开启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学都在思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开始施行书院制。新型书院制有别于传统书院,以学生住宿园区为管理平台,开展通识教育和提供非课程形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型书院制尝试从培养理念、教育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8.
书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自唐中期兴起至清末改为学堂,共延续了千余年之久,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全国书院研究和以某地区或个别典型书院为对象的研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学术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该文拟利用有关的史料笔记、碑刻、地方志、文集等资料,把清代甘肃陇东的书院置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就陇东书院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和社会影响等问题做一详细的历史总结和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古代教育史中构建了一幅光辉灿烂的画卷。石家庄区域的书院,自唐代起便开始了办学旅程,历经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具有丰富的书院教育传统。明代石家庄区域书院明显增长,其发展轨迹呈现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在书院的官学化加深,甚至逐步沦为科举教育附庸的背景下,石家庄区域内的书院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促进知识传播、学术探讨和人才培养的功能。研究明代石家庄区域内书院,不仅具有区域教育历史及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而且有助于推动当前石家庄高等教育、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王中奎 《文教资料》2010,(8):161-163
书院是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教学模式、学术研究、师生关系、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色,并着重从师生关系角度探讨了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第一部分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清代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一种精神资源,而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绵延近百年的创办书院的实践,也从另一方面证示书院存在和研究之价值.第二部分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角度评述数种清代书院研究论著.第三部分指出清代书院研究中的两大问题,一是书院基本文献和相关文献未能充分发掘利用,二是从观念出发,过分强调书院对乾嘉考据之学的培育和推衍之功.  相似文献   

12.
古代书院教育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教育特点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管理方面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书院的教师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书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很关注社会实际。这些经验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书院遗址是当代学校教育的宝贵遗产,文章在调研江西省部分书院遗址现状的基础上,将书院遗址大致分为保护完好者、在现代学校或附近有一定建筑遗存者、散见于古代村落者、曾在遗址上建立现代学校但已被彻底拆除者、只知其名难觅其址者等五类。文章认为书院遗址有着与当代教育交融、见证教育人物活动和承载厚重历史信息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其文化遗产保护、学校德育、校史教育、校园景观和进行学术研究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书院的千年历史,提出书院至少在八个方面对今天的大学教育有所启示,认为自主办学,大师执教,学术自由,主动学习,注意修德,是中国书院精神之所在,曾为毛泽东等赞扬,现为各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书院研究对书院教育、书院与学术等以往研究的热点问题继续关注,对书院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有所深入,对书院的区域性研究特别对西部书院的研究受到重视,对书院与学术、学派的关系研究有所扩展,对书院规制的研究比较薄弱,对书院研究成果的述评继续展开,对韩国书院的研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初期反思明末心学空疏之弊,提倡躬行实践,推尊程朱理学为正学。而程朱理学的崇尚,主要通过学校、书院的教育加以实现。故此际书院多以理学为宗,而且承继传统讲读方式,教化的目的比较突出,应试科举反在其次。其间,理学名臣汤斌、陈宏谋、张伯行辈均热衷倡建书院,施行教化,而尤以张伯行创建福建鳌峰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成效最著。乾隆以降,理学书院日益与考课式书院合流,沦为课试时文帖括的科举附庸,逐渐淡出学术的视野。于是,提倡经古实学的书院应运而生,且蔚成风气。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活动。教育学术研究直接指向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而专门化的教育研究则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西部农村的教育中,始终蕴含着教育学术研究的要素。然而,受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以往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个别化理论被宏伟叙事的话语所掩盖并被学科化。在实施国际项目的过程中,文化的交融使西部农村教育本有的学术传统得到了萌发,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它启示要恢复教育研究的学术传统、关注教育活动中的"草根"理论,这是教育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19.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北宋百余年而繁盛不衰,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应天书院不但在宋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书院发展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应天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书院的界定直接影响着一地书院数量的考证。池州历史上一切真实存在过的书院,无论其官办或是私办,抑或是个人隐居读书之处,对池州区域文化均产生较大影响,也为池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