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罪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866名罪犯进行反社会人格障碍调查,结果表明:(1)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性罪犯高于女性罪犯。(2)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逐渐降低。18-24岁罪犯的反社会人格发生率最高,45岁及以上罪犯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最低。(3)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差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罪犯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4)未婚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已婚和离异罪犯。(5)两次及多次入狱的累犯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初犯。  相似文献   

2.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表现反叛,动辄离家出走、与人斗殴,甚至毁坏他人或公共财物;还经常说谎、偷窃等.这类学生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矫治,他们很容易走上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预防和矫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中小学德育急待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表现反叛,动辄离家出走、与人斗殴,甚至毁坏他人或公共财物;还经常说谎、偷窃等.这类学生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矫治,他们很容易走上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预防和矫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中小学德育急待研究的重点课题.   ……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人格障碍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罪行特别残忍或情节恶劣的犯人中1/3-2/3都属于此类型.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单亲家庭、体质异常、被娇宠,被忽视的儿童更易导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此四种童年经验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关系,并提出预防这种人格障碍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其形成的原因有来自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也有来自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尽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易矫治,但学校教育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反社会人格是反社会人格异常的简称,意思是指个体在社会上具有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倾向,具有为了利己的目的而伤害别人时永不感到愧疚的异常性格。反社会人格一般具有两个显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更有人进一步丰富补充进诸如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对人对事,无论轻重缓急,既无责任心也无责任感;极端自我中心;虽有关心别人之心却强烈要求别人的关心与信赖等。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反社会人格一语作为疾病主要适用于成人,在未成年人多以人格障碍或偏差的程度存在。它的主要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预防与矫治就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成因、干预、预防等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境,对儿童青少年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进行了反思,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课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开展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指导;需要察觉、识别、干预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等。  相似文献   

9.
反社会人格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综述了反社会人格障碍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表现反叛,动辄离家出走、与人斗殴,甚至毁坏他人或公共财物;还经常说谎、偷窃等。这类学生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矫治,他们很容易走上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预防和矫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中小学德育急待研究的重点课题。一、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所引起的思考下面先列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两则典型案例。2002年6月16日,年仅14岁的案犯宋某和13岁的张某等,为了报复网吧工作人员,竟纵火烧毁北京市的“蓝极速”网吧,夺去了25个年轻生命。广州市海珠区一名仅17岁的某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