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基础教育中的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实施法治教育:扎根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搭建心灵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探究;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榜样示范中提升。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儿童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乐学而设计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儿童气息的课堂.我们要让儿童"热爱"道德与法治课,让儿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不断升温.打造有"热"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抓"童"特点,有效导入;寻"童"生活,深入细节;重"童"体...  相似文献   

3.
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之一,建设法治国家亟待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而法治生活体验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法治生活体验教学的内涵,开展法治生活体验教学的意义,并提出法治生活体验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新要求。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源自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开展生活体验才能发挥其作用呢?这是相关人士不断研究的课题。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活体验的必要性,对如何应用生活体验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来源,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强化体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同知识;进行信念教学,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践行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来源是儿童的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灌输正确的理念,让儿童树立人生初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个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后,就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着重打造"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要突显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在课程的落实中,要不断强化"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观念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引导儿童通过参与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元体验,沟通课堂和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了解相关规则,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依赖于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发有趣、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气息的法治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杨小春 《教师》2023,(7):12-14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对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现实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等实践策略,旨在让教学实践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切入学生生活世界的畛域,指向学生的"生活域"。通过回望学生的"过往生活"、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向学生的"可能生活",引导学生领悟、体验、拓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通过链接学生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引导学生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2.
道德思辨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儿童自身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须源自"真实",基于学生的实际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创设有效的体验活动情境,为其思维发展搭建台阶,引发学生真思考;营建轻松而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呈现生活的复杂性,引领学生展开真探究,才能以"真体验"引领其道德真生长。  相似文献   

13.
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治行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习题材的"自由度"、课堂对话的"参与度"和生活体验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学科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承载当代主流价值观,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通过从营造深度体验氛围、调控深度体验方向、搭建深度体验阶梯、延伸深度体验空间等方面探索深度体验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自觉反思,在自觉反思中深刻领悟,让道德与法治有意义学习真实地发生.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要回归生活,寻找思政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契合点;要情理交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内外融通,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力量。模拟法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和创新,印证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然追求,扩大了法治教育格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教教材"、教学活动以显性引导为主、学生缺乏德育体验的深度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课堂: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将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悟,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到的大多数法律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质疑、判断、分析、反思,自主建构相关主题的法律知识体系,缩小儿童生活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差距,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认知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只有创设教育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其通过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真切的领悟,升华理性认知,从而达到提升核心道德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思辨情境,来燃起学生头脑风暴;创设文化情境,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要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学习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学科性、实践性原则,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选取与儿童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案例,用鲜活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