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探讨和研究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池莉小说中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复调手法,并努力探讨促使池莉运用复调叙事手法的原因,以此来透视池莉小说作品的艺术独特性及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来的生存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方面采用了复调性叙述策略,是一部明显具有复调性叙事特征的小说,具有后现代小说的特色.本文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这部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后现代复调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萧乾的小说多采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角度观照萧乾的小说,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究儿童声音和成年人声音在对话中形成的复调,尤其在儿童和成年人、隐含的成年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两个层面对话的复调中探究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4.
侯岩 《文教资料》2011,(24):26-27
残雪的小说世界就是一个怪诞的叙事迷宫,其别具一格的叙事才能给人们更多的是困惑与不可思议。本文从残雪小说的叙事策略:复调的迷宫、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梦呓似的小说语言三个方面,重点论述残雪小说独具的叙事艺术魅力,探询其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影开始用非线性叙事结构进行叙事.引发了对电影叙事模式的更多关注。根据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达洛卫夫人》再创作而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时时刻刻》,其同名电影运用不同于传统线性叙事的独特的套层时空结构来进行叙事.巧妙地将小说中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个故事与三位女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部穿越影片的主轴,使整部影片浑然一体.为影片主题的表达提供了更深刻的依据.同时也为电影主题提供了多种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6.
陈忠实在《白鹿原》这篇小说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技巧,除了大量视觉的叙事之外,对于听觉的叙事策略值得去探讨。小说文本中构建了在白鹿原上由一系列的声音事件汇集而成的景观,奠定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而《白鹿原》小说之中的听觉叙事策略运用了音景、声音的"在场"与"缺席"、听觉的"视觉感"等策略,塑造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深化小说中的神秘色彩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白鹿原》的听觉叙事策略,更有助于呈现出陈忠实小说文本中广阔的研究空间,发掘出听觉叙事的效果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调爱情叙事模式影片是指在一部影片中选取多个分量相当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这些故事以相互交替的接续方式呈现,共同完成着整部影片主题的表达。在《LOVE爱》、《咱们结婚吧》以及《恋爱中的城市》这三部较为典型的复调爱情叙事模式影片中,网状型的人物关系、角色扮演全明星化的趋势以及些许增值的美感均构成其较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内容与前三部一样都是围绕华裔母女几代人的困境与心理路程展开。在这部小说中,谭恩美用一条故事线索串起了祖母、母亲和女儿三个女人的故事。叙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过去和现代、中国和美国之间来回穿梭。本文通过探讨该小说运用的叙事策略来研究其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变化多端的叙事视角和其他几个方面对作者想要表达主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的“苦难和少年成长主题”小说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而揭示曹文轩小说中的双重叙事者以及体现在文本中的双重叙事声音,并探讨这种双重叙事声音的复调特征及其意义是曹文轩小说研究的另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享有国际声誉,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小说形式与技巧的创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小说中打破文体界限,将故事叙述、议论、随笔等文体样式熔于一炉;把小说人物意识与作者意识进行杂糅,形成多个声部,构成轮唱;挣脱了时间的限制,把不同历史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加以并置,形成小说的空间化效果,以此开辟了欧洲小说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赵蕊 《现代语文》2007,(5):45-46
80后作家韩寒的近作《一座城池》中的叙事者“我”与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很好地处理了小说中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声音,也使小说中的对话性与辩难性得以“形式化”,其中蕴涵了一种叙事的复调诗学。本丈试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从而探索这复调的背后,“我”与人物构成的对话性的境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曾燕波 《考试周刊》2011,(41):22-23
本文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切入点,对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重新解读,发现小说的叙事结构的复调性主要体现在叙事主题、空间和人物三方面的复调表现。  相似文献   

14.
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对爱与生活的挣扎和无奈.影片利用视听艺术手段,呈现出三、四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场"世态、人情的浮华,更带给人一种世纪末的追怀.影片导演自我和片中女性成长的完满体现,透过导演对电影语言的独特理解与电影技巧手法变奏性纯熟运用,使得他的思想成功体现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之中,也使他自我得以个性化完满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通过巧妙地运用叙事技巧和精心地安排故事情节,讲述了发生在三代女性身上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母女关系。本文仅以灵应盘对话、解读母亲手稿和人物失声三个重要情节的设计,分析谭恩美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写作的独特性,探讨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孙小孟 《英语辅导》2014,(2):201-203
改编自玛丽·罗杰斯的小说(Freaky Friday),影片《辣妈辣妹》以极富喜剧性的方式讲述了一对矛盾重重,水火不容的母女如何通过身份互换参与彼此的日常生活,体验彼此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实现心灵沟通,母女间温情再现的故事。本文将根据剧情,结合影视叙事和蒙太奇等相关影视理论从母女间的矛盾与对立,二者身份互换后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以及影片以此传递出来的追求家庭成员问和谐平等、换位思考、相互信任、互相体谅和包容等家庭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8.
从性别叙事学角度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的叙事策略。《守望灯塔》采用框式叙述结构讲述了女孩银儿和灯塔建造者巴比·达克两个不同故事。温特森以女性视角叙述银儿自身的故事,以男性宏大视角和女性私密视角交替讲述达克的故事,从而形成两个性别不同的叙述声音,最终女性叙述声音超越了男性叙述声音,实现了性别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音乐结构"中"轻"与"重"的回旋、"快"与"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