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新感性"美学思想理论,渊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结构学说、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异化理论,理清马尔库塞"新感性"美学思想的渊源及其构成过程,对揭示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实质具有契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感性"之所以能成为马尔库塞"新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与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感性"的压抑性存在有关,又与马尔库塞对于现有革命主体的失望有关.感受能力、反省能力、审美能力是马尔库塞人的"新感性"概念依次相连的三个重要特征,它们的完全恢复,实际上就意味着一个正常的、非压抑的人的重新出现."新感性"的提出不仅对既有社会给予了无情的批判,而且这种人的"新感性"最终还将为人类美好社会的形成和建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如何消解消费时代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精神生态困境,已经成为当今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试图以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作为出发点,分析当今消费时代的特征及其影响,并以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为依托,探讨在消费时代建立现代新感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寻找建立现代新感性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艺术功能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核心竞争,建立在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基础上,表现了本能与文明、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以及艺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对新感性的造就、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等。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极端的激进主义态度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审美哲学是“走向解放的美学”。对人类解放的执是马尔库塞的终极目标。马尔库塞审美哲学的逻辑结构依照三个层次展开:(1)逻辑起点:对“异化情境”的社会批判;(2)审美中介:感觉革命和“新感性”的转换生成;(3)终极向度:“意义世界”的无穷跃迁。这三个层次从整体上表征出马尔库塞审美哲学依次递进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7.
爱欲解放本体论的提出,既是马尔库塞对人性的重新解释,也是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压抑人性的新的集权专制,审美之维则是他提出的爱欲解放之路;在他看来,艺术的美学形式具有自主性、超越性与否定性的特性, 具有建构人的新感性的政治潜能.  相似文献   

8.
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思想根源以及与艺术的关系、对世界的重建等方面对这一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提出其新感性与前代哲人所谓的感性有本质的不同。本文认为,马尔库塞首次提出新感性这个概念,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美学史上,马尔库塞最鲜明地提出新感性的本体价值;强调作为感性核心因素的想象的超越功能;赋予艺术塑造新感性、构想生存能力和变革潜能的特性;针对西方工业社会唯理论对人的生存自由的压抑,呼吁以新感性救赎世俗,倡导非压抑性生存方式。马尔库塞有关生命本然及审美存在之思,对于人的审美的感性解放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是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调和综合为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哲学。他认为艺术和审美的本质在于使生命本能得到肯定和发扬,艺术和审美具有革命造反功能,通过造就“新感性”来改造和重建世界。艺术和审美通过虚构的审美形式实现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但马尔库塞的“本能革命论”是一种主观设想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术的一些社会意义》是马尔库塞于1941年在美国写成的一篇文章。马尔库塞在文中把"技术"看成一个社会过程,它不仅包括工艺器械要素,还包括参与使用机器的个人以及指导机器运行和使用的社会群体这一人的要素。技术的内涵具有多层次性,它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组织、维持或改变社会关系的方式。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理性"的分化,将技术理性延伸至生产、生活和意识形态等社会各领域,导致现代大众出现和社会官僚体制形成,以及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全面控制。《现代技术的一些社会意义》预示着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在研究主题上,由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批判转向技术文化批判。对技术的批判不仅把马尔库塞与法兰克福学派其他代表人物的社会批判理论区分开来,也为马尔库塞日后提出对技术进行美学改造的思想埋下了伏笔,成为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赫伯特·马尔库塞以其丰富的理论为当代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批判视角,被视为对美国和欧洲"新左派"有深远影响的人物,被媒体称颂为"新左派之父".受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和席勒的影响,马尔库塞在其晚年针对美学和艺术提出了"新感性"的理论,以此将艺术和革命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之中,并用这种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均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二人都对发达工业社会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尤其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科学技术取代传统政治手段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尔库塞科学技术在社会中起消极作用的思想,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位生产力,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二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既有一致,也有分歧,文章对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新感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人的解放的关系,审美和艺术对新感性的造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建等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理论是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起点,其他批判理论都是科技异化理论的展开,科技异化理论在马尔库塞的思想体系中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科技异化导致了"单面人"的产生。文章通过梳理马尔库塞科技异化理论产生的思想源泉和时代状况、"单面人"表现领域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总结出马尔库塞的艺术救赎理论是行不通的,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中,"单面人"才能走向"全面人"。  相似文献   

17.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新感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与人的解放的关系,审美和艺术对新感性的造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建等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胡水清 《文教资料》2011,(22):101-103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已经从精神层面裂变成碎片,物化成为消费品。马尔库塞基于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自己的新感性理论,目的是解放感性,使审美成为文化驱动力,从而改造社会。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新感性理论,探索感性解放对于审美能量的聚集和提高公众艺术鉴赏力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中长期存在着技术异化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一体化程度的逐渐深入,工人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与批判意识会慢慢淡化,最终沦为单向度的人。本文对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技术本质应该为意识形态,技术异化的核心通常是人的异化,消除技术异化的主要方式是释放爱欲,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是在西方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批判社会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推向高峰,使法兰克福学派名声大噪。他的著作特别是《爱欲和文明》和《单面人》,被称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大学生运动的圣经。因此,研究分析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五十年代以后,马尔库塞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把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